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俊, 程 涌, 冯国建, 徐艳伟, 刘和山
(1.昆明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650214; 2.云南亚融矿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650093)
排土场的形成是采矿尤其是露天开采的必然结果。 排土场堆积体由露天开采剥离的废弃土石组成,且颗粒直径大于0.075 mm 的质量远超过全部土粒质量的50%,工程上称之为粗粒土[1]。 它的特征是碎散的颗粒状、颗粒之间常为泥质胶结,由于土颗粒大小不一、母岩成分各异,堆积过程中极易产生颗粒破碎和不均匀沉降变形。 大量粗粒土的堆积使得排土场成为一种巨型的人工边坡,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极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矿山地质灾害[2]。 当前,它已成为露天矿山的主要危险源之一,其稳定性是矿山安全管理的重点。
排土场边坡稳定性主要受排土体力学特性与排土工艺参数的影响。 排土场边坡破坏是一种类土质边坡的圆弧滑动,边坡抗剪强度指标是客观分析与评价排土场稳定性的重要依据[3]。 其中,室内试验与现场原位试验是确定排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常用方法,室内采用直接剪切和三轴压缩,现场采用原位剪切和水平推剪[4]。 室内试验可进行不同影响因素的对比,较为灵活;原位试验更接近现场实际,但受粒度组成分布的空间差异性影响,试验数量开展有限,并且试验成本较高,大规模开展受限。 已有研究成果表明,排土场粗粒土力学特性十分复杂。 一方面,堆积过程中,土体粒度分异性显著,具有底部粒度大、顶部粒度小的特点[5-6]。另一方面,荷载作用下,土体具有颗粒破碎、剪胀(剪缩),以及应力⁃应变硬化和软化等特性[7-9]。 鉴于排土体强度参数的空间变异特征,要从整体上对其强度参数进行准确取值十分困难。 本文选取海口磷业排土场粗粒土为研究对象,基于排土场终排、在排、不同堆置高度设计试验方案,分析不同堆置条件下排土体的强度参数,以期为现场生产提供有益指导。
矿区为中山侵蚀地貌,地形总体中部高、四周低。香条冲背斜是场地内主体构造,矿区又位于香条冲背斜北翼中段次一级平缓背斜的两翼。 矿山结合采剥进度主要实施内排土作业,采用“汽车⁃推土机”联合、分台阶排土。 排土场地基岩石为下层矿石底板,由灰白色、灰黑色薄至中厚层、厚层状硅质白云岩组成,岩层倾角小于10°、厚度大于300 m,地层稳定。 排土体由第四系残积土、坡积土与黑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混合排放组成。 排土场底部基岩面高于地下水位及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大气降雨为场地来水的唯一因素,由于场地内布置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来水均可自流排泄,场内无积水。
当前,矿区共形成了4 个排土区域:北端部排土场(终排,堆置高度120 m,已复垦)、一采区内排土场(在排,堆置高度90 m)、三采区内排土场(在排,堆置高度60 m)以及四采区内排土场(在排,堆置高度20 m)。
