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及有效性分析

2020-11-18 05:43杨文一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1期
关键词:臂丛磁共振影像学

杨文一

(徐州仁慈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臂丛神经是一种外周神经组织,颈部为起点,而后一直延伸至腋窝处,途径上肢、肩周等组织,并且对以上组织发挥支配作用;具体负责上述组织的感觉以及运动功能。目前,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工业、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导致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人数明显增加,患病率也呈逐年攀升趋势。由于臂丛神经的走向复杂多样,并且没有共同的空间走向,因此临床传统影像学无法完整、准确的显示臂丛神经具体损伤情况。CT等均属于临床以往主要采用的传统影像学检查技术,但调查发现上述技术在显示臂丛神经具体损伤情况时能力有限,无法不能直接、清晰、完整的显示臂丛神经损伤,因此临床工作者们需借助患者病史、体征等方面因素进行诊断;而以上诊断措施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不能明确表示患者具体病变部位以及性质,导致后续治疗遭受影响。现阶段,随着我国临床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致使磁共振神经成像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磁共振发展速度迅猛,现已成为临床检查臂丛神经损伤的最佳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共有STIR/longTE以及DWIBS两种序列;经临床研究证实: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扫描方向广、成像参数多、分辨率高等优势,因此现已被临床广泛用于检查臂丛神经[1]。此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1月内接收的66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和66例体检健康者展开研究,重点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现做以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6例本院于2017年5月—2018年11月内接收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33∶33),年龄区间26~78岁,平均(52.36±12.52)岁。损伤因素:车祸、打架、重物砸伤、机器意外、刀伤、放化疗分别为11、5、15、4、5、26例。同时选取该时段内我院体检健康者66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女性(34∶32),年龄区间25~78岁,平均(52.45±12.14)岁。比较两组132例人员一般资料,较高可比性。

1.2 方法

检测仪器:此研究全程采用强磁共振扫描仪(日本,东芝磁共振,Vantage ElanTM 1.5T型)。

检测时指导患者取仰卧位,确保将头颈部置于线圈内,在头部、背部垫软枕,保证颈部与床面长轴中线呈水平状态。对双肩进行固定,确保其向后伸展,颈椎、颈胸交界处呈平直位,用颈6椎体进行定位。检查前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叮嘱患者保持正确、平稳呼吸。主要以腹式呼吸为主,尽量不要做吞咽动作,在检测时相关人员可以用饱和带技术来阻止患者做吞咽,从而避免对扫描结果产生影响。于椎前放置饱和带,厚度60mm以内,要求饱和带与成像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5mm。将颈4椎上缘、胸2椎下缘视为扫描定位。椎前缘等均为冠状位扫描实际范围。T1W1、T2W1均为常规扫描,若患者存在节前神经损伤现象,则需在以上常规扫描基础上增加冠状位扫描。

1.3 观察指标

1.3.1 分析观察组患者神经损伤特点成像[2];重点观察臂丛神经各序列影像学、节前/节后情况、完整性、敏感性以及信号变化。

1.3.2 观察两组不同序列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阐述观察组患者神经损伤特点成像

①经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患者髓外出血、血肿现象较重。②对神经根缺失、断裂者进行T1WI、TWI检查,结果示神经根明显变形且减少,部分患者神经根直接消失。③神经干损伤者接受T2WI 检查,结果显示较健侧而言,损伤侧神经较增粗,信号强。

2.2 阐述两组不同序列检测结果

数据显示:①臂丛神经各神经部位:对照组显示率较观察组高,P<0.05。②观察组STIR/longTE序列神经节、神经根显示率明显较DWIBS低,P<0.05。见表1。

3 讨论

据不完全统计,臂丛神经损伤是创伤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并且近年来在各种内外源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是指臂丛神经损伤出现较高的致残率,因此对患者采取科学、有效、安全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臂丛神经损伤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家庭有严重影响,安全有效的救治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随着临床医疗卫生事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手术成为目前临床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重要、主要措施,通过手术,可确保临床疗效同时促进患者更好康复。

表1 两组不同序列检测结果

为方便诊断和治疗,临床工作者们将神经节前的硬膜囊内神经根统称为节前部位,将节后的椎管以及椎管之外的部分统称为节后部位[3]。临床诊断创伤性臂丛神经患者,通常通过术前定位、影像学技术来准确评估,从而保证后续治疗措施顺利开展。CT、超声等技术均是临床以往检查臂丛神经常用的影像学技术,但上述技术在显示臂丛神经具体损伤情况时能力有限,无法直接且清晰的显示臂丛神经损伤情况,因此无法帮助临床工作者们诊断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具体情况。

磁共振成像具有分辨率高、层面成像广等优势,因此已被临床视为检查臂丛神经最优异的影像技术。但经临床研究表面:若想重点扫描具体方位,必须将磁共振神经成像与平扫方法有效结合,在提高臂丛神经显示率(同层)的同时更能清晰表现图像信号噪声。其中TIWI、T2Wl属于臂丛神经MR的基本序列;以TIWI为基础,受脂肪信号的衬托,可以将臂丛节后神经局部解剖部位清楚显示出来,并且可以清楚地看见神经轮廓、肌肉、血管等组织。在常规磁共振成像序列上,若臂丛神经正常,会呈现稍低、细线状信号,同肌肉信号强度相似。若臂丛神经损伤,神经纤维会明显增粗,呈迂曲状走向。但在T1WI上,神经损伤处、远端损伤处是没有明显信号变化的。在显示内部病理变化方面,T2WI更具敏感性,可直接显示脊髓形态、信号变化。

通过STIR/long TE序列,可完全抑制背景脂肪信号,同时对伪影产生发挥抑制。若臂丛神经显示信号较高,可直接与邻近结构进行对比,从而确保节后臂丛神经走向清晰显示。相较于常规序列,STIR/long TE序列在图像、噪声比等方面的显示率较高。但就臂丛神经根、神经节分布来说,后者较难清晰显示[4-5]。

此研究选取我院66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66例体检健康者展开研究,重点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66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髓外出血、血肿现象较重;较健侧而言,损伤侧神经较增粗,信号强。并且STIR/longTE序列神经节、神经根显示率明显较DWIBS低,P<0.05。可见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臂丛神经损伤可行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诊断,建议采纳磁共振成像技术,安全、无创、准确可确保临床疗效同时促进患者更好康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臂丛磁共振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规范康复疗法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