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卡里斯马典型论角度分析《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林震的人物形象

2020-11-17 13:55孙小惠
鸭绿江 2020年18期
关键词:里斯组织部典型

孙小惠

“干预生活”口号的出现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类似,都是由苏联学界率先提出,而后传入中国,但是不同点在于:在“干预生活”提出之际,中国学界对此几乎没有反应,直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提出,“干预生活”这一口号才在文学艺术界展开大规模的具体实践,涌现出一大批敢于讽刺、暴露社会现实,写人情、写人性的作品。在50 年代“干预生活”口号下的文学艺术实践中,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林震”可以说是一个干预生活的典型人物。但是林震是极其复杂的,他的性格经历了一些列的变化,有人认为这是林震由挫折走向成熟。但在笔者看来,这种“成熟”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的被社会同化,并不是向好的态势转变。

早期的林震可以说是符合卡里斯马的典型论原则,卡里斯马原指神圣的天赋,来自早期基督教,初时指得有神助的超常人物。马克斯·韦伯在分析各种权威时将它的含义引申并赋予新意,用它指富于创新精神的人物的某些非凡素质。王一川教授在《卡里斯马与文化之镜》中主要是指特定意识形态下催生的文学艺术领域的典型人物,他们或许是文革时期的高大全的人物,又或许是被结构的解卡里斯马人物。

林震的性格特征可以说是介于卡里斯马与解卡里斯马二者之间,早期的林震虽不像梁生宝那样具备绝对的斗争冲动和神圣化的特质,但他干劲十足,充满有确定的信念。他是一个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的人民教师,一个对新中国和革命事业带有真诚单纯的信仰的年轻人。在刚刚到组织部实习的时候,他带着满腔热血和对党的无限崇敬,希望对区委会的大小事情熟悉了解,希望对区里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而从侧面来看,赵慧文的存在促进了林震卡里斯马化典型的形成。在林震的眼中,赵慧文是一个有能力、温婉贤淑的女子,二人早就熟识,是林震在区委会的定心丸,因而林震单纯的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会被认可。殊不知赵慧文早已经被社会同化,或者说这里的人大多数都已经屈服于官僚作风。原文中赵慧文邀请林震听音乐的情节描写充满了小资情调,即使最后赵慧文拿出了三年来在组织部意见的草稿,也难改林震斗争失败的结局。但是林震依然敢于同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和官僚主义正面交锋,这是他一往无前的卡里斯马精神特质。

但是不同于一般的典型,林震的结局是失败的,这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在刘世吾、韩常新等人的官僚作风影响下,他对于某些事情的态度变得犹豫、畏缩,或者说是无能为力。魏鹤鸣的现状可能就是林震的未来,在一个官官相护的氛围中,林震的行为无疑被视为异类,是人们孤立打击的对象,他开始怀念从前的教师生活,怀念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如果说赵慧文的存在促成了林震作为正面人物的卡里斯马特质,那么刘世吾和韩常新身上所体现的官僚主义就逐步消解了林震的卡里斯马典型,他不再是那个对党热忱、一往无前渴望奉献的年轻党员。“步履维艰”是林震的真实写照,他试图从魏鹤鸣身上找出生产问题的根本原因,但是却被韩常新等人污蔑为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林震在这样复杂世故的环境中,积极性被打消,他察觉到“单凭个人的勇气是做不成任何事情的”,他既在争取党的信任,也在逐渐融入领导指引下的官僚场域,最后的结局虽然作者本人没写完,但是林震的结局却已然明了。要么是离开组织部沉淀回归自我,要么继续被批评改造,最后演变成为和刘世吾一样的人。在这样的意义上,林震就从正面、进步、受人尊敬的年轻党员转变成为经受社会不良风气打磨的失败者。卡里斯马的典型意义至此被消解。

对中国来说,卡里斯马典型是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的特殊时代下延伸出的人物典型,在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下,卡里斯马的经典意义被不断消解以作为对旧有文化秩序的反叛。林震的人物形象或许不如刘世吾的形象鲜明,但是他的存在恰恰展示了卡里斯马塑造与解构的过程。

猜你喜欢
里斯组织部典型
省委组织部等3部门发出关于组建村社万支小分队开展暖心配送服务的通知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第十五届全省党员教育作品观摩交流活动获奖作品名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发现者”卡纳里斯的法律方法论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美国费里斯州立大学(FSU)大学生学习动力来源的思考与启示
一条流浪狗的血印
典型引路 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