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诗文诵读,提升语文素养

2020-11-17 02:19王春妮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语文素养

王春妮

摘 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浓缩了中华五千年的精华,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以古诗文诵读为契机,抓住四个关键点,借助“四大融合”推广计划,将古诗文诵读活动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把经典诵读习惯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并使其生根发芽。

关键词:诗文诵读 语文素养 探索实践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实践表明,诵读中华经典能益人心智,怡人性情,培养气质,滋养人生。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人类文化的瑰宝,诵读经典诗文,如同在与哲学大师和智者对话。耳濡目染这些文化、思想、艺术,听取大师的谆谆教诲,可以不断提高诵读者的思想境界和语文素养。

以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吟诵经典诗文,可以逐步丰富校园的人文底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我们从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开展一系列古诗文诵读活动,让学生在经典诗文诵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体悟人生哲理,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陶冶道德情操,同时夯实“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校风,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努力打造“诵读经典诗文,奠基学生成长”的教学特色。

一、创设诗文环境,激发诵读兴趣

我们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以“培养兴趣,提高素养”为主旋律,让每一面墙壁、每一条走廊、每一个教室都彰显出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

首先,开辟《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和《弟子规》等6条古诗文特色长廊;在教室门口两侧设“妙手慧心苑”,展示师生的诗画佳作。如立体画配诗、数字油画配诗、书法作品等。师生们纷纷展示自己的创意,形成了“诗韵悠悠”的校园文化。经典诗文深厚的内涵,独特的魅力,似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让学生们深入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积淀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次,开辟古诗文专栏,每两周更新一次专栏内容,可以是古诗配画、古诗文手抄报、仿写诗歌、改编诵读剧本等。孩子们的优秀作品通过专栏进行交流展示,增加了他们的参与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经典古诗文诵读犹如一股清泉,萦绕校园,汇入课堂,流淌师生的心田。

第三,立足于古诗卡《轻轻松松诵古诗》和学校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精选经典诗文重新进行编辑、配画、喷绘、制框,悬挂于教室的墙壁上。学生在诗韵悠悠中徜徉,在品读欣赏经典诗文中受到熏陶,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道德修养。

二、开展丰富的活动,拓宽对经典的积累渠道

首先,抓住“读”“抄”“画”“唱”“作”“赛”“演”这七条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在玩中、乐中诵读诗文,切实将经典诵读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结合起来。可以举办经典诵读比赛、手抄报比赛、诗配画活动、古诗新唱比赛、小诗人评选、古诗擂台赛。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又激发了学生的表现力。

第二,以课堂为阵地,加强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在实践中落实“三维并举,内外结合”。三维并举,即强调“诵读经典”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低中高年级一脉相承,全面展开。在识字中,积累成语;在阅读中,读古诗名著;在表达中,引用名句名段。内外结合,就是注重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结合,拓宽经典积累的渠道和途径。

第三,尝试、探索将古诗文诵读与音乐、美术、体育学科结合。语文老师可以集思广益,一起创编古诗韵律操和古诗游戏,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传统的丢沙包、跳房子、踢毽子、跳皮筋等活动,将古诗文诵读融入其中。美术老师开展“诗情画意”的普及工作,带领孩子们深切理解什么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音乐老师将经典诗文配上悠扬的古乐曲,让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

三、抓住关键,培养诵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诗文诵读培养的策略之一就是要抓住四个关键点,将经典诵读的培养渗透于多个层面。

(一)以“诵读诗文”作为切入点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教师可以编印“掌中宝”,人手一本,每天早晨花10分钟时间带领学生集中诵读,每节语文课前坚持“经典3分钟”的温故诵读,每周用一节课进行诵读,每月举办一次《经典诗文掌中宝》比赛。朗朗上口的古诗文,古香古色的古诗墙,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经典诗文的浸润,学生在古今文化的碰撞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将“实践活动”作为推广点

逐步完善的“四大融合”举措,将古诗文诵读活动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高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效性,促进经典诵读与语文阅读的有效融合。

1.将诗文诵读融合于课程

通过整合有关课程,开设经典阅读、国学诵读、古诗鉴赏、绘本阅读、悦读阅享等课程,学生们徜徉于书海,与古诗文相伴,进一步提高阅读兴趣,满足个性化需求。

2.将诗文诵读融合于养成

把诗文诵读作为培养和考核学生品行的重要一环。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用来督促、提醒、帮助学生,使诗文诵读成为学生的习惯,这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将诗文诵读融合于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乏味的诗文诵读,最终可能使学生丧失诵读兴趣,对古诗文的爱好折翼。因此,我们提出了“在诵读中实践,在实践中诵读”的倡议。每月一期的诗文诵读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教师指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社会,读社会这本大书。

4.将诗文诵读融合于活动

每学期一次的诵读交流大会,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通过读、写、说、演、赛、评等形式,搭建诗文诵读交流平台,在亲子诵读、文学知识竞赛、国学情景剧表演等系列活动中,让大家畅游书海,充分享受古诗文诵读的快乐。

(三)用“素养储蓄”作为评价点

诗文诵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需要正确的方式方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使用好《“储蓄进步,收获素养”学生素养储蓄折》,将学生诗文诵读的全过程进行量化评价,让学生在诗海中看到自己的积累和进步,对学生诗文诵读习惯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把“导学导行”作为延伸点

《导学导行—学生校外每日生活指导便签》将诗文诵读习惯的培养有效延伸到家庭,推进了古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教师根据学生在家的诵读表现,参照考核依据,不定时地为学生进行诵读“进步”认定。家长也可以在《导学导行》中对孩子的诵读表現进行评价,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

四、家校凝聚合力,推动诵读热潮

为了让孩子在古诗文诵读中保持热情,要积极调动各科教师将古诗文诵读纳入学科教学,积极动员家长参与其中。我们多次举行以“诵读经典诗文,奠基学生成长”为主题的古诗文亲子诵读活动,与孩子一起展示古诗文诵读的成果。又结合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尝试仿写、创作古诗词。从中评选优秀作品,编印成诗集《蒲公英》。

这样,浓浓的诗文诵读气息得以弥漫校园:校园里,优雅的古筝乐曲配以朗朗的诗韵诵读;图书角里,孩子们三五成群地静静读书。在经典诗文诵读中,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和审美水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塑造了学生的品质,进而提升了语文素养。“用书香积淀教师生命底蕴,让经典伴随学生茁壮成长,以文化积淀促进学校发展”,这样的古诗文特色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良好的诗文诵读能力和习惯,一定会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进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让我们静听花儿开放的声音。

参考文献:

[1] 温子渊《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汉字教育教学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

[2] 杨彩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7期。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培养
作业在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建设基层央行文化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实践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油田服务单位混合用工条件下工会工作探索和实践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