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简·爱的女性生存哲学

2020-11-17 13:55赵晓玉
鸭绿江 2020年18期
关键词:圣约翰男权性格

赵晓玉

引言

长期以来,简·爱一直被作为19 世纪以来女性意识觉醒、反抗男权社会压迫的标志性人物受到关注。有学者发现了简·爱身上充满着矛盾性格,如屈平(2005)[1]认为简·爱的性格远非部分读者理解的那样坚强,她的性格中充满着自卑与妥协。而正是这种自卑感促使她不断奋斗与抗争,最后获得了自尊。刘晶(2008)[2]以时间为线索分析了简·爱性格中的局限性,并指出她在故事结尾的“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是屈从于男权社会从的表现。

简·爱不仅表达了她对家庭外部自由的向往、对19 世纪男权社会下的家庭制度与宗教法规的不满与反抗,也处处表现出对家庭的依赖及对社会规则的妥协。本文将通过细读文本,分析简·爱逐步获得生存空间的过程,并发现隐匿于其中的一种女性生存哲学。

幼年生存空间逼仄,由此产生抗争意识

在小说开头,简表达了对屋子外面寒冷世界的厌恶,呆在温暖的客厅使她舒适,然而客厅是舅妈这一父权的代表所占有的空间。简的长相和性格、行为方式显然与社会主流审美观相冲突。幼小的简如果想在舅妈的淫威下生存下去,只能按照其要求变得乖顺、讨人喜欢,以符合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对女孩子的形象要求。但简显然与这一规则相抵触,因此她对外部的、未知的、冰冷的世界产生兴趣,阅读的书有关于“寒带的不毛之地”,这些行为暗指她与家庭中心的背离。书中有“岩石”“破船”“冷月”与“怪物”等文字和画面。这些文字和画面象征着外面的世界冰冷而可怕,与简喜欢的温暖的客厅呈现完全相反的意象,同时暗示了简在家庭内部已无生存空间。简很喜欢听仆人贝西讲述爱情和冒险故事,故事内容均是社会地位低的女性与上流社会结亲或者地位低的男性获得财产与地位。小说在此处显示出简的矛盾心理:渴望逃离监禁获得自由却害怕冒险;对以舅妈为代表的中上层社会十分痛恨,却对贵族阶层的生活心向往之。

10岁那年简·爱与舅妈的儿子爆发了正面冲突。“根根神经怕他”的简大声斥责了约翰为“杀人犯”“奴隶监工”“罗马暴君”。从这些话语来看,简认为自己是遭受压迫的人,而施加压迫者是可恨的。从这里表现出她对于受压迫境地的不甘,显示了其性格中强烈的反抗因素。

但是当简在红房间的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像后,她并没有对自己快意恩仇后的形象感到满意,头脑中反而出现了男权社会对不驯服的女性的类型化形象表达——“她活像个幽灵现身”,是“半神半妖的小精怪”。这显示了简最初的抗争意识中已经埋有男权社会对女性进行约束的印记,她之后的人生路径正是一条逐渐摆脱“恶魔”形象阴影的路。

在以超乎寻常的方式背离了女孩子的行为准则后,简·爱的个人意志在反抗与顺从之间不停摇摆着:她无法做一个顺从讨巧的孩子,同时对自己的反抗行为抱有怀疑与恐惧。作为幼小的孩子来说,她最终只能屈服于寄养家庭换取生存权。

学校生活中发现生存路径

洛伍德学校利用物质上的苛刻对待和基督教的精神教化对女学生进行洗脑。正如亚当·斯密曾说的,女子所学的东西“无不明显地具有一定有用目的:增进她肉体上自然的丰姿,形成她内心的谨慎、谦逊、贞洁及节俭等美德;教以妇道,使她将来不愧为家庭主妇等等”。[3]但简骨子里的反叛精神没有被封闭的宗教学校生活磨灭,而是成为了性格中的潜流,被外在的顺从、自律、艰苦朴素等社会对女性提出的要求包裹了起来。

如简·爱受到布罗克赫斯特的污蔑,说她是一个爱撒谎的女孩,并被罚站了一天,按照她的性格应该是怒火中烧,气愤填膺的。但是,她受了坦普尔小姐启发,在辩解自己并没有撒谎时,将语言组织的有条理并且控制住了怒气和话量增加了可信度,使得坦普尔小姐相信了她的话,并通过信件为她澄清了名誉。这是简通过自己的智慧将基督教社会对女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与自己的真实诉求相结合恰如其分的一次发挥,从此打开了她在洛伍德学校与人相处的良好局面。而且,简在后来的学校生活中“能得到老师的欢心,特别是喜欢的老师的欢心,就非常高兴”,这证明她已经与校规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和解,能够在这种军人般的铁律下生活和学习的如鱼得水。

