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 琼/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也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究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出的微载体作用。因此,教师应当突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针对“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载体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提高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载体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概念深入人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结合互联网,借助微载体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活力,进一步提高其有效性。互联网背景下拓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要求教师将各类新兴媒体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学生能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具有独特的特征,首先体现在开放性上,互联网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更加开放的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教育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开发出了更多的教育微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其次,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互联网平台是多种文化思想的聚集之地,高校学生在应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会不断接受各种思想文化,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特征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最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具有可拓展性的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依托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各种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互,能够使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思想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互联网背景下,就是能够充分运用互联网为学生拓展更多的教学资源,为教学内容的创新以及丰富教学内容创设了有效的条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当前高校学生大多具备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和意识,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更高的动力,也拓展了学生的社交渠道,互联网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必要工具,因此,高校在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思想政治微载体教学,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政治觉悟才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思维认知观念的不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会呈现出不同的需求,这需要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个性化。在此过程中,互联网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教育个性化的基础,通过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能够应用微载体进行分别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使学生通过微载体教学拥有基于自身认知水平的提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主要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也会能出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微载体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挑战,如果教师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进行微载体教学,在难以发挥出微载体的优势,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不断的改变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学生在应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也在参与信息的传递者,因此,只有教师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强对于微载体的研究,才能够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需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教师的课堂授课为主,通过校园媒体和校园活动进行传播。微载体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个人为中心,这样的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微载体的灵活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微载体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内容。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对微载体的应用较为单一,没有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微载体的应用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微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学生不再是教育的客体,然而,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由于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当代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比教师更加快捷,在一些方面学生比较是有着更深的了解,这样的转变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话语权,还要能够通过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内涵教学,这样才能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未能把握住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微教育理念,这样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出微载体的作用。互联网背景下微载体具有个性化、开放性和拓展性的特点,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当前互联网的时代发展特征,将文化融入到微载体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全新的方式“包装”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愿意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高校应当从全局出发,利用微载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着多元化和动态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在传统节日当天,以校园网为依托设置各类微话题,引导学生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化。
首先高校应当依托互联网构建微课程教学平台,利用微课、慕课等形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打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高校寄托互联网教育平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平台,针对大学生关注的十大热点以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通过舆论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社会现象,并且能够拥有自身的思考,并且引导学生尝试你所学的知识解决思考实际问题。
其次,教师应当坚守在微载体教育模式中的主导地位,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灵活的运用互联网下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进行价值观的表述,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灵活。以微载体为基础搭建个人平台,运用多样化的方式在微载体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最后,要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依托微载体平台,培养学生对各类信息的反应力,以主流思想引导学生看待各类事件,根据开放性思维,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使微载体教学有针对性。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探讨微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和问题,能够为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应用提供更为明确的思路,作为有效提高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