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传承“非遗”的运行机制

2020-11-17 06:44杨帆
灌篮 2020年2期
关键词:板凳非遗文化遗产

杨帆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中职学校作为教育的传播媒介,更要对我国的文化瑰宝加以传承。本文主要阐述了中职学校传承“非遗”的运行机制,以河源理工学校传承“板凳龙”为例,以期能够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远传承。

关键词:中职学校;传承“非遗”的运行机制;“板凳龙”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个学校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的培育更加重视。在我国文化资源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重要的,其历史悠久、内涵较为深厚,指导人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在中职学校中,学生能从传承非物质文化中,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在其思想政治区域内,实现对学生的隐形思想政治教育。

一、板凳龙的由来

广东和平县板凳龙是河源地区唯一的传统少年儿童民间舞蹈,他的来源的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当时在河源地区十分的盛行。每到节日和舞狮舞龙一样是民间不可少的娱乐之一。据河源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在康熙年间,每到逢年过节时,大人们就会举办舞狮舞龙这样的娱乐活动,活动举办的次数也比较多,而在一边的小朋友没什么事做,慢慢的,小孩们就跟在大人后面学,没有龙狮就拿板凳,没有龙头狮头用箩筐放在自己头上代替,这样就舞了起来。大人看后感觉很有意思就帮他们把龙头龙尾装上,这就变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板凳龙。为了把这传统少的年儿童民间舞蹈搞起来,让板凳龙重新回归老百姓的生活中,08年河源文化馆把板凳龙编排后向各个校园推广,这样既活跃了学校文艺生活,还能够把这种民间艺术更好的传承下去。板凳龙也已被列为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是龙精神所在,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化构成。采取板凳运动,能有效显效出和谐、友善的开放精神。板凳龙运动以龙文化内涵作为精神支撑,吸收了传统文化广博的精髓,是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重要举措。

二、中职学校传承“非遗”的作用

当前我国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加深了支持力度,各个政府部门也重新审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为工艺美术行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促使高层次以及复合型人才變成行业发展的需求。探讨职业“非遗”传承,能引导学生以传承、发扬手工为基础,发掘地方文化。

(一)积极搜索“非遗”资源存储库

文化传播与文化聚集地最多的中职学校,拥有极好的人文发展环境,如上较为方便的条件能更好的搜集“非遗”资源库,在中职学校中,设置课程较多,能为非物质文化提供更为宽敞的空间,展开传播。由于学生都是来自不同背景学生,学生能在非物质文化教育中学习、促进。中职学校能有效融合非物质文化,能在教育中向社会搜集各种物品,例如:道具、服装、舞普等,将其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中,应向社会展开“板凳龙”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展示橱窗作用,这样才能增强社会关注度[1]。例如:可在校园中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这样可以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自豪感以及荣誉感,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更好的传承以及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也会更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教育,此外,通过相关活动,能更好的激发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教育,另外,通过展开活动,可进一步加强广大师生的热情,帮助青年健康长大,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二)提升“非遗”价值的加工厂

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播,在进行文化理论知识传承的过程中更要注重中职学校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从中职学生非物质文化教育中,能有效让学生看出文化底蕴与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根据教学进行课题的研究,可进一步挖掘出非物质文化所包含的人文加之,从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的方向,将其分散研究实施优化与整理,提升整个文化意识以及传承的积极性。

(三)培养“非遗”传承人才的基地

传承与发扬非物质文化是作为“非遗”传承人最主要的,中职学校可聘请教师展开对学生的授课、讲座。中职学校拥有风度的生源,大大拓宽了传播的平台,也扩展了非遗项目的传播途径和影响,能够吸引更多有兴趣、有潜质的青年学生加入传承人的队伍,缓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断代的现象[2]。根据当前情况可以看出“非遗”传承人都是通过家族的形式展开传承的,其传承人员将会在文化知识方面留有欠缺,应展开行之有效的文化、历史以及自然知识。中职学校能有效对人才展开合理教学安全,可将其接受系统、科学的教育,从而提高科学知识,这样更有助于培养“非遗”意识,培养和锻炼适用文化市场运行的人才,方可展示中职对于非物质文化所带来的培养

