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取得重大进展。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这个历史关键时间点已近在咫尺。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越要预见到可能存在的问题,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最后的冲刺阶段,破解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经济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等问题,必须用好新发展理念这把“钥匙”,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披荆斩棘。
以创新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动能。无论是应对经济发展增速换挡,还是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问题,都需要从创新中找到新的发展动力源。要培育创新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高创新效益,优化创新环境,培养创新人才,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积极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模式,创造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点,使创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阶段发挥“火车头”作用。
以协调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均衡化。由于区域间的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存在着巨大差异,当前我国收入差距、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要整体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存在的各类短板问题,继续向纵深推动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推动革命老区发展等,以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更加均衡、更加协调。
以绿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可持续。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也面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较为严重的问题。要坚持绿色发展的价值理念,推动人们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同时,完善绿色保护机制和绿色发展法制,培育绿色发展文化,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确保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以开放增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包容共赢。当今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气候变化等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发展,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或独善其身。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物流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促进国际关系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以共享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归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共建共商共享的权利;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紧盯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让全体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总之,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必须运用好五大发展理念的“组合拳”,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制定精准政策,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确保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