海口磷业北端部排土场已形成永久边坡,堆积时长超过5 年,排土体固结沉降充分,边坡具有长期稳定性,其强度参数易选取有效应力指标。 一采区、三采区和四采区内排土场仍处于在排阶段,排土强度大,排土体固结沉降尚未完成,其混杂的残积土、坡积土透水性差,故排土体强度参数应选取总应力指标。 考虑到不同堆置高度的影响,在排排土场底部、中部、顶部排土物料荷载条件不同,应分别开展低压、高压直接剪切试验,由此来确定不同堆置高度土体的强度参数。 试验方案设计见表1。
表1 排土场粗粒土抗剪强度试验方案设计
三轴压缩和直接剪切试验在昆明学院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完成。 三轴压缩试验采用DJSZ-150 大型粗粒土动静三轴试验机。 该仪器包括5 部分:围压伺服系统(0~3 MPa)、动静加载系统(轴向静态荷载1 500 kN)、孔压测量系统(精度1%FS)、体变测量系统(精度1%FS)和数据采集系统,可进行常规三轴试验,也可实现不同应力路径试验。 允许试样尺寸Φ300 mm × 600 mm,最大轴向荷载1 500 kN,最大围压可达3.0 MPa。
直剪试验采用DHJ-30 型粗粒土叠环剪试验机。 试验机采用板式框架结构,主机尺寸2 000 mm × 800 mm ×1 400 mm,配有干湿循环系统,可实现土样自然、饱和、干湿循环状态下的直接剪切与叠环剪切;轴向荷载及水平推力均用荷载传感器测定,最大轴向加压300 kN,最大水平推力300 kN,力传感器分辨度0.1 kN。
文献[10]表明:当D/dmax=4 ~6 时才能基本消除试样的尺寸效应,其中D为三轴压缩试样尺寸或直接剪切盒直径尺寸,dmax为试样的最大颗粒尺寸。 本文采用的三轴压缩和直剪试验机装样直径均为300 mm,高度分别为600 mm 与240 mm,最大允许装样颗粒粒径60 mm。 试验前,采用质量梯度控制方法测定现场土体颗粒级配,并依据等量替代法对现场级配进行缩尺处理[1],试验级配见图1。
图1 土体筛分颗粒级配累积曲线
对现场采集的土样进行风干、筛分,依据试验级配,秤取土料,并按照天然含水率3.6%喷洒适量水后搅拌均匀,平均分成5 份(三轴压缩)或3 份(直剪)装入闷料桶中,静止闷料24 h。 控制干密度终排土样2.17 g/cm3(三轴压缩)和在排土样2.08 g/cm3(直剪),分层装样、击实,层间需要刮毛处理,且严格控制试样的填筑密度。 试验操作按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2019)执行[11]。 试验加载采用应变控制方式,三轴压缩试验剪切速率设定为1 mm/min,直剪试验采用快剪。 试验中,土样剪切位移达到试样尺寸15%,即认定为试样剪切破坏。
3.1.1 应力应变特性分析
土样固结排水试验偏差应力⁃轴向应变关系曲线见图2。
图2 固结排水试验偏差应力⁃轴向应变曲线
由图2 可见,应力⁃应变曲线并不平滑,局部有波动,但整体趋势显著,这是因为粗粒土常以颗粒接触,剪切中颗粒接触点易产生应力集中,局部应力超过颗粒接触强度且棱角破碎,引起应力与应变的波动,随后在压力作用下产生新的定向排列,宏观上表征为应变继续发展。 试验中,土体峰值主应力差(σ1-σ3)随着围压σ3增加而增大。 低围压(σ3=200 kPa)条件下,土体达到峰值强度后,其强度基本保持不变。 中高围压(σ3=400 kPa、600 kPa、800 kPa)条件下,土体应力⁃应变曲线均呈现出弱硬化特征,直到应变达到15%破坏时,应力仍在增加,但应变大于9%之后,其强度增加变得非常缓慢。 其原因是,土体剪切初期,颗粒间几乎没有相对移动,以弹性变形为主;之后由于颗粒排列接触紧密,部分颗粒之间产生翻滚、摩擦,需要克服较大的咬合力,表现出较高的抗剪强度。 低围压时,颗粒间产生翻滚之后,土体结构变松,抗剪强度基本保持不发生变化或略有减小。 中高围压时,颗粒接触点发生破碎,细颗粒填充至原有孔隙中,使结构变得更加紧密,且仍然能够承受较大的应力。
