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敬:恪慎清勤近“完人”

2020-11-18 02:09闫海育
支部建设 2020年5期
关键词:康熙皇帝

□闫海育

陈廷敬(1638—1712),字子端,号说岩,出生于山西阳城中道庄(今北留镇皇城村),因籍贯泽州(今山西晋城),历史上也有人称其为陈泽州。本名陈敬,顺治十五年(1658年)参加进士殿试时,因同榜有同名,为了加以区分,皇帝赐给他一个“廷”字,因而更名陈廷敬。康熙年间,陈廷敬30余年在御前为皇帝讲论经史、交流思想,并以总裁官、总阅官等身份主持编纂《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明史》《大清一统志》等书,历任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刑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73岁因年事已高、耳朵有疾请求退休之时,康熙皇帝深情挽留:“卿是耆旧,可称完人。”

辅弼良臣

《陈氏家谱》记载,陈廷敬出生之前,母亲张氏梦见一位神仙赠送她玉匣珠囊。母亲是邻县沁水窦庄村的大家闺秀,她很珍视这个梦,因此在陈廷敬很小的时候就给他诵读《诗经》。6岁时,陈廷敬进入私塾读书。没过几年,私塾先生就向陈廷敬的父亲辞行:“你的儿子是个奇才,我已经教不了他了。”父亲只好让他跟着伯兄陈元一起学习。顺治八年(1651年),陈廷敬赴潞安府(今山西长治)参加秀才考试,以童子第一名进入州学。6年后,乡试中举。第二年又考中进士,在馆试和御试中均名列第一,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庶常馆学习。经过3年深造,在会试中位于同考官散馆第一名,开始在内秘书院担任检讨。恰在这一年,顺治皇帝驾崩,康熙皇帝八岁登基,陈廷敬因母亲患病而请假回到家乡服侍尽孝。3年后,返还京城补为原职。康熙八年(1669年),陈廷敬升任国子监司业。第二年开始,先后升任内秘书院侍读、翰林院侍讲学士、日讲起居注官、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在皇帝身边日益受到赏识与重用。康熙十五年(1676年),提升为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经筵讲官。之后,无论再升任或改任其他职务,经筵讲官的身份一直未变,淳淳讲经说史,循循进言上谏,为开启康乾盛世文治武功发挥了积极作用。

陈廷敬比康熙年长16岁,自康熙18岁起就以日讲起居注官之职为皇帝传授经史与治国之道,直至终老,历40年,“凡入讲幄,开陈王道,摈斥异端,详端竟委,必期积诚感格而后止”。诸如,陈廷敬在经筵奏对时讲:“上好礼则民不敢不敬,上好义则民不敢不服,上好信则民不敢不用情。自昔圣贤未有以好名为训者,故治天下,亦务好其实而已矣。”激励皇帝勤政务实,注重修身,给百姓作表率,治理天下不能只图虚名,要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帝王以天下为家,一言之微,有前后左右之窃听;一行之细,为子孙臣庶之隐忧。是以圣帝明王必慎乎此。”告诫皇帝虽处高位,却不可肆意,必须谨慎约束自己的言行。“历观古来邪正之际,正实往往不能胜邪。惟圣人在上,能使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斯可决其理之不爽尔。”奉劝皇帝古往今来正不压邪之事比比皆是,作为一个贤明的皇帝必须要有敏锐的辨别力。“至于世道休明之日,人心联合之时,正当大有为之际,必有纪纲宏远之规模,为社稷灵长之大,计虑万年。”强调国家大治之时,必须重视纲领法度建设,才能得到长治久安。“国家久安长治之基,关乎风俗;风俗盛衰之故,系乎人心。正人心厚风俗之机,存乎教化。”建议皇帝力行教化,以正民风。面对朝臣之间彼此倾轧、伐异同党、私怨交寻、牵连报复的权力之争,他多次提醒皇帝要亲贤远佞,防范“小人”:“从来上之德意不能下究,民之疾苦不能上闻者,皆小人为之壅蔽于其间也。”“君子光明磊落,即有过失,人所易见;小人巧佞回邪,患得患失,凡所以贪位固宠者,无所不至,又能形人之短、见己之长,能使人主信任而不疑,故得专权而肆其恶。”“小人谗害君子,不在大庭广众之际,而在于筵闲私语之时,使人主听受其言所不觉,故圣人比之暮夜之贼。惟圣明之主严绝其端,则可以无此患也。”康熙皇帝感言:“尔等每日进讲,启迪朕心,甚有裨益。”并在陈廷敬去世时亲笔题写挽诗:

