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建筑保护中的档案工作

2020-11-17 06:44黄钰华
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档案保护数字化

黄钰华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中山路保护整治项目历程及整治成果,阐述数字化技术在历史建筑修复中的显著优势。档案部门应建立历史建筑档案动态管理并充分发掘其档案的价值,在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中积极参与、主动作为,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与能力,推进保护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档案;数字化

一、中山路的保护历程

(一)中山路概况。中山路是百年来泉州最繁华商业街,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全长约2400米,街面宽12米,南起新桥头,北至模范巷,沿街是柱廊式骑楼建筑可供行人避风雨,建筑以红白两色为主,采用闽南传统的红砖与白石做建材,风格融合南洋和闽南传统建筑特色。

(二)中山路保护整治前存在的问题。几十年栉风沐雨,中山路两旁建筑一直没有系统地修缮维护,有的建筑年久失修,屋顶、墙面倒塌,部分建筑外墙出现开裂、空鼓、腐蚀、装饰脱落。有些居民私自改造骑楼,造成地面高低不平,天花板处棚顶掉落、线路庞杂外露,还存在一些违章搭建物。街面基础设施老旧,地下排水系统不畅,造成雨天路面污水横流。这些问题都严重破坏了中山路建筑风貌、加速建筑老化,同时产生安全隐患。

(三)中山路保护整治项目的修复情况。1.中山路整修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泉州市针对路面基础设施老旧的情况着手进行修整。在整条中山路的地下管道重新铺建并对路面进行大规模修整,改善地下排水系统不畅导致污水横流的问题。2.1998年,对沿街建筑开展“洗脸式、嵌牙式”治理。此次治理力求维持原有建筑风貌,以“保护为主、修旧如旧”为首要原则开展,对沿街建筑保护性修缮,对开裂、空鼓、腐蚀的墙面进行结构性修整。对违建部分予以拆除,恢复街区传统风貌。原则上不大拆大建,对核实属于危旧房的建筑同意申请翻建。此次修复项目很好地保留了原有风貌,给中山路增加了商业和文旅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二〇〇一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3.2018年,开展保护提升工程,分流机动车流改道路为步行街,舒缓交通压力,重点提升沿街立面整治及道路景观整治。拆除对采光、通风、消防有影响的广告牌。针对电线老化、外露问题,重新铺设电气线路,精细化设计管线,低压入吊顶,尽量隐藏设置美化装饰。采用传统工艺及老构建修缮骑楼立面、浮雕饰面等,统一建筑风貌。

(四)中山路保护整治工作的难点。1.中山路建筑有些列为危房,有些已经倒塌,有些被私自改建,如何还原这些已看不出原貌的建筑?2.在保护工作中不同人对“修旧如旧”中

“旧”观点理解不同,即“旧”的定义为建筑初建时的“古时之旧”,还是只修缮建筑破损之处,保持其他部分现状不变的“现实之旧”。这些既不清楚原貌,也无切实的图片、文字资料佐证的历史建筑,想要修复“旧时之旧”也不太可能。

3.中山路的环境不利于骑楼保护。中山路路面时常积水,来往车流不断,潮湿的环境加上汽车尾气侵蚀,更是加速骑楼老化,因此,骑楼保护工作不是一次性的,应该是日常的、持续不断的。

二、数字化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中运用的优势

基于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历史建筑保护是保护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信息采集与处理,甚至建立3D实景模型,以保存历史建筑资料。

(一)精确度高,还原性好。光学扫描仪精度非常高,用来扫描历史建筑能够获取非常精确的数据。对建筑的立体構造、建造细节能够敏锐捕捉,再通过软件对枯燥的数据进行处理,能够直观呈现建筑的3D模型,精准还原复杂的空间结构。对一些已被破坏的建筑,通过扫描遗留部分,也可以通过软件模拟出原貌。

(二)信息采集效率高。历史建筑有着繁复的建造工艺,特别是一些在环境特殊建造的建筑,如山西大同的悬空寺,整座寺庙依着山崖悬空而建,环境十分险峻,采用人工测量不仅非常危险而且耗时长久、效率低下,倘若采用现代化数字技术,通过光学仪器扫描,不仅能高效完成建筑的整体、立面、细部的数据采集,还能够大幅度节约工程时间,提高获取数据精度,减少后期数据处理困难。

(三)采用非接触式测绘,对建筑实体影响很小,有利于建筑实体的保护。历史建筑不可避免受到自然老化及人为因素影响,在保护过程中,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建筑实体的影响非常必要。数字化技术采用光学仪器,能够迅速、精确地获取建筑信息,对建筑实体影响非常小,在测绘的同时不直接接触建筑,避免人为因素对建筑造成损伤。