作用。

三、中职学校传承“非遗”的运行机制途径

(一)建立专门的研究队伍和机构

组建一个专业的关于“板凳龙”文化的研究队伍,建立有效的中职学校机构,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这样方可从根源解决非物质文化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同时有效规划、研究人力资源以及创新发展。从事“板凳龙”研究的工作者,要根据地域文化特色和传承情况,打破传统的研究书本、资料的单一方式,进入到基层进行实地的调研,研究地域文化的本身内涵思想,深入了解和研究“板凳龙”文化的底蕴。将“非遗”文化的调查工作更深入、更全面的执行,在一定区域内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是简单的资料整理以及收集工作。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的工作过程中,也要结合自身的专业领域优势,对“板凳龙”文化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的认知,依据文化发展规划以及政策的发展方向,有效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方向以及简单建议。为“板凳龙”这个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决策支持[3]。

(二)加强中职研究主题的素质培育

中职学校是文化传播的聚集地,也是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作为教学和科研中心,对地方文化的熟悉程度和了解程度可能不如地方上的一些专门机构。因此地方政府可以出台新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建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项目,从而吸引中职学校教师的积极参与性。此外,中职院校加入非物质文化保护以及传承等,将其作为校地非常重要的考察。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支持和鼓励中职学校的教师走出学校,亲自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还可以邀请一些文化领域内的学术权威和民间继承人开展讲座、展览、活动等等,在学校开设文化遗产相关的实践课程,召开相关研讨会。同时委派或培养一批教师学习相关的非遗文化,加强教师的体验感和感受,从根本上提高中职教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引导教师进一步了解、参与、学习、体验和反馈、进而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一份

力量[4]。

(三)开设相关课程应进行技术创新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最主要的方式是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编排课程方案和材料中,政府相关部门和职高教师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课程列入教学方案中。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职高教师的理论知识与文化传承中的优势,进一步加强职高学生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的认识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操作能力。比如,在“板凳龙”文化基地中,学校可以组织全体学生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组织对文化传承感兴趣的学生到基层进行宣传、展示等实践活动。职高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教学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并开展技术创新工作。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一些新兴的科学研究成果可以更好的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主要的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利用新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平台加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二是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营销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和宣传工作;三是利用先进的摄像设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和展示工作。

(四)建设人才队伍

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家庭作坊与行业推广。为了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好的传承,绝大多数传承人选择以家庭作坊的形式来实现对项目的研习与实践活动。这种“作坊式”传承方式传播面较窄,被动性较强,影响度较弱,且老一辈傳承人由于自身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等条件的限制,已难以应对现代文化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的新要求。因而,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已成为中职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学校管理体制具有人员集中、时间集中、教学效率高等特点,与传统文化濒临灭绝、时间紧迫等形势相适应。学校可吸纳老一辈传承人进校,进行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对“非遗”的兴趣,培养年轻传承人。进行教学时,应着重了解非物质文化中的遗产特殊,从而积极展开文化产业中的市场,寻找与传统文化相切合的切入点。

结语

在社会责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得到保护与传承,中职学校是教育、文化的聚集地,拥有非遗保护特有的条件。在进行中职学校传承“非遗”的运行机制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研究队伍和机构;加强中职研究主题的素质培育;开设相关课程应进行技术创新;建设人才队伍等途径,进一步完善和建立相关的体制结构,从而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寿琴,刘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校传承研究——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为例[J].音乐时空,2016(07):81–82.

[2]冯倩倩,曹宇,邱小立.从通选课到通识教育核心课——北京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建设与发展[J].北京教育(高教),2016(04):71–73.

[3]吕娜.中职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实践研究——以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红木雕刻专业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23):164–165.

[4]叶庭.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校传承研究——以江南船拳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9(11)115–116+93.

猜你喜欢
板凳非遗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ough Nut to Crack
第三个小板凳
板凳狗
小板凳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板凳狗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