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立庆 何宝峰
(1.东北烈士纪念馆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中国人民解放军93121 部队服务保障中心 北京 100843)
朱瑞,1905 年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县。192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央特派员、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参谋长兼秘书长,红军总司令部科长、红军学校教员、红三军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 年,朱瑞奉命跟随周恩来去作东北军的统战工作,对东北军停止向红军进攻,促进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同年末,调任红二方面军任政治部主任,与贺龙总指挥、任弼时政委、关向应副政委等领导干部一起工作。1937 年全国抗战爆发后,朱瑞离开部队到中共北方局任军委书记,曾奉命作国民党军队的统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39 年6 月,朱瑞调任山东分局书记,积极领导山东军民坚持游击战争,对创建山东根据地作出了很大贡献。1946 年10 月起任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1948 年10 月1日,朱瑞在辽沈战役攻克义县战斗中牺牲,时年43岁,是中国解放战争中红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为纪念他,中央军委决定将东北炮兵学校命名为“朱瑞炮兵学校”。2009 年9 月10 日,朱瑞被评为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1925 年10 月,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到广州招生。朱瑞早就向往苏联,立即报名应试。不久获准第一批去中山大学学习。1926 年1 月17 日,第一批学员在珠江码头上船,19 日起航离开广州到海参崴后转乘火车,于2 月24 日到达莫斯科。从此朱瑞踏上了新的革命征途。2 月26 日,朱瑞正式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去的22 人被单独编为一个班,补习俄语。他非常用功,不到两个月,俄语已很熟练。俄语教师即推荐他升入俄文第一班,直接听俄语讲课。不久他因学习和积极参加活动,被选入学生会工作。5 月间,经同学介绍正式加入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候补期6 个月。6 月间,朱瑞又向学校要求转入第七班。除翻译班外,第七班是中大俄语水平最高的班,也是政治理论最强而且是国共两党人才最集中的一个班。
1927 年夏,朱瑞由“中大”毕业。根据当时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革命党人很需要军事知识。于是按照共产国际的决定,他和一些同学继续留在苏联学习军事。朱瑞理工科基础扎实,选了炮兵科,于当年秋天进入莫斯科克拉尔炮兵军官学校学习。1928 年春,朱瑞被选为炮校苏联少共委员会委员。1929 年7 月,朱瑞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受到炮校领导的嘉奖。他当时急于回国,参加实际革命斗争,但学校领导很器重他,让他进入苏联陆军大学深造。正在这时中国东北发生“中东路事件”,党中央决定从苏联留学生中抽调几个军事人才去加强中共满洲省委军委工作,开展游击战争。经共产国际研究决定,朱瑞等人如愿以偿,被派回国。
1945 年6 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闭幕后,中央决定由朱瑞担任军委副总参谋长。闻讯后朱瑞立即找到毛泽东主席,表示自己曾在苏联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过,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一支炮兵的重要性。他详细陈述了自己建设人民炮兵的设想,希望在炮兵建设方面做些工作。毛泽东十分赞赏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鼓励他“放手做,做一个桥头堡”。不久,朱瑞被任命为延安炮兵学校代理校长。1945 年9 月炮校第一期1000 多名学员毕业,这批学员后来成为人民炮兵的重要骨干。
