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人工智能时代媒体变革与发展”课题组
人工智能是服务人类、促进人类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随着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人工智能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趋势,而是媒体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谁在智能化领域占得先机,谁就能掌握媒体变革主动权。从理论层面看,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能够全面提高新闻生产效率、优化信息传播方式、改善民众阅读体验等。从技术发展角度看,目前尚处于“弱人工智能”时期,国内外媒体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更多属于初步探索阶段。人工智能可以几近完美地解决目标明确的简单任务,但并不胜任有创造性的高级任务,一些智能化理念从技术规划设想到真正实践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国内外传媒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深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将持续推动变革新闻媒体的形态与业态,面对新变化和新态势,本文提出八大对策建议:
从报纸到广播,从广播到电视,每一项重大技术的革命都会产生新的新闻业态。从手写稿到用电脑写稿,从胶卷相机到数码相机,每一项重大技术的突破,都会带来新闻业的革命性发展。如今,新闻媒体的发展已从互联网时代步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不断推动着新一轮的媒介技术变革,使得媒体与“智能”的关系日渐密切,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将是未来媒体发展的核心动力。
传统媒体机构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及早谋划、尽快制定智能化发展战略,抓住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发展战略机遇,打造新的竞争优势。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新兴资讯平台虽然不生产内容,但却依托推荐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强势崛起掌握着主要流量,新技术新应用不仅深刻影响着传媒业的生态格局发展,而且愈发呈现出颠覆产业结构的力量。相较于新兴媒体,传统媒体机构普遍缺乏技术基因,调研发现,超八成受访者认为,尽管研发难度大,但传媒业有必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合理应用,外部合作与自主研发都是可能的两条技术实现路径。
在人工智能时代,具有资源优势的中央级媒体需要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技术发展新路径,加大对人工智能的自主研发投入,掌握技术核心,打造智能化、移动化、可视化、社交化等自主可控的新媒体平台;同时,加强与头部科技公司的技术研发合作,拓展前沿技术引进渠道。其他媒体机构应当有选择地走技术自主研发或者技术引进之路,确保在智能化发展浪潮中不落伍、不掉队。
调研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三大央媒还是地方媒体的编辑记者,对于传媒业发展人工智能的看法千差万别。不少媒体人认为,新闻媒体应当做好报道主业,其他如新技术新应用等方面不宜投入过多精力。实际上,正如互联网对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一样,无论个人意愿如何,人工智能已经并且将更加深入地影响传媒业的发展变革。
从全球范围看,传统媒体机构向新媒体的转型并不顺利,主流媒体普遍缺乏技术基因和互联网思维。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迭代发展将直接或者间接颠覆媒体转型的传统发展模式,传统媒体机构需要培养新的观念理念顺应智能化发展新趋势,探索新的体制机制、新的组织架构、新的业务流程以及新的人才队伍,进行彻底的智能化转型。主流媒体人需要主动变革,改变旧式的媒体思维,深化对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认识,提高对技术运用与内容创新关系的认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传媒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媒体机构还是媒体人,都应当主动革新传统观念理念,不断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潮流。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生产已经从传统的组织化生产向社会化生产深刻转变,诸多新兴信息聚合类平台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主流媒体只有借助新技术新应用充分发挥自身新闻生产专业化、精品化优势,才能真正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各级主流媒体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在新闻生产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但更多集中于单个选题策划和某类新闻报道中,并没有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方式的影响,将直接推动未来媒体的发展。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与智能化创新,不仅是成立新部门、运用新技术,而且要推动媒体资源的全面融合,以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为依托再造新闻生产全流程,如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新华社的“智能化编辑部”等都是主流媒体正在进行的有益探索。
人工智能时代,传统媒体机构不仅要重视技术研发与应用的资金投入,而且要尽快创新变革新闻生产的体制机制,依靠新的制度实现技术与新闻生产各要素的优化整合,更好地吸纳资源、吸引人才,构建管理扁平化、功能集中化、产品全媒化的融合发展体系,真正释放科技潜能、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切实发挥技术引领。
优质内容是新闻媒体的生命力所在,人工智能等新科技能够推动新闻报道的形式创新、手段创新,但内容创新是根本。无论是媒体融合还是媒体的智能化,其最终目的是生产优质内容、提高自身影响力、提升受众的认同度。主流媒体在引入并运用新科技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推动前沿技术充分赋能内容创新,把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有机结合。