3.1.2 变形特性分析
土体固结排水试验体积应变与轴向应变关系曲线见图3,图中以体积缩小为正。
图3 固结排水试验体积应变⁃轴向应变曲线
分析图3 可知,各围压下,在土体轴向应变的初始阶段,其体积应变均为正,土体产生剪缩;随着轴向应变增加,体积⁃应变曲线出现拐点后向体积增大方向发展。 低围压(σ3=200 kPa)时,体积应变在轴向应变6%后就变为负值,土体出现剪胀。σ3=400 kPa,土体轴向应变10%之前剪缩,之后产生剪胀。σ3=600 kPa、800 kPa 时,土体不出现剪胀。 因此,低围压下,土体先剪缩、后剪胀;高围压下,土体以剪缩为主。 其原因是,土体等向固结排水后,其内部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孔隙,剪切初始阶段,轴向荷载增加,土体被压密,孔隙水被排出,土体体积减小,产生剪缩。 随着轴向荷载继续增大,颗粒之间逐渐产生翻滚、咬合,土体体积呈现体胀趋势。 低围压时,试样径向应力限制小,加之土颗粒刚度较大,颗粒间机械作用更为显著,土体体积变化强烈,直至剪切破坏,土体呈现剪胀。 高围压时,试样径向应力限制较大,随着轴向荷载逐渐增大,颗粒在翻滚、摩擦、咬合作用中逐步产生破碎,破碎的细小颗粒进一步填充至大颗粒孔隙中,直至剪切破坏,土体仍然呈现剪缩。
图3 中曲线拐点是土样剪切中颗粒紧密向颗粒翻滚变化的开始。 对比图2,体积应变曲线拐点与强度峰值对应的轴向应变不同,体积应变拐点先于强度峰值出现。 这表明颗粒间产生翻滚的过程中,颗粒间的咬合一直存在,抗剪强度持续增加,当翻跃结束后,颗粒破碎、颗粒接触结构也发生调整,此时土体抗剪强度充分发挥。
排土体快剪应力⁃位移曲线见图4~5。
图4 低压剪切试验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
图5 高压剪切试验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
由图4 可知,土样低压(竖向荷载100 ~400 kPa)剪切中,其“爬坡强度”出现在剪切位移10%前后,峰值强度出现在剪切位移20%~30%,峰值强度后,土样剪切强度呈现弱化趋势。 “爬坡强度”是指岩土体正在或已经产生破坏时的强度,表征为竖向加载压力表指针抬升时对应的强度值。 低压条件下,土体强度弱化是由于剪切面上的土石颗粒咬合力弱,较小的水平推力即可使得土体产生较大的剪切位移,土体剪切面上的大粒径块石在翻转、摩擦、剪断过程中,土体剪切强度逐步达到峰值,且土体剪切位移迅速增大,剪切强度逐渐下降,直至土体产生整体剪切破坏。
由图5 可知,土样高压(竖向荷载600~1 200 kPa)剪切中,“爬坡强度”出现在剪切位移20%前后,峰值强度出现在剪切位移30%~40%,随着剪切位移逐步增大,土体抗剪强度无弱化趋势,基本保持恒定的强度特征;当垂直荷载增至1 200 kPa,土体在剪切后期呈现微弱的硬化特征。 其原因是,增大竖向荷载,土样剪切面上的土石颗粒相互啮合,且咬合力较大,水平推剪力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 相比低压状态,高压条件下土样剪切面相互咬合的块石颗粒较难产生翻转、摩擦,更多的是发生剪断,试验中能清晰地听到块石断裂的声音,当剪切面上的大粒径块石剪断后,由于垂向压力保持不变,剪切面仍然处于紧密状态,水平推剪力未出现减小,土样在较为恒定的水平推剪力作用下,剪切位移逐步增大至土样完全剪坏。