日本投降后,朱瑞率炮校干部和学员由延安出发,跋涉两个多月,步行3000 余里,于11 月下旬到达东北,计划接收日式装备,组建一支新的人民炮兵。但是东北的情况并非传说中所说的“大炮六千,骡马成群,弹药堆积如山”[1]。他们从苏军手里接收的只是一些破旧的火炮。朱瑞及时制定了“分散干部,搜集武器,发展部队,建立家园”的指导方针,并且身体力行,带领大家到各地搜集日军武器装备。到1946 年5 月,共搜集到各种火炮700余门、炮弹50 余万发、坦克12 辆、汽车22 辆,以及各种零件和器材,为建设东北人民炮兵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1946 年4 月,延安炮校由通化迁往牡丹江。为了迅速发展人民炮兵,朱瑞及时提出“变学校为部队,拿部队当学校”的办学方针,将炮校500 多名干部分散到各军区及总部炮兵旅等单位,培养了一批炮兵骨干,为炮兵的扩建准备了干部。1946 年6月延安炮校更名为东北炮兵学校(1949 年为纪念朱瑞改名为朱瑞炮校)。至辽沈战役前,炮校已培养了2000 多名干部。朱瑞用搜集来的装备和器材组建了10 个炮兵团、6 个炮兵营、22 个独立炮兵连,共计80 个炮兵连。还建立了 1 个高炮大队、2 个坦克队和 1 个炮兵修械所。不久,又充实了炮二团和野榴炮团,成立了战车队和高射炮队,东北炮兵已初具规模。
10 月,东北民主联军以东北炮兵学校为基础成立炮兵司令部,朱瑞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员。至此,我军炮兵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指挥系统,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
在1947 年1 月至4 月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中,东北炮兵先后派出70 多个连队参战。在双城召开的炮兵会议上,朱瑞总结作战经验,提出炮兵要集中使用,火力要快、准、猛,以及攻坚作战、步炮协同和抵近射击等一系列炮兵战术原则,为炮兵建设与作战原则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极大地提高了炮兵的实战能力。这些战术原则,在解放战争和后来的抗美援朝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并被编入《炮兵条令》。
1948 年秋,决战东北的辽沈战役即将开始,朱瑞不顾个人安危,坚决要求亲赴前线指挥炮纵作战,以便更好地总结炮兵在大规模运动战和攻坚战中的作战经验。
9 月16 日,东北人民解放军(1948 年1 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包围义县。总攻前,朱瑞的身影一直活跃在前沿阵地。在敌人炮火的连续进攻中,他泰然自若,指挥部队察看地形,选择阵地,配置兵力,布置主要火力点。
10 月1 日上午,人民炮兵严阵以待,总攻即将开始,终日奔忙的朱瑞眼中没有一丝倦意,炯炯有神的目光中透出沉着坚毅的神态。随着总攻令的下达,数炮齐发,一颗颗炮弹呼啸着飞向敌营,顷刻间,城墙被撕开一条宽40 多米的裂口。朱瑞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下令炮火延伸射击,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不到6 小时即全歼义县守敌。
硝烟未散,纵深战斗仍在激烈地进行,为及时考察总结炮兵打突破口的经验,朱瑞走出指挥所,奔向突破口。不幸,踏响一颗反坦克地雷。
这位功勋卓著的炮兵司令员没能听到凯旋的号角就将鲜血洒在了这片即将解放的土地上。他是牺牲在东北战场上的我军最高级别的军事将领。
惊闻朱瑞牺牲的消息后,中共中央立即发出唁电:“朱瑞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建设中功勋卓著,今日牺牲,实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之巨大损失,中央特致深切悼念,望转告全军,继续为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而奋斗!朱瑞同志永垂不朽!”[2]
这是一封在决战来临之前写给亲人而未寄出的信。这封信是用蓝色钢笔墨水竖行书写在三页红格稿纸上的。稿纸横26.5 厘米,纵18.5 厘米,边缘稍有磨损,纸面泛黄、陈旧,墨迹稍有褪色。写信人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朱瑞。
1948 年秋,决战东北的辽沈战役即将打响,朱瑞亲赴前线指挥炮纵作战。9 月8 日,他给远在苏北家乡的母亲和哥哥写了一封信。信中朱瑞简单介绍了他和妻儿的情况,然后谈到自己的工作,他写道:“我在延安就做炮兵工作,因我在苏联学的炮兵,我很喜欢这工作。到东北后,人民炮兵大大发展,我很高兴地做着。”朱瑞坚信不久就能打进关内,与家人见面,他在信中写道:“这次是真正的胜利了,希望母亲、哥哥、嫂子及小侄等健康,均团圆见面才好!”他在信中要求家人积极响应党的解放区土地改革政策:“农民翻身,国家才能强盛。我家有地出租,就是地主,应做模范,把地自动让给农民,这才算名副其实的革命家庭。”[3]
朱瑞牺牲后,部队领导和战友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这封尚未寄出的家信。当时东北烈士纪念馆正在筹备建馆,面向社会各界征集文物,于是东北军区决定将朱瑞将军的家信和他牺牲时穿着的血衣,捐献给东北烈士纪念馆永久珍藏,作为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