世传诗赋重,名在独遗荣。

去岁伤元辅,连年痛大羹。

朝恩葵秉励,国典玉衡平。

儒雅空阶叹,长嗟光润生。

康熙在诗中高度赞赏陈廷敬诗赋才华出众,叹息说,将在人世间留下千秋荣光,去年朝中首辅张玉书刚刚离世,今年你又作古,接连丧失股肱大臣,让我肝肠痛断。你对朝廷像向日葵一样忠心耿耿教导我励精图治,辅佐制定的国家典章法纪如同浑天仪测定那样公正妥帖,如今在御殿阶前再也看不到你的儒雅风范,但又时常在眼前浮现你的形象,让我只能长生悲叹。

恪慎清勤

陈廷敬去世时,康熙皇帝专门吩咐内阁和礼部:“陈廷敬夙侍讲幄,简任纶扉。恪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淹洽,文采优长。予告之后,朕眷注尤殷,留京修书,仍预机务。尚期长享遐龄,以承宏渥。遽尔病逝,深为轸恻。其察例议恤赐祭葬如典,礼加祭一次。谥曰文贞。”对陈廷敬长年担任经筵讲官,经选拔出任宰相,始终恪守谨慎,保持清勤之风表示赞誉。因为其学识渊博、文采出众,在其提出退休之后,我还一直挽留他继续在京城编制文集,并总领内阁事务。本来希望他能够长寿,以继续享受皇恩。谁知道他竟突然病逝,让我深感伤痛。据考证,康熙六十一年,受到皇帝恩赐两次祭奠的为张玉书和陈廷敬两人。陈廷敬虽然服侍内阁,官至宰辅,但因其“恪慎清勤、始终一节”,方得安度晚年,倍享尊荣。

康熙中期,随着社会局势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朝野上下奢侈竞成风尚,贪风日炽,贿赂公行。陈廷敬力主严格执纪,实现清明政治,曾上疏言:“贪廉者,治理之大关;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当先使俭。古者衣冠、舆马、服饰、器用之具,婚丧之礼,贱不得喻贵,小不得加大。今或等威未辨,奢侈之风未除,机丝所织花草虫鱼时新时异。贫者循旧而见嗤,实者即新而无厌。转相慕效,各以成风。”“其始由不俭,其继至于不廉。好尚嗜欲之中,于人心犹水之失堤防而莫知所止。”希望朝廷通过立法,严格规定衣冠服饰器用婚礼等制度,使人心尚俭,才能以挽颓风。并且上疏:“方今要务在于督抚得人”“为督抚者不以利欲动其心,然后能正身以董吏。吏不以曲事上官为心,然后能加意于民”“上官廉,则吏不敢贪。上官贪,吏虽欲为廉而不可得”“亲民之官,其职至重”,一再强调,吏治好坏,关键在于督抚,上官必须给下吏作出廉洁的表率,下吏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服务,而不能一门心思曲意奉迎上级领导。同时针对当时官员中存在的以加征碎银熔化重铸银锭消耗归为己有的“加派火耗”、借打官司受贿的“黩货”、敲榨富民的“峻削”等贪污手段,提出督抚保举人才时,必须把“无加派火耗”等不贪婪掠财行为作为第一要件,把忠诚奉行皇帝指示、每月聚集百姓讲解传达朝廷法令列为第二要件,一一列举实际情况,如果保举情况不实,督抚降二级调用,司道府降三级调用,有效减少了以往官员在选拔推荐人才过程中的营私舞弊问题。

陈廷敬不仅向皇帝提出整治吏治的思想,而且注重以身作则反腐倡廉。他担任国子监司业,一改国子监陋习,凡学生进礼,一律拒收。在礼部任上,曾立下规矩:“自廷敬始,在部绝请托,禁馈遗。”担任左都御史时,要求监察御史“退食私居”严格杜绝“请渴”,如有“建白”,不得事先和堂官、同事、朋友商量,以免接受他人指使或嘱托;要求言官上谏不能对皇帝过多赞美,要直言政弊、切中要害。两次担任吏部尚书,“处脂不染,清操肃然”,严令家人杜绝跑官、要官、买官者入门拜见。有一个布政使假借欲拜陈廷敬为师进入家门,拿着一千两银子“长跪哀请”接收礼物。陈廷敬为此大怒,不仅当堂呵斥其离开,而且过几天还以违法之罪罢了他的职。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山西道御史陈紫芝上疏弹劾湖广巡抚张氵开“在任未久,黩货多端”,皇帝下令彻查严惩。张氵开是山西高平人,与陈廷敬是儿女亲家,赶紧派人赴京请求时任经筵讲官、吏部尚书的陈廷敬为他撑腰。结果,不循私情的陈廷敬选择了回避。张氵开恼羞成怒,在接受审问时一口咬定曾给陈廷敬行贿。次年,陈廷敬因涉嫌受贿被解除职务,上奏皇帝“我自受诬陷以来,神志十分沮丧,每事多健忘,奏对时往往失去常态。虽然皇上对我不加谴责,但是我的内心也不能自安”,恳求皇帝准许自己解官还乡。皇帝恩准,但仍保留其修书总裁之职。由此,陈廷敬时时事事更加谨慎。两年后,陈廷敬再次复出,继续担任经筵讲官,并先后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再任吏部尚书,晋升文渊阁大学士,日益受到皇帝的信任与重用。