但是,简·爱并未向以基督教的教规和父权制社会规范为基础的校规屈从,只要有机会她还是会表达出强烈的逆反性格。在海伦因为抽屉没有收拾整齐就被强迫戴上一块写着“邋遢鬼”的纸板并被罚站了一天之后,老师一走,简就立刻把纸板扔进了火炉里。这证明她内心并不认同社会和教会对女性的道德行为约束。

在宗教制度(通过学校的教育渗透)与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双重胁迫下,简开始用一种阳奉阴违的态度生活:表面上的顺从能够为她争取到更有利的生存条件,“利用一切能到手的机会”,“甚至当上了老师”。稳定的生存环境是她思考人生、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基础。反叛的性格与女教师的知性相结合,使她既具备独立思考的头脑,又能够与人群融洽相处。

与男权社会和解获得理想生活

成年后的简对男性的观察冷静、深刻、细致,而且拥有保持坚定意志的能力。在野趣园,圣约翰还未向简求婚前,简就仔细观察过他:“他不能成为一个好丈夫,做他的妻子的人会受不了。”在圣约翰施加温柔攻势,声音和动作都变得轻柔的场合下,简有一小会迷失在了他的柔情中,但是最终她的理智占了上风,坚持了自己对圣约翰的看法:“他的本性不会因为一小时的庄严祈祷而改变,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因而最终拒绝了他的求婚。

事实上,拒绝圣约翰的原因除了简认为的爱情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圣约翰要求简随他一起去印度,而印度是一个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面临如此巨大的利弊选择,简的答案当然是留在英国。但这时候的简已经能够经验老道的将拒婚的逻辑解释得十分符合她的女教师身份。

他告诉我,上帝造我是为叫我吃苦耐劳,不是为让我享受爱情。当然,这话对。可是,在我看来,既然上帝造我不是为了让我享受爱情,那么也就不是叫我结婚。……万一被迫做了他妻子,可能也对他只有一种勉为其难的爱。……他不需要我爱他。[4]

这番解释使得简表面看来是一个信仰上帝、行为符合宗教规范的女性,但是接下来,简又说:“他缺少心肠,会忘记小人物的感情和要求。”这里显露出简对爱情的渴望,与前一段解释呈现出了矛盾。这种矛盾被巧妙的掩盖在了先前的解释之下,并使用了一种谦卑的语气,因此使听者不觉得突兀。这番解释表明简已经掌握了较为高超的社交语言技巧,她的言语举止看起来已经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十分融洽了。

罗彻斯特通过婚姻获得了财富,囚禁了妻子并隐瞒了婚史,妄图再婚。但是,这与跟随圣约翰去印度相比,桑菲尔德的生活显然更具有舒适性,即使罗彻斯特在婚姻大事上欺骗了简,她却向往这个人。而简意外收到的一笔财产和罗彻斯特的失去财产、变成残疾人,正好平衡了简心中的自卑感,使她更加顺理成章的回到了罗彻斯特的怀抱,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结语

简·爱幼时激烈地反抗社会对女性的行为规范要求,这使她四处碰壁,成年后她终于变得成熟、圆滑、最终的妥协使她成为了小时候的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嫁给爱情,回归家庭,成为家庭中的“天使”。这是她自小向往的人生,也许这也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所认同的中产阶级知识女性的与现实和解之路吧。

注释:

[1]屈平.“天使,她并不完美”——试论简·爱的性格[J].名作欣赏,2005(11):39-43.

[2]刘晶.完美中的瑕疵——简析简·爱性格中的局限性[J].安徽文学,2008(4):27-28.

[3]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

[4]夏洛蒂·勃朗特著,张经浩译.《简·爱》[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年版.

猜你喜欢
圣约翰男权性格
约克圣约翰大学创意中心
Myth and Mechas
猫的性格爪知道
政府疏忽,巴新预算漏了急救车
体育运动中的性别与性:反抗男权制
130万
浅析《金瓶梅》中男权社会的畸形状态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男权,一把悲剧的锁
——细读《孔雀东南飞》
性格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