传媒业不仅要注重新技术的使用,更要提高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技术对内容表现与传播的适配性,使得新闻内容与前沿技术应用无缝对接。传统媒体机构应当主动适应智能化、移动化、个性化、数据化发展趋势,加快从内容优势向传播优势拓展,把优质内容与清新表达相结合,把宏大主题与流行元素相结合,把主旋律与微传播相结合,形成主流舆论传播新强势。近年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纷纷借助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打造了一批精品力作,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态势。
同时,主流媒体要充分借助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深入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和受众市场,不断改进产品设计、优化产品形态、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镇版”“刷屏”的现象级产品,形成一批“颜值”“气质”俱佳的新媒体品牌,切实增强舆论引导力。
人工智能与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科技产业一同改变着传媒业的发展生态。主流媒体普遍存在技术研发能力有限的短板,需要依靠科技公司的力量才能适应先进技术带来的新变革,如新华社与阿里巴巴的合作、美联社与谷歌的合作等。传统媒体机构只有不断跨界整合市场中的科技资源与技术力量,在产品融合、终端融合、渠道融合、人员融合等各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在信息市场中重握主动权,逐步构建起合理的信息传播生态圈及价值体系。
科技公司虽然掌握着核心技术,但却缺乏适应媒体需求的应用场景,传媒业与科技产业的合作乃至融合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双赢的态势,但未来围绕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等可能产生新的博弈。主流媒体提供的应用场景和海量数据使得科技公司的技术能力不断完善,继而反哺技术公司得以打造出传媒领域新的市场化产品及平台,但主流媒体却难以真正入局科技产业市场。各大传统媒体机构在全面整合市场科技资源的同时,可以探索建立媒体联盟机制与科技巨头进行博弈,维护传媒业的共同权益,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头部科技公司依托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了开放的媒体智能基础设施、打造了先进的新兴信息聚合平台,已经深度介入新闻传播领域,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往往需要依靠这些设施和平台,成为其进驻“用户”,在资源整合与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央媒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必须作为主力军和排头兵积极探索技术资源整合的方式方法、渠道途径及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科技赋能效应,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
传统媒体机构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丰富宝贵的采编资源,为其不断提高报道质量、有效履行职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决定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可用性,有效数据的缺失严重制约媒体智能化水平。
主流媒体要创新研发数据产品和制作工具,促进新闻组图、数据图表、动新闻等可视化产品供给;要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探索打造一体化大数据管理体系,利用先进算法和算力,实现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数据标引、数据清洗、人工智能训练以及结构化存储等;要探索建立主流媒体特有数据生态,将大数据分析能力融入新闻生产采、编、发、供等各个环节,使新闻生产流程从基于经验升级至基于数据,打造数据驱动的媒体。
目前,美联社、路透社等已基本完成了对新闻资源的数据化管理。在我国,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也在积极推动大数据智能标引平台的建设工作,通过对数据资源的标引,挖掘数据内在价值,对多媒体新闻、用户数据结构化,将繁杂的内容标签化、精细化,使机器“更懂”新闻内容、“更懂”用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媒体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有了新的更高要求。智能媒体需要匹配“智能+”的编辑记者,未来的新闻人才队伍应当是复合型的,既需要复合型的个人,更需要复合型的团队,“全媒体编辑记者+人工智能工程师”可能将成为基础配置之一。
在人工智能时代,主流媒体的转型发展首先需要建立一支技术复合型的媒体队伍,加强技术性媒体人才储备。目前,高校和媒体的人才培养、人才培训等尚不能满足传媒业未来全媒化、智能化的发展要求,高校新闻专业教育与传媒业务实际需要不匹配、主流媒体内部人员培训与科技发展态势不匹配。建议高校新闻教育与媒体业务实践统筹协调、有机结合,科学制定传媒人才培养发展的整体规划;主流媒体要不断加强采编人员的智能技术培训,提升采编人员之间、人机之间的协同创新能力。
主流媒体应当改变人员招聘重采编、轻技术的现状,加大智能技术人才的选聘力度;同时,积极探索专家型编辑记者培养与融合报道能力提升的有机结合,构建专业型和全媒型人才成长的“双路径”。
随着智能技术与传媒业的深度融合,将产生诸多新型媒介伦理问题,如公众隐私权更易受到侵害、智能推荐使人类陷入“信息茧房”、算法“黑箱”难以有效监管等。传媒业在开展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时,需要牢牢把握以人类价值观为导向的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良知和情感,避免出现安全失控、法律失准、伦理失常等问题,如当前各大新媒体资讯平台需要不断完善算法推荐机制以确保舆论安全等。
目前,人类工程师能够较好控制传媒业普遍应用的“弱人工智能”技术,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的能力将不断增强,必须从法律法规层面制定符合媒介伦理的规则和标准,防范技术失控、确保用户隐私、保证所有人工智能产品皆可溯源,使人工智能既要具备“智慧”又要确保其“善用”。
必须确保人类在传媒业人工智能系统运行中的主体地位。无论是传统媒体机构还是新兴媒体,都应当将人工智能技术视作辅助手段而不是主导力量,编辑记者应该保持充分有效的自主决策能力,在运用智能技术时既要发挥“能”,又要重视“智”的问题,对智能化系统运行的全流程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