刘 静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甲状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也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很多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或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容易被忽略,也容易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1]。因此,临床上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十分重视和关注。甲状腺癌的诊断,不仅仅局限于患者是否患病,还应该对患者的种类性质进行区分,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基础。高频超声是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诊断甲状腺癌的方式和方法[2]。本文将对甲状腺结节钙化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中的意义进行深入的分析。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0例良性、40例恶性)进行研究。
良性40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3.4±1.3)岁;病程3~7个月,平均病程(5.5±1.1)个月;其中男性患者17例,占比42.50%,女性患者23例,占比57.50%。
恶性40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43.5±1.1)岁;病程4~8个月,平均病程(5.3±1.0)个月;其中男性患者21例,占比52.50%,女性患者19例,占比47.50%。
组间资料对比,P>0.05。
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仪器为日立公司生产的EUB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2MHz。对患者的甲状腺进行检查,重点观察钙化情况,甲状腺结节中钙化按大小可以分为,针尖样、颗粒状、点状砂粒样的微钙化:≤2mm;强回声团、斑片状、弧形或其他不规则形态的粗钙化:>2mm。
1.3.1 恶性肿瘤患者当中,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结节中钙化检出情况。
1.3.2 两组甲状腺结节钙化分布情况。
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40例甲状腺结节良性患者、40例甲状腺结节恶性患者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的变化,并以t检验进行,计数资料采用%的形式表示钙化分布,并以χ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P<0.05即证实有差异。
在甲状腺恶性结节各种病理类型当中,均会存在钙化的现象,并且以微钙化最为常见,占比最高。详情见表1。
表1 恶性肿瘤患者当中,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结节中钙化检出情况[n(%)]
恶性患者当中,粗钙化患者7例,占比17.50%,微钙化患者33例,占比82.50%,良性患者当中,粗钙化患者38例,占比95.00%,微钙化患者2例,占比5.00%,两组对比,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甲状腺结节钙化分布情况[n(%)]
甲状腺在不同性质的结节中,均会存在钙化的可能性,但是钙化的大小、形态以及分布情况各异,因此,可以通过钙化的具体情况,鉴别和评估患者的病情[3]。钙化灶是甲状腺癌的一个重要的影像学表现,广泛的存在于良性甲状腺疾病中和恶性甲状腺疾病当中。产生钙化的原因是,甲状腺疾病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纤维组织会不断的进行增生[4],从而影响甲状腺滤泡的血运过程,逐渐的形成出血坏死,出血之后会形成血肿,血肿之后会发生结节囊性变,结节囊性变之后会形成结节壁钙化,这种钙化多存在于患者的病灶周围[5],并呈现弧形光带,或者存在于病灶的内部,呈现粗大回声,微钙化占少数[6]。
在病理学的概念当中,超声检查时,粗钙化定义为团状、片状回声,并且大于2mm[7]。甲状腺癌细胞具有十分迅速的生长特性,并且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是时常发生的现象,当组织过度生长的时候,就会容易出现钙盐沉积,从而出现钙化,恶性结节的钙化多表现为砂粒状微钙化[8]。可以说,甲状腺微钙化在甲状腺癌的诊断当种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并且是特异性最高的指标,根据临床数据显示,它在乳头状癌诊断当中,特异性可以高达95%[9],微钙化呈针尖样、颗粒状、点状、砂砾样强回声,病理组织学检查往往呈现直径60~100μm的圆形或砂粒体样微钙化,小于2mm[10]。
本文的研究当中,在甲状腺恶性结节各种病理类型当中,均会存在钙化的现象,并且以微钙化最为常见,占比最高,恶性患者当中,粗钙化患者7例,占比17.50%,微钙化患者33例,占比82.50%,良性患者当中,粗钙化患者38例,占比95.00%,微钙化患者2例,占比5.00%,两组对比,P<0.05。这说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均会呈现出钙化的现象,但是钙化的大小、形状以及分布均有所不同,可以根据钙化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甲状腺疾病进行评估和判断。甲状腺结节伴钙化声像图在诊断甲状腺癌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实施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