排土场是典型的离散颗粒集合体,易发生剪切破坏。土体是否达到剪切破坏状态,除了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外,还与所受的应力组合密切相关[12]。 这种破坏时的应力组合关系称为破坏准则。 目前被认为较能拟合试验结果、为生产实践所广泛采用的破坏准则是莫尔⁃库伦准则:
式中τ为剪切应力,kPa;σ为主应力,kPa;c为土体黏聚力,kPa;φ为土体内摩擦角,(°)。
整理试验数据,分别绘制三轴压缩与快剪土体的抗剪强度包络线见图6~7。
图6 终排土体固结排水剪切强度包络线
图7 在排土体抗剪强度曲线
分析图6~7 可知:①终排土体黏聚力指标均大于在排土体黏聚力指标,其原因是终排土体固结排水充分,土体填筑密度大,颗粒集合体接触充分,在剪切破坏时颗粒之间的咬合、翻滚、摩擦作用强烈,故机械作用力较大,进而宏观黏聚力大于新近排土体。 ②就在排土体快剪试验结果而言,堆高20 ~60 m 土体相比堆高60~90 m 土体,黏聚力偏小、内摩擦角偏大。 这是由于堆高20 ~60 m 土体受压荷载小,剪切破坏中,剪切面上的颗粒破碎滞后于块石间的相互摩擦、抬升、翻转,土体剪胀、结构疏松,块石间的机械咬合作用力减小,摩擦作用显著。 堆高60 ~90 m 土体受压荷载较大,剪切破坏中土体剪切面上颗粒首先发生剪断或颗粒破碎,大颗粒逐渐变小,块石间的翻滚、摩擦减弱,孔隙体积减小,剪切面土样更为密实,颗粒间的机械作用力增强。 ③相比而言,三轴压缩试验确定的土体黏聚力偏大,内摩擦角偏小。 其原因大致是,直剪试验是侧限条件下的水平推剪,土样受剪切盒刚度约束,块石颗粒只能产生竖向的抬升、翻转、咬合与摩擦作用,并不能产生侧向的变形;三轴压缩试验土样周围是一层弹性橡胶膜,土样在垂直荷载压缩条件下,不仅产生竖向变形也会产生侧向变形,而剪切过程中侧向变形的增加使得土体体积增大,剪切面积增大,相同压应力条件下,土体强度增加。 ④不同堆置状态下,排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取值不同。 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应综合排土条件,选取不同的土体抗剪强度指标。
排土场粗粒土典型的“土⁃石”二元混合结构,及其在工程尺度上表征的颗粒聚合堆积特征,使其更容易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破坏。 一方面,排土场堆土增高、荷载增大,碎散的土体颗粒之间受荷载作用产生孔隙的闭合,由于土颗粒的刚度较大,逐步增加荷载,颗粒之间发生摩擦、翻滚、咬合,直至荷载足够大时产生碎裂。另一方面,土体颗粒尺度上表征出的一系列荷载响应,又进一步反馈在土体材料尺度上,使得土体结构特征不断发生变化(剪缩或剪胀),应力状态随之改变,抗剪强度在土体内部呈现出各向异性,从而导致宏观工程尺度内部逐渐产生剪裂面,随着剪裂面上绕石、穿石现象加剧,地质体形成不可恢复的变形,最终发生滑动和流动破坏。
1) 排土场终排土体固结排水充分,宜选取有效应力指标;在排土体施工速度快,固结排水不充分,宜选取总应力强度指标。
2) 终排土体固结充分,土体填筑密度大,其三轴压缩试验应力⁃应变曲线表征为先弹性后屈服再弱硬化的特点。 其体积⁃应变曲线有拐点,低围压时先剪缩后剪胀,高围压时主要以剪缩为主。
3) 堆高20 ~60 m 在排土体,抗剪强度曲线呈现弱化趋势,土体爬坡强度在剪切位移10%前后出现,峰值强度在剪切位移20%~30%之间;堆高60 ~90 m在排土体,随着剪切位移逐步增大,颗粒被剪断、剪切面接触紧密,直至剪切破坏,土体强度基本保持恒定或略有增长。
4) 不同堆置状态排土体抗剪强度参数取值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