(四)在很大程度上免除历史建筑被损坏、消失的“后顾之忧”。历史建筑在使用数字化技术扫描后,在今后能够发现修复时存在的谬误,能够参照原貌的数据信息及时弥补。甚至在建筑不幸被损毁的情况下,免除历史建筑消失的“后顾之忧”。2019年,矗立了800多年的巴黎圣母院突遭大火令人无比痛心,值得欣慰的是,巴黎圣母院已进行数字化扫描,接下来是耗时漫长的修复工作,巴黎圣母院依旧会再次呈现。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已敲响警钟,目前,有学者呼吁国内历史建筑应当及时进行数字化扫描,让历史建筑更好地传承下去。

(五)可以构建历史建筑的3D实景,为民众提供身临其境的线上游览。人为因素是历史建筑老化的重要因素,为了保护建筑,把人与建筑隔离开来也不可取,构建3D实景模型并提供游览可以调和人与历史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数字化技术使构建历史建筑3D实景成为可能,为民众提供线上游览方式,既能让远距离的民众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接触到这些历史建筑,让更多的民众认识这些历史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进入历史建筑的人数,减缓历史建筑老化,减少其被人为损坏的可能性。

三、档案部门要在历史建筑保护事业中勇于作为、主动作为

历史建筑作为城市记忆保存载体,记录了城市发展、文化变迁的历史轨迹,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964年5月31日,国际会议第二次会议通过《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它明确了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与价值,对保护性工作的做出明确要求,其中第十六条规定了档案部门负有收集保护工作中各环节产生的资料并进行统一管理、提供利用的责任。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档案部门要如何担负历史建筑保护的责任并提升作为的能力?

(一)为历史建筑建立档案管理机制。摸排区划内历史建筑情况,通过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标准划分等级、类别,进行建档、完善档案资料,然后进行统一管理。尽可能将历史建筑的档案资料收集完整,特别是那些面临被拆迁、被改造的历史街区、老宅古厝等,要加紧收集相关资料,在它们消失前为城市保留完整的记忆。统一管理后的历史建筑档案能够为今后的历史建筑修缮以及制定古城区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历史建筑的保护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动作,是日常的、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因此,档案部门要建立动态管理体系,从被动接收转为主动作为,最真实、完整地反映城市全貌。

(二)加强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档案部门要及时掌握历史建筑的保护情况,就必须加强同历史建筑管理部门的合作,从源头上开始了解保护工作进展动态,跟进把控保护工作的资料质量,尽可能将资料收集完整。在数字化工作中,与测绘部门保持合作,定期对历史建筑进行测绘、分析,获取历史建筑的数字化信息并确保信息的质量符合档案部门要求。

(三)采用多种形式积极提供档案利用,充分发掘档案价值。在学术研究方面,档案部门应积极与文史研究机构合作,主动提供档案利用,加强对历史建筑的探索研究;在城市宣传方面,历史建筑作为保留了当地特色文化的历史遗产,选取最具文化代表性的可作为城市名片对外进行宣传,通过举办各类专题展览,出版科普性读本等方式,既可以提升民众对历史建筑的认识、提升城市知名度,又传播了传统文化。在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方面,对区划内建筑情况排查、規划、保护时积极提供档案资料做参考,有助于决策者合理制定历史建筑保护方案及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四)建立历史建筑模型系统。信息化时代对历史建筑保护中的档案工作不能停留在纸质资料保管上,要积极探索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让历史建筑“活”起来。这个“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让历史建筑不是一堆枯燥的数据,而是鲜活的、可具象化的实景;2.让这些历史建筑不仅仅局限在坐标地,要让更多的民众认识它们。在掌握历史建筑数字化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信模型系统,通过整合数据资源、平面图等,构建历史建筑的3D实景模型。配合深入研究历史建筑的档案资料,可以详细到在模型上为建筑的建造工艺、典故等作注解或说明,增加模型的易读性和趣味性。目前,上海已建立了文物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对重要历史建筑、历史街区、街景采集与三维模型制作。提供在线查阅历史建筑3D模型的方式,让历史建筑跨越时间空间局限,与民众亲近起来。与此举相似的是,国内一些景点、历史建筑提供了线上游览的方式,民众可以使用终端设备模拟现场参观,游览实景,全程还配有语音导览。档案部门还可专题汇集各地历史建筑线上实景的网址入口,提升民众对历史建筑的兴趣与关注,让民众“置身”历史建筑中去感受历史。

(五)打造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历史建筑保护工作要求具备古建筑学、历史学、计算机、档案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单一知识面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档案部门要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做好档案工作,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档案部门可以与高校合作,依托高校作培养平台,向高校提出开设所需的课程及专业来培养、储备人才。外聘专家学者作团队顾问,与更多优秀学者合作,提升专业实力。

(六)向其他地区的档案部门学习借鉴。关注哪些地方档案工作发展较快或者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开展较好,要放眼全国乃至于全世界,积极关注历史建筑保护领域内的档案工作动态,学习借鉴,选取适合本部门工作发展的工作经验或技术,有力推动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运彬.档案馆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探讨——以福州“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为例[J].档案学研究,2010(02).

[2]吴琳.谈古建筑保护的档案工作[J].广东档案,2009(04).

[3]王晓雄.保护历史街区传统建筑风貌的理性探索[J].城乡规划,2001(11).

猜你喜欢
档案保护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