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想到底线这个词。所谓“底线”,就是做任何事情必须坚持的最低的界限、标准、原则、要求和规定,即做人、做事、行为、行事的“边界”。一旦突破这个临界点,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导致难以承受的后果。而底线思维,则是以底线为基本导向,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可能值并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思维方式。
底线思维是一个人自信自强、成长成功的重要基石,是一种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人生智慧,是我们在人生旅途中应当学会并坚持的一种科学思维。
人生的要义在于生命的保有和发展,任何更高层次的追求都应该以此为底线。从这个意义上说,底线思维是珍惜和善待生命的思维。珍惜生命,才会珍惜青春、爱情、家庭、事业,才会热爱生活、善待世界。
珍惜生命,需要我们每个人发自内心地认可自己、喜欢自己、取悦自己,不因家世和财富自轻自贱,不因年龄和容貌自惭形秽,不因生活的琐碎而放弃梦想,不因暂时的挫折失去自我,以平常心看世界、待自己,坦然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且永不停歇地打磨自己、修炼自身。
当然,生命的状态还必须是可持续的,这就是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幸福的基础”。生命的健康,既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灵的健康。保护生命健康这个人生最大的资本,需要科学合理的营养、科学适度的运动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命一定是充满活力的,这种活力在于它的开放性和理想性。不仅是生命的维持和保护、珍惜和善待,也是对生命的宽容和奉献、创造和超越。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不断地认识自己、更新自己、超越自己,将有限的人生融入无限的理想之中,从而激发出生命的全部潜能。诚然,保持生命的活力,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去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只要我们热爱生命而不辜负生命和浪费生命,自信笃定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追求理想的生活,就是有活力、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作为一个成年人,在任何时候都有自由意志,但这种自由意志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而是有着做人做事的公共底线,这就是道德和法律的红线。崇德守法,你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发展。
对于每个人而言,守住做人做事的公共底线是起码的自律。而且,由于人的素质、境界有异,所理解的底线也不一样。从一定意义上讲,底线思维是弘扬高尚道德的思维,可以激发人的精神动力,成就理想人格。一旦道德防线守不住,其他的防线也会失守。因此,我们应当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守法治底线和廉洁底线,“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努力使自己的内心操守、处事行为融入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底线思维的核心,就是风险和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把形势看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想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对最坏局面的准备,这是底线思维的着力点。
忧患意识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炎黄子孙应对自然风险、进行社会治理的智慧精华。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再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些传世警示名言,都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思想标识和鲜明特质。
忧患意识着眼于风险预判和防患未然,学会预制是培养底线思维的关键。预判风险所在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要义。只有预先看到前途和趋向,及时察知萌芽中的危险,事先做好计划准备,才能自如地驾驭风险、从容地应对风险、及时地化解风险。底线思维与战略思维一样,均具有预见性、前瞻性的未来导向。但在特定情境下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而客观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未来之事有许多是难以预知的,随时都可能出现偶然的、意外的事件,这就需要我们常怀戒慎之心、增强忧患意识,深谋远虑、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底线思维不是单纯的守成防御思维,也不是简单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怠惰思维,而是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思维,包含着战略定力和进取精神。我们注定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中存在,各种风险、危机始终如影随形。但是,人是有思想、追求意义的存在物。有了创造人生意义的主观能动性,就有了应对和战胜风险、危机的勇气和智慧。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人生的终极意义在于幸福。我们设定底线、预判风险,目的是为了底线发力、把控风险,实现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必须筑牢根基。所谓根基,就是一个人的德才学识、耕耘奉献以及安不忘危、成不忘败的立身之基。所以,我们应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和进取心,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久久为功,不断提升能力素质。
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是靠喊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艰苦奋斗干出来的、努力拼搏拼出来的。无数事实证明,在风险和危机面前,主动迎战才有生路,敢于斗争才能成功。因此,我们应该直面跌宕起伏的生存机遇,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难再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挑战、战胜困难。惟有如此,才能显示我们自己的生存意义和生命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