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2020-11-17 02:52张向阳
关键词:本真校园文化育人

张向阳

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建于1986年3月,占地62256.5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088平方米。现有51个教学班,2090名学生。学校先后荣获省规范化学校、省教学示范学校等2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市平安校园、市文明单位等60余项市级荣誉称号,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300余项县级荣誉称号。2019年9月,利津县委常委会批准学校为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利津教育发展共同体“区域教育整体提升”项目试点学校。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本真至善,求实创新”办学理念,以培养知书明礼、全面发展的阳光学子为目标,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至善教育、本真课堂为抓手,以民主管理、自主管理的制度文化为支撑,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 加大校园内部环境建设,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

学校内部环境建设,重点突出“智”字,强化“美”字,保持“绿”字,积极创建“三化”校园。

一是在校門口设置了恢弘大气、引人瞩目的“电子屏”,将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成果进行展示,把全体师生紧紧凝聚在学校核心精神周围。每个班级安装高清触屏电子班牌,实现家长通过微信端实时与师生互动、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班级发布管理信息等多项功能,有力推进学校智能化建设进程。二是学校合理规划安排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根据各功能区的作用和特点设置文化主题,使校园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场所都成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教育资源。三是因地制宜,在校园植树、栽花、种草,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浑然一体。树木花草挂上了“身份证”,更有名言警句、诗画雕塑及宣传警示牌等点缀于花坛之中,使花坛更具育人内涵。

二、 强化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构建和谐进取校园精神文化

为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充分发挥学校墙壁、操场围栏作用,让“墙壁”成为“无声的导师”,积极营造浓厚的读书明理、求真求善、务实创新的良好育人氛围。

一是创建内容多样的墙面文化。在学校院墙绘制了“孔子行教图”“国史、党史、团史、队史”“仁义礼智信”等图文并茂的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优秀民族文化认知,加强国史、党史教育。二是设计多彩斑斓的走廊文化。学校教学楼四层走廊设计了四大版块文化。(一)习惯养成篇:诸如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如何养成良好习惯等,让学生懂得好习惯和坏习惯对人一生的影响。(二)文明礼仪篇:诸如校园礼仪、同学礼仪等,教会学生如何待人接物。(三)仁爱感恩篇:诸如孝老爱亲、关爱他人等,告诫学生应该从小心怀感恩、与人为善。(四)安全警示片:诸如行走安全、行为安全等,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珍爱生命。每一面墙壁都和学生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激励学生开拓进取,约束学生不良言行。三是加强各具风格的班级特色文化。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设计出各具风格、彰显班级特色的室内文化。如在教室的前面悬挂班训牌,后面是学习园地,两边墙上悬挂名言警句,用图画、剪纸、书法等美化墙壁等。各班教室布置风格各异、充满童趣,尽展班级文化风采,令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

三、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的规章制度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全面。规章制度全方位,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二是细致。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人文。在坚持纪律严明、赏罚分明的同时,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适度调控奖罚措施,逐步创建完善科学的制度去规范师生行为,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为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做出以下举措:一是不断完善学校管理网络和职能处室建设,尤其是与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对接以来,处室管理理念由“行政管理”转变为“行政服务”,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管理效益。二是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作用,保证学校决策无误、行动无误。三是制定、完善学校各项工作制度,作为处理学校内部工作的依据和支撑。学校通过创建实施《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教职工考核方案》《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学生量化考评方案》等相关制度,培养师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强化师生遵规守纪意识和争先创优意识,助长校园文化品牌的打造。

四、 践行至善教育,打造本真课堂,彰显学校文化特色

学校紧紧围绕“本真至善,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着力构建“至善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本真课堂”,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实现办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深度融合。

一是建设“至善课程”体系,厚植学生向上、向善品行。体系主要包括“至善德育课程”和“至善校本课程”。“至善德育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设计 “六位一体化”坚实育人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顶层设计,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实施年级梯度习惯养成教育,充分挖掘整合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资源,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学校从制度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六个方面培植厚德品行。其中,活动育人之研学课程和课程育人之中华传统文化24节气课程,已逐渐形成学校品牌育人课程。

积极开发“至善校本课程”,确保“一个孩子一样特长”。2018年9月至今,围绕不同年级学生个性发展和核心素养等一体化综合培养目标,学校依托本校教师,已组织开发并实施了涵盖德育、文学、益智、书画、文艺、手工、运动、探究、电脑设计、传统文化10大类,剪纸、皮影戏等56门课程。并建立以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考核体系。“菜单式”的课程选择,“走班制”的教学形式,“动态化”的评价方式,极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需求,成立了“足球、合唱、篮球、剪纸、乒乓球、排球”6个社团,实现了以学生个体发展为主到以学生团体发展为主。2019年,共20名学生在省级以上个人和团体赛事中取得佳绩。2019年9月,人民网和中国网以《打造洋溢生命色彩的课程,献礼新中国七十华诞》刊发了学校课程建设经验。2019年11月,传统文化节目展演、科技小发明代表我县参加市决赛,双双摘得桂冠。

二是打造“本真课堂”模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本”是立本,教育教学要尊重生命的本态,遵循生命的发展规律。“真”是求真,引导师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坚持真理、追求真才实学。基于此,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尊重生命发展为基础,建立了“本真课堂”教学模型。模型将情景创设、小组合作、知识图谱、项目式作业等课堂要素有效整合,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益。

五、 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追求多元的校园行为文化

学校坚持做到“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的“两翼配合,双轮驱动”,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繁荣校园文化,发展学生综合能力,达到活动中锻炼人、塑造人的育人目的。

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每年坚持举行庆“六一”、庆元旦文艺汇演和阳光体育春季运动会,为学生展现风采、陶冶情操搭建平台。二是把系列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常规活动。充分以国旗下讲话、开学(毕业)典礼、学生表彰会及重大节日、重大纪念日等为契机,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三是设计主题项目化活动,综合学生发展需求和培养目标,先后设计了“鼠你快乐”(学生寒假作业全部实行跨学科项目式作业,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能力)“河你一起成长”(让学生了解黄河,感悟利津的历史和发展,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等主题项目化活动。四是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知识讲座、美德少年评选等活动,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活动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式。校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师生的育人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各方面。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育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优良的校园文化,良好的育人氛围,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品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学校将继续打造文化品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本真校园文化育人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本真
粽子
让本真成为一束光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