午亭山人

有人问,陈廷敬拥有皇城相府这么一座豪宅,还能算得上一个廉吏吗?故事需要从他的九世祖陈仲民讲起。陈仲民最初居住在泽州府的天户里半坡村,与现在的皇城村以樊山为界。因生计艰难,七世祖陈林于明朝宣德四年(1429年)迁至阳城县郭峪村,先靠帮人挖煤和垦荒种粮略有积蓄,然后兼事冶铁,家道渐有起色后,就在郭峪村邻近、以樊河隔河相望的地方置办家产,大约是因为“上下皆村落”,命名为中道庄,也有人解释说是取“中庸之道”的意思,均无据可考。

皇城相府的城堡建设从陈廷敬的父亲陈昌期和伯父陈昌言开始,当时陈廷敬还没有出生。明朝末年,王嘉胤农民起义军进入阳城。王嘉胤在析城山酒醉后被人杀害,其右丞王自用被推为新的首领,号称紫金梁。据不完全统计,仅崇祯五年(1632年)起义军先后出入阳城县境12次,仅11月份就进入皇城村、郭峪村4次。沁河流域各村都在紧急加筑城堡,以防御起义军侵攫。为保全族人性命,崇祯五年(1632年)正月,陈氏兄弟发动全村开始修筑河山楼,至7月完成主体建筑。尚未至立木吉日,就收到起义军来袭的消息,赶紧将全村八百余人迁入河山楼。陈昌言在《河山楼记》中记述了此次起义军劫掠情况:“初犹零星数人,须臾间,赤衣遍野,计郭峪一镇,辄有万贼。到时辟门而入,掠抢金帛,因不能得志于楼,遂举火焚屋。”这次围困历经5天,村内满目狼籍,无法正常居住,陈昌言力劝母亲携带家属搬入阳城县暂住,毕竟那里城墙高大,且有官兵防守。陈昌期继续组织工匠完成河山楼防御设施、生活设施以及通往村外地道的建设,有效防御了起义军又一次抢掠与屠杀。之后,由筑楼至筑城堡,历时7个月,便于崇祯七年(1634年)2月完成了内城建设,使得觊觎陈家财富的乱兵只能望城兴叹。

民间传说,陈廷敬在朝廷做了大官,母亲想去北京看看皇宫的样子。陈廷敬不愿母亲鞍马劳顿,便大兴土木、耗费巨资,在中道庄修建了一座“小北京”,皇城之名由此而来。这个故事显然是后人编造的,或者直接挪用沁河流域其他古堡修筑的故事改名换姓而成。因为陈廷敬的母亲病逝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此时内城建设早已完成,外城建设尚无发端。直至14年后,父亲去世,他回乡丁忧两年零四个月,才开始悉心营造午亭山村,扩建中道庄外城。为自己退隐田园做准备。他在《午亭文赋》中写道:“余村居近沁水,而爱午壁亭之名,故取其义以明其居曰‘午亭山村’。”中道庄由此更名午亭山村,其本人也取晚号“午亭山人”。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正月,年过七旬的陈廷敬向皇帝请求退职还乡,未被批准。近3年后,以耳疾严重,又多次请退,终获批准退职,但因编修御制文集尚未完成,继续留京办事。次年2月,康熙皇帝专门为陈廷敬御笔题写了“午亭山村”匾额,以借用宋代名臣韩琦诗句“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书写对联一副,赞颂他的恩师功勋卓著、晚节弥坚,并说:“朕特书匾联赐卿,自此不与人写字矣。”时隔半年,首辅大臣张玉书去世,大学士李光地卧病,康熙皇帝诏令陈廷敬暂理阁务。他虽然已经积劳成疾,但仍鞠躬尽瘁,一年后在京与世长辞。

陈廷敬去世后,康熙皇帝“不胜震悼”,特遣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率领内阁大臣、乾清门侍卫以及满汉文武大小诸臣在陈府“陈设御赐茶酒二器,举哀致奠,行三叩礼”。3个月后,儿子陈壮履奏明圣上,将扶柩启行送父回乡。康熙皇帝又命行人司官员沈一揆专程护柩。

猜你喜欢
康熙皇帝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康熙下象棋
酷爱学习的小皇帝
如此原因
年度第21期,P.84
康熙下象棋
康熙为何只南巡六次
康熙隐忍除奸
皇帝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