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玉秀
河北省涉县第一中学
“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这是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和“以生为本”教育思想相融合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既是课堂知识的接收者,也是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往往体现在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并引导他们运用思维的创造力来完成从“要学”到“会学”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身份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知识的促进者,那么,教师就应当将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使其更为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提高,并始终坚持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自主学习意识成为陪伴学生终生的良好思想态度。
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未得到锻炼。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个性化教学,而在实际的高中政治教学中,一方面,部分教师被应试教育思想主导,未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未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仍然按照原有的政治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另一方面,大学生接触到的教学方式与中学时相比发生很大变化,教学中教师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需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主要问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与互动,导致学生由于学习缺乏监督逐渐散漫懈怠;且由于高校的政治教学涉猎广泛,这样的教学模式留给学生自我思考和自我想象发挥的空间又很少,不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得到进一步发展。
“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它能推动学生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思维。例如笔者在教授“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内容时,提前布置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中的收入来源并要求在课堂上作分享。这对学生而言是个新鲜的尝试,他们回去忙开了:有父母的工资收入,有打工的收入,有经商的收入,有低保收入,还有炒股的收入等等。学生了解家中具体的经济来源,从中也提起了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高涨,自然想对涉及的知识探根究底。这样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事例有效地传递到了学生的思想中。既帮助学生理解了抽象的政治学道理,学习效果也明显提高了。
高中政治是学生的必修课,教材的知识点都更偏向于理论性,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以较为活跃的思维状态参与到政治课堂活动中呢?高中政治教师应当积极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并借助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完善情境内容,进而起到抛砖引玉的教学成效。这样一来,政治知识点看似较为复杂烦琐,但当他们作为生活元素呈现于政治课堂中时,学生的创造思维必然能够与教学情境搭建起情感沟通的桥梁,这不仅能让他们快乐学习,也能让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必须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实现自觉成长,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不断发展,掌握一定的知识成为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从有利于适应社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以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为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效主导因素在于自身努力,教师要让学生少发牢骚,坚持刻苦努力学习,基础知识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习政治时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教育学生掌握政治知识需要一定过程,要正确面对困难。
政治课教学就是要学生了解社会现象,运用政治知识、政治理论去理解、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所以,政治课教学必须联系实际、回归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理解政治知识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才会自觉主动地学习政治课。笔者在讲“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框题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请学生根据现实经历,讲述自己或亲朋好友在消费(购物)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让大家展开讨论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并设想不同的社会角色(生产者、销售者,国家职能部门,消费者)对同一问题的处理方式。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这部分知识。最后总结出结论:消费者的权益该如何维护?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并真正体会到政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高中阶段的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政治教师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及教学观念,核心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要导入角度,与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增强学科互动,最大程度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