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盐泮
一个村委会内外墙上的标语板、宣传牌、门牌有上百块,层层叠叠煞是壮观;挂不下的,就置于橱柜甚至仓库里,根据来检查上级部门的不同挂相应的牌子。牌子不仅要挂正了,而且“戏”更要演好:几间房子,今天是“办公室”“幸福院”,牌子一换,再搬来几个货架,明天就是“爱心超市”,进进出出的顾客呢,当然是装扮的……
以上场景,是记者笔下的某省一个村委会的现状。有村干部向记者倒苦水:有时上午来一个部门,下午又来另一个部门,基层干部忙得不可开交——“制度不上墙,验收检查就无法过关”。
乡镇街道、村居社区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位于落实党和政府决策部署的末端。墙上挂牌子,本不足为奇。挂牌子的初衷,是为了向群众亮明职责,方便办事群众“对号入座”,有的牌子确有“上墙”的必要。但让人疑惑的是,一些基层单位挂的牌子过多过滥,“牌子满墙”,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体现对相关工作的“高度重视”,以便检查能顺利过关。牌子多、迎检多,这些还都只是表象,此类问题的本质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墙上”形式主义现象,根源在“官僚主义的水来,形式主义的土掩”。
铲除“墙上”的形式主义,对徒有虚名、可有可无的牌子,要坚决清理掉。基层不应该为了挂牌而挂牌,认真干好服务工作才是要务,最根本的是要端正为群众服务的态度,不以牌子多少论英雄、论政绩,应把“服务牌子”挂在心上。实践证明,牌子再亮,工作干不好也是“零”;牌子再多,办不好事也没用。摘掉无用牌子,真正用心服务,才能获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在重视和强调为基层减负,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当下,应该把基层单位墙上的牌子减减。倘若乡镇部门唯牌子内容考核村干部,损伤的是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损害的是政府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