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媛/成都艺术职业大学
本文探究并提出了在高校思政课融入职业精神教育的有效实现路径—采用“立体多维模式”,从知、情、意、行四个视角出发分析解读,即主要强调了职业精神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时期,并逐渐深入推进;同时,应该以思政课为第一教学阵地,伴随实践课堂作为补充;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具体情况,充分促进学校和企业两者间的相互作用;把握“立体多维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精神”作为人类的内心活动现象,涵盖了意志、思维、情感以及其他的心理状态。那么职业精神的形成是指以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作用下,对于人们职业活动相关的内在世界的探索,以及具备职业特质的心理活动状态,并依循“知、情、意、行”几个要素之间的辩证发展过程。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可以从职业认知、情感、意志和践行几个立体维度出发,依照科学发展规律,逐渐深入。
在思政课堂的职业精神教育中,“知”是概括大学生对于职业精神的特质、内容,以及具体的规则等理论方面的认知,是培养高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基本前提。从现阶段的高校职业精神教育的现实情况来看,职业精神的相应认知主要集中在思政课的教学内知识点之中。 教师应该关注怎样让有关职业精神的认知能够真正地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变为其知识认知体系中的一部分,并且能够作为日后进行职业活动的指导。由于认知是行为产生的先导和前提,因而在实际的职业活动中,科学合理的职业认知观可以指导正确的职业行为。
职业精神中的“情”,具体来说是指大学生在进行职业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对于职业精神的兴趣、喜爱亦或是厌恶等情感。职业情感是一种与智力无关的因素,然而作为职业认知过渡到为职业行为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对其始终保持着浓烈的兴致与情感认同,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并从中体会到愉悦的情绪;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通常对外界事物持有感性认知,因而要真正地实现内化则需要用情感来进行催化辅助,继而外化为正面积极的行为。因此适时恰当地引发学生的职业情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职业精神中的“意”是指大学生在进行职业活动的过程中,对于职业精神始终饱满的热情和坚持的信念,且能够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逃避,勇往直前的坚定意志。 这里的“意”也是职业精神中的“知”的具体呈现形式,是进行职业行为活动的至关重要的精神力量。当高校学生在面对现实和利益的选择时,时常会出现 由于淡化了职业精神中的 “知”而减少了职业精神中的 “情”,最终影响到职业行为。为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发挥出职业精神中“意”的强劲有力的精神力量,帮助学生学会在困难面前坚守职业信念和理想,用不畏失败的职业精神来度过人生中的难关。
而职业精神中的“知、情、意”最后会立足于“行”,这是职业精神的外在呈现方式和综合反映模式,也是职业精神教育的最终落脚处。实际的职业精神教育的成效究竟如何,要看最后一步“行”,这也要求教师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精神教育时必须要牢牢把握“行”这一教学目标。
职业精神教育与其他的高校教育主题相比较而言,有着十分突出的差异性,例如连续性与实践性等等。教师应有意识的从“知情意行”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并且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的始终。
高校应主动积极地在思政课堂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指导作用,同时,推进思政教育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在科学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引入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另外,思政课的学业检验标准也应逐渐细化发散。适当的增加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关联的内容,与此同时,课程教学目标与标准的学科内容也应继续优化和完善,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全多方位的融入奠定基础。进而学生的政治愿望和理念会更为坚定不移,且个人的道德品质也会随之上升。日积月累,学生便会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随着学生在高校学习的深入,学生会开始逐渐关注与职业活动相关的内容,而就业形势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的热点问题,于是在思政课开设职业精神教育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时政教育因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而无统一的相应教材,在实践活动中,通常是采用专题课堂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职业精神教育的特质决定了时政教育应该成为就业专题教学内容的必要性。通过时政教育的开阔视野来深入进行职业精神教育,首先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到树立职业精神的紧迫感;其次学生还可以自主参与职业精神的培养,通过模拟情景,创设出一些与真实场景关联紧密的情境活动,例如,对某企业进行调查、模拟真实的招聘会等等。
切实可行的实践方式可以推进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此同时,还可以锻炼高校学生的政治素养。当职业精神中的前两个维度基本养成之后,学生便能够以此为基础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应该从学生的真实状况出发创设相应的教学实践环节,保证思政课的教学质量能有所提升。另外,教师还需积极搭建更为完备的思政课堂实践内容,让学生从调研报告、现场体验等多样化的形式中树立职业精神。
现阶段高校与企业协作的教育形式通常较为普遍,另外,还可以采用教学与产业融合的相关政策。通过大量实践活动可以看出,将企业与高校的常规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当教师在积极实施职业精神教育的工作时,可以及时与优秀的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明确提出相关要求,使学生在企业实习活动中清晰地意识到社会企业所需的人才是何种类型。实质上当教师在进行常规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使得职业精神教育也全方位地落实。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亦或是校园文化的推广宣传过程中有所体现。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促使普及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绿色节能观念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教师还应该教育学生在工作过程中,首先树立强力的自豪感以及荣誉感、还应对赞同感进行相应的积极培训,使学生逐渐形成诚实守信的职业态度,并且还具备积极上进的职业精神等。
由于高校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因而需要教师提供积极正面的引导,为其提供专业性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如此一来学生才会形成更加明确的职业方向。在思政课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相关内容十分必要,为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给出客观合理的指导意见。其中的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相匹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使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科学理性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落实“行”,将职业精神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政课堂融入职业精神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立体多维模式的操作,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出发,培养学生诚信守信、敬业爱岗等优秀的职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