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舞演故事续写华章
——戏曲舞蹈在谷城湖北越调艺术发展中的作用

2020-11-17 13:55王又村
鸭绿江 2020年18期
关键词:歌舞湖北戏曲

王又村

关键字:湖北越调;戏曲舞蹈;艺术发展;作用

引言

越调经历了从古代嘉庆年间到近代民国的繁荣发展,出现过各种戏班层出不穷、曲目丰富繁多、名角辈出的盛景;也经历了后期在战争与天灾的摧残下,班社四散、艺人流失、大戏衰落的凄凉场景。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各种戏曲改革、同行争斗、前景堪忧的低谷,最终迎来了我国的立法保护条例。由于还有一些民间艺人的细小传承,保留了不少剧目,使得越调能够基于保护条例,开始新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将谷城湖北越调艺术传承下去,本文详细探究戏曲舞蹈在越调艺术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一、武中有舞,文中亦有舞,共同创造越调多元化艺术表现形式

湖北越调艺术中的音乐主要分为文场和武场两种类型。武场戏曲主要是武打和舞蹈有机结合,按照不同曲目的戏路设计调整成不同的武打兼舞蹈套数。在多年的发展中,越调中的武场戏曲更加成熟,精彩纷呈的场面带给观众美感与坚韧并存的艺术感觉。而文场主要以谷城特色的澄清慢板进行伴奏,以蒙皮四股弦胡琴为主奏乐器,再配上二胡、唢呐或者竹笛等辅助弹奏,采用艺人演唱的表演形式[1]。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文戏中,也有很多需要武打的场面,例如越调戏曲《杨门女将》《诸葛亮出山》等曲目。但是由于文戏整体的风格是文艺的,在武打戏中不能像武戏那样激烈热闹,因此就需要戏曲舞蹈的设计人员,根据文戏的演唱内容和发展情节趋势设计出优美、文艺、美轮美奂的舞蹈风格打斗动作,保持文戏最初的艺术风格。歌舞相结合的越调艺术演绎方式,在湖北越调曲目的发展中不断成熟,各种武打场面,如集体战斗、单打独斗、攻城战等等,都不是单纯的打斗,而是以极具美感的舞蹈姿态进行,这样的越调表现形式,能够更加显著的凸出曲目中各色任务的特点和戏曲特点。

二、借助歌舞演绎越调戏曲故事,推动戏曲情感和剧情同步发展

湖北越调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特质,一是多样的板式。其中有二流板、导板、慢板、飞板等等,这些不同的板式相互转化,对戏曲剧情的有效伸缩、故事情节的转换以及连接起到重要作用。二是独特的唱腔。除了主腔越调之外(曲词多为上下对称的七字句或者十字句,唱念的语音则使用襄阳地方官话),还有其他杂腔小调,比如十三咳、潼关调等等。三是本土的语言。湖北越调虽然整体采用本地官话,但是唱词中常常镶嵌了一些地方常用的衬词,如哇、哪个、呀等。这些独特的曲调特点,如果仅用唱曲的方式演唱出来,曲目中的情感则不能充分表达,且剧情也受到观众理解力不同的限制而无法准确同步推进。因此需要借助歌舞结合演绎的方式,将曲目中人物复杂的心情表现出来,从而塑造出更加鲜活的越调人物形象。同时,不同故事情节下的歌舞动作是不同的,如果搭配了优美的歌舞动作,观众就能够通过歌舞结合的表现方式理解剧情细节。事实上,以舞蹈方式进行越调曲目故事情节的叙述,是对戏曲剧情的更清楚交代,不同舞蹈动作之间的冲突,有效发挥了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使整个谷城湖北越调作品更加生动且真实,更好地将观众的情感带入到曲目故事中,更好地理解戏剧表达的意境。

三、利用舞蹈动作补充越调曲目剧情

进入新的戏曲舞蹈发展时期,湖北越调根据观众群体的变化与社会实情的不断变化,其戏曲舞蹈也在持续进行改变和创新。虽然越调属于戏曲,但在与歌舞形式进行戏曲演绎的舞蹈部分与真正舞台中的舞蹈表演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演员所演绎的故事剧情。在越调曲目的演唱中,常常基于不同曲目的剧情需求、人物需求、以及实际表演需求而设计一些搭配舞蹈,如独舞、双人舞或者群舞。湖北越调在基于传统常规形式和现在创新形式相结合的过程中,对越调曲目的剧情以虚拟或者夸张的手法进行创新提炼和加工,用这种方式来对越调曲目的剧情进行补充和优化[2]。例如,在现代越调名曲《杜鹃山》的表演中,借助舞蹈这种无声语言就整个剧情进行补充,采用了多位演员演绎“行军舞”详细展现了赤卫队队员袭击敌营的场景,成为整个曲目的演绎高潮,使剧情更加饱满。由此可以看出,在湖北越调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戏曲舞蹈作为一种充分表达剧情、补充剧情的重要方式,为越调艺术的后续更好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道路。

结语

在对谷城湖北越调艺术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十几年的保护和传承后,越调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其中的戏曲舞蹈更是有了各种创新化的发展,不断拓宽越调艺术的发展方向,使其更加符合新时代观众的审美,也使越调曲目更具有艺术魅力,从而续写更好的越调艺术华章。

猜你喜欢
歌舞湖北戏曲
The rise of China-Chic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驰援湖北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湖北武汉卷
歌舞欢庆“三月三”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歌舞爷爷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