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秀
河北省馆陶县王二厢联合小学
国学指的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精华,对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能够让他们从小就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对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主要平台就是语文课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带领小学生感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其民族自豪感,这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共识,为了能够更好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使小学生们能够更加有效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感受传统文明,我们应当采取下列措施,进一步促进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的融合。
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人文知识帮助其掌握语言文学方面技巧,实现传统文化熏陶的目标,日积月累完成知识储备,对于塑造良好的品德修养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同时语文教学主张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甚至构建健全的个人性格人格,而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历史成就,例如:国学、音乐、经济、绘画、地理、政治、哲学及历史等方面知识,能帮助学生打开传承优秀文化结晶的开端,尤其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渗透国学教育,充分发挥基础教育及启蒙教育的引导作用。
意识是行为主导,所以教师要想顺利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首先就是要重视学生国学意识的培养,使其认识到学好国学、传承国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传承文化的一种使命感,但是对于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来说要想强化意识并非易事,教师应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学生开始接触国学范畴内的知识时,就要为学生强调国学,给予学生具体的国学概念,帮助学生认知国学。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课堂几分钟的时间调节学生的听课兴趣,然后抓住时机为学生普及国学范畴,较为常见的就是唐诗、宋词以及书法等内容,再有教师可在释义古诗的教学中渗透我国的历史文化,使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认知国学。
在语文识字基础课程开始前,教师需要结合国学经典内容,先做好识字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在开始识字前,先向学生讲述中华汉字的由来。例如,在学习“门”字时,可以融合国学经典内容,向学生深入介绍“门”字形的由来与演变。最初在甲骨文阶段,人们通过两扇门以及头部的横梁,来形象表示房子的出入口。后来随着中华汉字的发展,金文的门字顶部由椭圆的三角形组成。到楚系文字时两扇门板已相互分开,顶部横梁消失,留下的是两个门板跟转轴。后来发展至小篆,门字字形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笔画更加顺畅笔直,接着到楷书以及现代的简化字,门字的自行越来越简单,更易书写。另外,在识字课程上,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不同汉字的演变过程展示给学生们看。在汉字结构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通过课件演示向学生展示汉字演变过程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强化小学生国学基础这一方面主要讲究背诵的原则,多读多背是小学生学习语文最为主要的方式之一,所以教师应选择一些难易程度较低且学生必会的一些国学内容,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或者寒暑假作业,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并以奖惩的方式激励学生认真背诵。例如教师可复印一本有关国学方面的必背内容,可选择《千字文》《三字经》《声律启蒙》《百家姓》《论语》等方面的内容,目的在于为小学生提供较为充足的国学学习资源,从而逐步强化学生的国学基础。
古诗文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教师可以通过分解文字的方式为学生渗透中华国学的魅力,例如“明”字,左为“日”也就是太阳,右为“月”也就是月亮,太阳和月亮都会给我们带来光;此外教师还可以应用语言描绘古诗中所表达的含义,让学生感悟到古诗的意境,这种识字、读诗的方法是渗透文化魅力最为简单的方式。
国学中所包含的知识极为广泛,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还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品格,帮助学生养成一个为人处世的原则,对于小学生来说接触国学、掌握国学、传承国学是语文学科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国学教育的渗透是实现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