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
人大代表工作,光荣而又神圣。要完成人大代表的工作,并不容易。因为,这份工作肩负着人民群众沉甸甸的信任。而帮助人大代表完成工作,其实也是很有意义的……
年末岁初,全国各地都陆续召开“两会”。此刻,我想起了曾经为一名不识字的藏族女人大代表写建议的往事……
那是二十多年前,我在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的一家小企业当厂长。一天下班后,我正在家吃饭,单位一个少数民族女员工领着一位老人进了我的家门,并介绍道,这位老人是她的老母亲,叫我给她写一份人大代表建议议案。
原来,这位名叫格桑的六十多岁少数民族老人,因在当地村寨德高望重,这一年被选为人大代表。还有几天时间,当地就要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了,她想在大会上提一个代表建议,但由于自己出生在旧社会,一个字都不认识,她想叫人给她代写一份建议。当老人从女儿那儿得知我会写文章时,立即要来我家,并请我帮这个忙。
对于这位老人的请求和信任,我当即表示乐于效劳,并问老人这个建议议案的具体内容。老人说,她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偏远的山寨,交通不便。村口有一条小河,小河上只有一座独木桥。河水一年四季流淌,特别是夏季的洪水,给小河两岸群众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经常因过河发生群众溺水死亡事故。虽然当地群众经常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但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次她想以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一份建议,尽快解决群众过桥难问题。
既然给老人写人大代表建议,我必须要认真负责。掌握好第一手翔实材料,才能使这个建议有血有肉,更有说服力。
第二天,我专门抽出时间,坐了好几个小时的班车,来到这个村寨。由于是乡村土公路,待我下车时,头上身上全是灰土。我在河边用手捧起水洗洗脸后,当即与村上的负责人交谈独木桥建设的规格及用材,并用尺子现场丈量。回来后我又请一个熟悉的建筑施工老板对费用进行了预算。当最后的建议交到老人手里时,她连说三个“扎西德勒”。
一转眼,时光到了这年的腊月,我早把这事忙忘了。一天晚上,女员工领着她的母亲又来到了我家,说年初我替她写的那份人大代表建议已经提交有关部门实施了。桥梁已于上个月建成了,老百姓非常感谢她这个人大代表。但如果没有我帮她写这份详细的代表建议,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老人拿出从家里带来的一袋自种苹果,非要我收下,说明年的代表建议还要麻烦我。实在推托不过,我就将老人的这袋苹果收下了,答应下一年继续给她出谋划策写建议。不过,第二年老人并没有来找我,我也没有介意。
第三年春节刚过,这位老人又找我来了。并说前一年为啥没来,是因为前一年她与好几个代表联名提了个代表建议。我问老人这年准备提什么建议,老人说,她心里还没底呢,要我给她提个建议。我想了想后,一拍大腿:有了。
我说,应关注一下少数民族失学辍学娃娃去寺院当“小喇嘛”现象。原来,就在前几天,单位一个少数民族女员工跟我请假,说到本地某寺院找她的辍学弟弟重返学堂。她的弟弟因厌学,瞒着家人私自跑到寺院当了“小喇嘛”,而且这种现象还不少。
老人一听当即来了兴趣,说这个代表建议好。我当即跟老人谋划,要想写好这个代表建议,必须深入到各寺院做调查研究。一方面掌握确切的失学辍学儿童“小喇嘛”人员数量和结构,另一方面搞清其中的缘由。
我借用朋友一辆吉普车,趁着周末两天时间,带着老人跑了大小十几个寺院,掌握了一手材料。同时,为使这份人大代表建议更有影响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书写前,我建议格桑代表再联系其他几个代表联名提这份建议。老人当即答应。
由于这份建议是关注下一代少数民族儿童的学习和未来,当即受到当地教育、宗教、扶贫等部门的高度重视。不到半年,就有近百个失学辍学少数民族“小喇嘛”重返学堂。因我平时爱好新闻写作,新闻敏感性强,当我从有关部门得知这些消息后,当即写了一篇新闻稿《一份人大代表建议,使近百名失学“小喇嘛”重返学堂》。此稿先后被中央、省、地几十家报刊采用,并获得当年某中央级媒体新闻比赛一等奖……
格桑老人当人大代表五年,我先后帮她写了三份代表建议,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每次她从乡下来城里,都要抽时间来看我,顺便捎带一些自家的土特产。每次我都坚持不要,但耐不住老人的劝说和央求。
回忆起这些往事,那份尊重、责任和信任,永记我的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