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岁紫禁城风华正茂

2020-11-16 08:43一帆
北京支部生活 2020年11期
关键词:特展紫禁城青铜器

一帆

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2020年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特展正式开幕。450余件珍宝、256米展线、18个重要历史节点,将历史记忆与厚重文化徐徐展开,为线上线下的游客送上一场文化盛宴。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以多种方式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一直是故宫博物院努力的方向。

1924年后,开放紫禁城是清室善后委员会和故宫博物院的重要职责,而陈列展览是故宫博物院实现这一职责的重要手段。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昔日的紫禁城变成了人民的博物馆。

随着开放面积的增加,故宫博物院以保护为主,根据时代内涵不断调整陈列展览定位,完善展陈格局,优化展览策划,探索出利用古建筑进行展览陈列的模式。中轴线、西六宫等原状陈列是故宫博物院独一无二的展陈形式,珍宝馆、钟表馆、雕塑馆等常设展馆也广受欢迎,曾举办的“《石渠宝笈》特展”“天下龙泉——青瓷的全球化”“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见紫禁城”等临时展览产生了很大影響。

自1949年以来,故宫博物院共举办各类院内展览630余次,这些展览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全民族树立文化自信发挥了重要作用。

用匠心呵护遗产

清晨,悦耳的鸟鸣中,故宫博物院的朱红大门缓缓开启,青铜器修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有亮又开始了青铜器的修复工作。仿佛魔术师一般,那些原本破损的历史珍存,在他的精心修复中,重焕光彩。

故宫博物院保存了许多中国古代特有的传统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物修复复制技术,其中古书画的装裱与修复、青铜器的修复与复制、宝玉石的雕刻与镶嵌等技术,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有的历史甚至更为悠久。这些世代相传、工艺流程完整的技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经过整理和申报,目前故宫博物院共有“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和“古代钟表修复技艺”五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拥有一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故宫博物院的工匠们“择一业,终一生”,600年的紫禁城才驻颜有术,青春不老。

紫禁城正青春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故宫已经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未来”,是一代又一代故宫人的使命。

“紫禁城正青春。”故宫文化的宣传与创新一直没有停止。如今,故宫博物院提出了“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的“四个故宫”建设目标。

为了让更多的人全方位了解故宫文化遗产资源,故宫博物院开设了故宫官方微博、微信和应用程序,改版升级英文网站和青少年网站,举办网上展览和数字展厅。

今天,人们在家中就可逛故宫、看展览、赏文物、学历史。人们只要手指轻点故宫博物院官网和官方微信公号,就能随时随地来一场“云游故宫”。进入“全景故宫”栏目,以高清影像拍摄的故宫各个院落,包括养心殿等暂未开放区域尽在眼前,观众还可以跨越时空,欣赏故宫一年四季之美景。

“愿5000年的中华文明、600年的紫禁城,通过数字故宫,走入观众心田,让其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种子,并生根、发芽,筑牢每一位中国人的文化自信。”院长王旭东说。

(责任编辑:李爽)

猜你喜欢
特展紫禁城青铜器
紫禁城之旅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紫禁城在1918
紫禁城600年
2020年《故宫日历》发布
特展的现在和未来
特展的草莽时代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