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瑟
2020年4月初,暖阳下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柯柯牙镇红山新村,易地扶贫搬迁户阿巴斯·艾台克在粉刷一新的墙边撒下一把花种。“住上了新居,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就像花儿一样灿烂美丽。”阿巴斯·艾台克笑着说。
走进柯坪县玉尔其乡玉尔其村的石榴籽田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火龙果就像一盏盏红灯笼,遍地都是,黄澄澄的柠檬挂满了枝头……这个场景让人仿佛置身江南园林之中。
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党员干部群众合力摘“穷帽”,拔“穷根”,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2019年年底,乌什、柯坪2个深度贫困县甩掉了贫困帽子,至此,全地区实现26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6.54万户24.66万人整体脱贫的目标。
见到柯坪县盖孜力克镇扶贫干部唐运全时,他正驾驶拖拉机帮村民运农家肥。自下派到这里,从清理庭院、放羊,到果树剪枝、科学育肥、驾驶拖拉机,扶贫路上唐运全成了“多面手”。“只要你需要,我就一定在。”这是唐运全一直践行的诺言,他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扶贫路上的“暖心干部”。
走在新和县渭干乡果勒艾日克村,宽敞平整的马路、漂亮的人行道、整齐划一的花池、林带,令人印象深刻。但2018年前,这里还是个贫困村,且环境脏、乱、差。
说起变化,村民们纷纷提到一个人——陈发忠,中国工商银行新疆阿克苏地区分行高级经理。2016年12月,他主动请缨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后,积极发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全力以赴脱贫攻坚,用辛勤付出换来全村脱贫的幸福。
尼亚孜·买木尔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致贫原因除了缺技术,还有“等靠要”思想严重。2018年年初,工作队了解到尼亚孜·买木尔家的情况后,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周宏主动包联,对他进行宣传教育,帮他申请扶贫项目,培训种植养殖技能、开展帮扶指导,增强了尼亚孜·买木尔致富的信心,破除了“等靠要”思想。
现在,尼亚孜·买木尔地种得好、管得好,庭院经济也发展得红红火火,家庭人均年收入从3200元增加到12500元,2019年不仅脱了贫,还修建了宽敞明亮的安居富民房。他激动地说:“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工作队的帮助。”
脱贫攻坚中,党员干部冲在前、甘奉献,用生命践行使命:有曾助力柯坪县推进多胎多羔湖羊“引繁育”工程,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援疆干部黄群超;有手术伤口尚未愈合,坚持工作,推动柯坪县2019年脱贫攻坚绩效考核获新疆第一的柯坪县委副书记李明飞……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个个让人泪目的故事,温暖着各族群众的心。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共选派603名国家公职人员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有142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全地区共有2400余名扶贫专干。“党建+”让更多党员干部冲在脱贫一线,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企业招工,工资2000元,包食宿,有意愿的请来登记。”2020年3月底以来,拜城县委宣传部驻拜城镇协力克买里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吴雅梅,每天通过大喇叭向村民广播招工信息。
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工作队多方协调当地企业。这只是阿克苏地区1400余支驻村工作队搭建就业桥梁的一个缩影。
为更好促进就业,阿克苏地区6.05万名干部职工与6.54万户群众结对帮扶,通过开展相关活动,积极帮助群众拓宽就业门路。
“公司工人月均工资1800元到3500元。目前,有12万只鸽子,80余名员工,建设达到标准后,可解决200余人就业。”乌什县国合鸽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钊介绍。
吸引贫困劳动力就业,助力改变贫困户的家庭生活状况。乌什县依麻木镇玉斯屯克和田村的吐尔逊·赛麦提和妻子都在该公司上班。“我们2013年被识别为贫困户,一家6口人年收入不到2万元。”吐尔逊·赛麦提说,经工作队介绍,夫妇二人到公司当饲养员,现在成了养鸽能手,家庭年收入达10万元。
