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全媒体传播初探

2020-11-17 12:03吴斯婷
记者观察 2020年32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渠道形式

文 吴斯婷

由于涉及就业、社会保障、技能培训、人才服务、事业单位招聘、收入分配等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内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新闻(以下简称“人社新闻”)是政务新闻、民生新闻中较受公众关注的一大领域。在媒体融合发展和全媒体时代来临的大背景下,要做好人社新闻,新闻记者需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从内容、渠道、形式上“三管齐下”,瞄准内容、把握渠道、创新形式,让人社新闻给受众带来“好看”“有用”的体验,唱响“人社好声音”,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瞄准内容,确保人社新闻更好看

不管在任何时代,内容都是做好新闻的根本。在全媒体时代,要想做好人社新闻,同样需要坚持“内容为王”。人社业务工作的六大领域——就业创业和技能培训、社会保障、人才服务、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资收入分配、和谐劳动关系均与“人”有关,关系到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此,人社新闻在社会上的关注度很高。要做好人社新闻,需要坚持需求导向,传播受众最需要的内容。受众关心的、对受众有用的,就是新闻记者应该重点关注的。

如何获取人社新闻的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抓住以下三个要点:

一要勤跑口线,抓住重要政策新闻的出台。新闻记者要与人社部门的通讯员建立密切联系,积极主动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集中采访等活动,密切关注人社部门的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权威发布平台,及时“捕捉”权威和重要信息,第一时间跟踪重要政策新闻的出台发布。

二要善蹭热点,对关注度高的新闻要及时落地。舆论场上有时会出现一些信息,成为一段时间内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些热点可能来自国家部委发布的通知,可能来自媒体,甚至来自自媒体、影视剧等。新闻记者可以对这些热点善加判断,对符合正确舆论导向和新闻伦理的热点,经过与人社部门沟通后,可以通过“蹭热点”做好新闻落地工作。因为有“自带流量”的热点,这样的新闻在全媒体时代也容易成为“爆款”。比如,国家人社部公布本年度养老金上调的消息后,新闻记者可以主动联系本地人社部门询问本地养老金调整工作的进展,如果人社部门接受了采访,就可以写出一篇受关注的新闻。

三要梳理政策,做场景式、人群式新闻。对政府部门而言,发布内容常是以业务工作为主线进行单点发布,即一项工作(一项政策、一场活动)进行一次新闻发布。但对于受众来说,他们还需要了解政策发布的背景,同领域、人群相关的政策等。因此,新闻记者可以多尝试做场景式、人群式新闻,通过特定场景、特定人群的视角,为受众全面梳理解读相关的人社政策,让政策新闻不再“孤立”。比如,在夏季高温天气下,新闻记者可以针对高温天气下工作的人群解读高温天气劳动保护、高温津贴政策等内容;再比如,可以从刚来厦门工作的毕业生的视角,全面梳理毕业生可以享受到的各项人社优惠政策,做一篇具有服务性的人社新闻。

二、把握渠道,确保人社新闻随处见

在全媒体时代,大部分媒体的传播渠道都不再单一。比如,报纸的传播渠道不再仅仅是“一张纸”,可能还有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今日头条、新闻客户端等。多传播渠道使新闻更容易到达受众手中,为包括人社新闻在内的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平面媒体的专栏容易培养固定的读者群体;新闻客户端的访谈、直播有较好的交互性,可以实现实时互动问答;微博的时效优势尤为突出,适合发布对时效性要求高的新闻;微信等新媒体推文可以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可以用视频+字幕的直观形式抓人眼球……要做好人社新闻,应该深入分析把握不同传播渠道的优势,为不同内容选择最合适的传播渠道,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在必要的情况下,同一内容也可以针对不同传播渠道的特点进行二次创作,生产适合不同渠道的新闻产品,增加传播渠道,放大传播效果。例如,对人社部门开展高温津贴发放情况检查的新闻,除了在传统媒体的常规报道以外,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高温津贴政策解读,还可以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发布高温津贴政策解读短视频,通过多渠道实现广覆盖,将人社新闻送达尽可能多的人群。

三、创新形式,确保人社新闻接地气

全媒体时代下,新闻产品的生产不能再遵循以前的“老套路”。在全媒体时代,一个合格的新闻产品,不仅要有好的内容,表现形式也同样重要。如果不讲究形式或者形式上不加创新,即使内容再好,新闻也很难出彩。因此,新闻记者在创作时,要放下身段,该“高冷”的时候要“高冷”,该“卖萌”的时候要“卖萌”,通过形式创新,实现全媒体时代下的“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新闻产品更接地气。对人社新闻而言更是如此。在全媒体时代,要做好人社新闻,应该认真研究不同传播渠道受众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将新闻内容通俗化、大众化,让受众看得懂,让新闻对受众有帮助。

一要“说白话”。政府部门的政策文件用词严谨,如果直接将内容照搬给受众,可能会稍显生硬,使有的人不能完全理解领会。因此,新闻记者需要自己先读懂吃透人社政策,再使用更加生动的语言甚至是“大白话”,为受众解读人社政策、报道人社新闻。

二要“图表化”。使用受众易接受的排版形式,综合运用照片、制图、动图、视频、表情包、H5等多种形式来表现人社新闻、解读人社政策。通过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使受众想看、爱看、能看懂。比如,人社部门发布年度工作数据时,可以通过“一图看懂……”的形式,将数据设计成直观、生动的图片或H5页面,吸引受众了解人社政策业务。再比如,人社部门推出了社保卡自助制卡机,新闻记者可以通过跟进一位参保人自助办卡的全过程,通过图片、短视频等形式,体现自助办卡的方便快捷,远比单纯文字形式更直观易懂。

三要“讲故事”。由于人社领域新闻大多涉及人,对不少题材,可以将具体某一个人的故事作为案例来解释政策,通过故事、案例来讲政策,比只讲政策更有温度。此外,人社领域有一些新闻涉及个人待遇的计算,如养老金调整可以上调多少钱、参保多少年可以领多少失业保险金等,如果能通过举例计算,更容易帮助受众理解。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闻记者应加强并善用全媒体思维,加强全媒体传播手段的学习,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还应瞄准内容,把握渠道,创新形式,让人社新闻更好看、更易获取、更接地气。

全媒体时代是个大趋势,媒体融合发展是篇大文章。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自媒体的发布门槛降低,人社政策也更容易被一些自媒体误读、误传。做好人社新闻,用权威、可读、有用的人社新闻占领主流舆论场,不仅可以宣传报道人社领域惠民利企政策、举措和成效;可以为受众带来有用的人社信息;可以提升所在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更可以澄清谬误,传播正能量,通过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一举多赢。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渠道形式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公 示
童书2020:新内容,新渠道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我是新闻记者
公示
公示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