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科技翻译史看科技翻译的地位与重要性

2020-11-18 18:16赵阳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科学技术科学科技

赵阳

(青岛大学,山东青岛 266071)

1 概述

科技翻译包括自然科技、技术工程范畴的翻译,涵盖哲学和除文学艺术之外所有社会科技范畴的翻译。在中国翻译的悠久历史中,翻译活动经历了四个高潮:东汉至唐宋末年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五四运动时期及之后的西学翻译、革命理论和文学翻译和新中国成立至今蓬勃发展的中国翻译。黎难秋(1999)先生将我国科技翻译史分为六个时期:附庸期(汉魏晋唐)、萌芽期(明末清初)、成长期(清末)、形成期(民国时期)、特殊发展期(新中国初期)、全面发展期(1978 至今)。李亚舒(2000)把解放后的科技翻译活动分为艰苦创业期(1949—1966);愚昧蒙难时期(1966—1976);振兴中华时期(1976 至今)。清末之前,由于宗教、文化交流和战争,大多数科技翻译都是被动输入的。有识之士自发翻译少量的科技作品,规模较小。民国时期,政府科技翻译机构逐渐形成规模,翻译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的数量增加,出版的作品数量迅速增加。建国以来,中国科技翻译不再处于被动地位,有关机构和组织也逐步完善。本文选取清朝末期之前、民国时期和1949 年至今三大时间段,简要概述各时期科技翻译发展史,探讨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相比在中国翻译史的地位,阐述科技翻译的重要性。

2 不同时期科技翻译的发展及重要性

2.1 汉代至清朝末期

东汉末年,佛教逐渐通过西域传入我国。在翻译佛经时,外国僧侣还翻译了印度医学,天文学和算术等材料,内容较分散,是佛教经文翻译副产品。隋唐时期,中国的对外交流空前频繁,科学翻译更加繁荣。元朝统治时期横跨欧亚大陆,科学翻译的原始语言逐渐从梵语变为阿拉伯东部的波斯语。在此期间,翻译以宗教的传播为主导,没有形成独立的科技翻译活动。但期间发展起来的译场组织和在翻译活动中各类人员的工作分配方法,在明清科技翻译活动中也沿袭了下来。

明朝万历到崇祯年间,基督教传教土来华,西方科技技术开始传入我国。在利玛窦的启发下,徐光启开始接触现代西方自然科学技术,并于1629 年受崇祯皇帝之命创设历局,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科技翻译机构。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因明末科技翻译活动有了第二次大接触。西方传教士翻译传教,有识之士翻译学习西方科技,以及同时反对翻译传教和译传科技的保守势力,在当时形成三股力量。清朝末期,林则徐、魏源等人呼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清末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士,积极推动建立现代学校和现代军事工业,同时学习外语和科技知识,建立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等机构。甲午战争后,赴日学习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并建立了许多翻译和出版机构从事科学翻译活动。

中国古代会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翻译始于佛经翻译,目的是进行宗教宣传。科技翻译是佛经翻译的附属物。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发展,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清代,由于国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翻译业发展迅速。建立了各种学校和出版社,翻译了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书籍。抗日战争后,又翻译了大量的外国科技作品,极大地促进了科技翻译理论的发展。

2.2 民国时期

1912—1949 年的中华民国时期发生了巨大变革,教育、科技、经济及社会各方面也开始由落后保守向近现代化过渡。政府的国家科技翻译机构的翻译机构和组织逐渐成熟,科技界也积极参加了科技翻译活动,数百个非政府翻译和出版机构参与科技书籍的翻译和出版,翻译书籍的数量将近10,000 册,总体上已全面翻译介绍了近代西方各学科的知识。科技翻译团队发展迅速,国内翻译人员,在欧美日等国家学习的知识分子,以及在欧洲学习工作或留苏的共产主义者都致力于翻译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学说。科技翻译理论方法的讨论进一步展开,鲁迅、邹韬奋对著名译者积极参加了讨论,内容广泛而深入,包括翻译标准、翻译方法、人才培养、术语翻译和翻译工作质量审核。以国立编译馆为主导,在各学科科技人员、科技社团与科技翻译人员的帮助下,编制和出版了数百种外语专业词典或词汇表,促进了科学技术翻译活动,也标志着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各个分支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科技翻译实用、全面且先进,并与当前形势紧密结合,科技翻译活动在中国近代革命、战争、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翻译人员的数量持续增加,翻译和出版机构不断壮大,翻译作品的数量急剧增加,质量也大大提高。科技翻译产业的逐步形成标志着中国科技翻译的全面形成。五四运动以来的十年里,中国翻译活动愈发繁盛,翻译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建立了专门从事翻译的报纸机构和杂志。政府机构也加大对科学和技术翻译的投入,科技翻译在翻译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2.3 1949年至今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迫切需要翻译引进科技资源,这一时期翻译工作的特点主要是前苏联的翻译繁荣,并且汇编和出版了许多俄语专业词典。科技翻译成就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由于更为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翻译传播不及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1978 年至今,中国已经进入全面改革开放时期。在科研、教育、经济建设等许多方面,科技翻译人员创造了大量翻译成果,科技翻译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相继成立了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科技翻译委员会与中国科技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许多高校建设科技翻译课题,举行了多场关于科学技术翻译理论和方法的学术会议。科技翻译人员广泛参与了国际科技翻译界的学术交流活动,出版了大量的科技翻译研究专著和参考书,也出现了专门从事科技翻译的翻译公司。

如今“一带一路”倡议让各国科技技术交流更为频繁,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的飞速发展,使得科技翻译效率更高,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科技翻译把各国先进技术和超前理念第一时间带到国内,为研究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也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国外科学发展趋势的掌握。从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的文献数量表明,翻译工作者对科技翻译史的研究虽取得长足进步,但与文学翻译相比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3 总结与展望

中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因闭关锁国缺乏先进科技,国力逐渐落后。徐光启、李之藻等一批有理想抱负的科技家、翻译家,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方法,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技术的发展。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翻译和传播西方自然科技和哲学得到积极推动,培养出早期的科技人才,在近代翻译史上掀起了西学翻译的高潮。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科技翻译越发完善,译者队伍不断壮大,对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思想发展的贡献也不断增加,显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水平和人民的解放程度。科技翻译虽发展势头强劲,但依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与我国文学翻译理论研究相比,科技翻译理论研究仍然相对薄弱,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版的科学和技术翻译作品较少,需要加强科技翻译基础理论研究。无论是从社会进步,技术繁荣,经济发展和意识形态变化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翻译实践数量的角度来看,科学翻译和文学翻译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必须重视科学翻译,对科学翻译史研究应该更加系统和深入。

在社会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翻译工作者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翻译方式,要提高创新意识,作好为知识创新工程的服务,进一步更新观念,在总结自己的科技翻译经验的同时,必须促进科技翻译理论的发展,加大理论研究的力度,不断提高翻译质量,使中国翻译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科学科技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编辑委员会
郭沫若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歌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