在乌什县新农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抓紧时间将3万棒黑木耳菌棒装车运往柯坪县。2019年2月,浙江省援疆“万亩亿元”工程黑木耳菌种捐赠暨菌棒厂开机仪式在该公司举行。由浙江省农科院捐赠的100支试管种,通过扩繁成原种并制成液体菌种后,可满足千万级栽培菌棒的生产能力。依托当地丰富的果树修剪枝条,实施黑木耳种植增收工程,建设黑木耳菌棒科研生产车间,年产1000万棒黑木耳菌棒。投入3450万元,建设黑木耳生产基地21个,引导1305个困难家庭参与种植黑木耳,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方式,同时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创业、技能岗位、致富带头人培训,近三年,阿克苏地区共有11.7万人接受岗前技能培训,实现转移就业。
扒土、清沟、搭藤上架……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托万克喀格木希村葡萄种植基地一派繁忙景象。
针对村里2000多亩葡萄地,驻村工作队邀请新疆农业科学院专家对村民提供葡萄嫁接、疏果等田间管理技术指导,亩产值由1500元增加到3000元。
“我学到很多技术,今年有信心赚更多钱。”村民艾木都拉·艾买提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工作队和村“两委”帮助下,通过科学管理和种植,2019年脱了贫,尝到甜头后的他干劲更足了。
2020年4月8日,沙雅县海楼镇达坂库木村村民热合曼·那依普特别高兴,他领到了工作队免费发放的30只鸡苗,而一直想做小生意的村民芒沙汗·买海木得到了工作队送她的“绿色餐车”。这一天,工作队出资购买的“爱心鸡苗”及“绿色餐车”,均已免费发放给贫困户助力精准脱贫。
22岁的阿迪力·托合提,是乌什县英阿瓦提乡英阿特村电商服务点负责人。依靠政府帮助,他跑起购销业务,三五天往返一次75公里外的县城,将村里的有机山羊肉销售出去,再把农牧民网购的商品取回。“通过电商平台,让村民购销物品不再难。”阿迪力·托合提说。
乌什县阿克托海乡亚勒古孜玉瑞克村的一处核桃园,村民赛非丁·亚森正在喷洒石硫合剂,以确保核桃丰产增收。在技术人员指导下,2019年他家核桃亩均增收500元,2020年他有信心增收更多。
“服务队提供防虫农药,还传授喷洒技术。”赛非丁·亚森说。赛非丁·亚森所说的服务队,是注册在村里的乌什县迪亚耐提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组建的林果专业技术服务队,已吸纳20名村民,经过培训后上岗就业。合作社承包了外出务工村民的360亩土地,邀请在家的村民加入合作社,教他们技术并在合作社打工挣钱。
不仅大力发展棉花种植,2018年柯坪县还以贫困户为主体,为其量身打造蔬菜订单生产工程,积极动员鼓励各族群众种植蔬菜。从仅有恰玛古、胡萝卜等少量品种,发展到种植西红柿、茄子、豇豆、芹菜等19个品种,柯坪“菜园子”越来越丰富。同时,建设“一村一品”贫困户蔬菜种植基地,全县逐步构建起蔬菜订单生产供应链。除满足自家吃以外,每户至少还收入1000元。
临近傍晚,与亚科瑞克乡相隔不远的乌什县依麻木镇亚贝希村扶贫小夜市热闹非凡,十几户困难群众经营的一个个摊位上摆满了各类美食,吸引很多群众品尝,也为摊主们带来可观收入。
扶贫道路越走越宽广。依托村里的扶贫产业,乌什县阿克托海乡吉格代力克村几十名农民在家门口的卫星工厂就业,实现有活干、有钱赚;依托订单蔬菜种植产业,温宿县吐木秀克镇尤喀克塔尕克村农民每天在种植基地忙碌,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三年来,阿克苏地区认真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共帮扶近5万名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脱贫。
易地扶贫搬迁是阿克苏地区“十三五”脱贫攻坚单项投资最大的项目,搬迁总任务涉及7个县(市)的2502户家庭8862人,总投资5亿元。通过在安置点建设牲畜暖圈、购买扶贫羊、开展技能培训等,全力做好搬迁户的后续服务,让“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
看硬件——实现所有行政村道路“组组通”;投入6亿多元跨县83公里引“甜水”,让柯坪县5.6万各族群众结束了饮用苦咸水的历史……
看医疗——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制度;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各族群众病有所医……
看教育——在阿克苏市第二小学三年级课堂上,一名老师正领读课文;此时,距离市区60多公里的托普鲁克乡小学三年级学生,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同步收听收看老师讲课,并通过连线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的授课场景,现在已成为很多农村学校的标配。
看保障——阿克苏地区建立生态工程、生态就业、生态产业、生态补偿“四位一体”扶贫模式,4242名农民成为草原管护员和生态护林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说起幸福生活,乌什县阿恰塔格乡布干村110岁的妮娅斯罕·阿木提逢人就说:“党和国家的政策多好啊,生活真是一天一个样。”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阿克苏地区在与贫困斗争中成功“逆袭”,增添了让群众最有获得感、最有幸福感、最有安全感的厚重“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