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人物肖像布光研究

2020-11-16 02:52李路
艺术大观 2020年22期
关键词:影调

李路

摘 要:伦布朗·梵·莱茵17世纪荷兰著名油画画家,他创作的油画作品题材广泛,擅长人物肖像画、风景画、宗教画、风俗画等,其代表作有《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夜巡》《戴金盔的男子》《扮作花神的沙斯姬亚》等,伦布朗在其独特创作风格中利用黑色背景与一束强光勾勒人物轮廓突出画面的主体,利用光线塑造明暗反差是伦布朗独有的创作风格,它影响了17世纪的荷兰写实主义画风,同时也影响了后续新兴发展的人物肖像布光。

关键词:伦布朗;三点布光;影调

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2-00-02

一、伦布朗的画作中的布光

伦布朗在其肖像画的创作中利用黑色背景与光束结合的方式塑造人物轮廓的创作风格影响了这一时期的荷兰写实主义画风,深受其影响的画家有荷兰著名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在维米尔的经典名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就是利用烛光在人身体的一侧形成光影结构,被摄者朝向烛光相反的方向侧身,最终在画面里形成明暗分明,立体感强的人物肖像画像,电影导演彼得·韦伯利用英国小说家特雷西·雪佛兰笔下虚构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故事再现了经典油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画家创作历程,通过此片我们可以看到影星斯嘉丽·约翰逊对主人翁入木三分的演绎。但凡在影视作品以及人物肖像摄影中使用此方法布光拍摄的我们都称为伦布朗布光。

回看油画作品本身,你会发现摄影用光与画家笔下的人物塑造都离不开光线本身,不同的人物有不同脸型外貌特点,如何找到适合的角度,找到适合的亮暗对比也就是利用影子修饰人物轮廓,这样在油画里抑或是影像里的人物形态轮廓会更加形象立体的展现。而伦布朗正是这样创作他的油画作品,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也逐渐被后人使用,他的这种布光方法被命名为伦布朗布光,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戏剧用光”,伦布朗布光法的特点是画面的主光在人物的身后,以正对模特为机位拍摄角度,我们默认机位所处的位置为6点钟位置,以此画圆,主光在8点或者4点钟上,呈现在画面里的人物以侧脸为主[1],人物脸部正对机器为画面的暗部,人脸四分之三面受光,在人脸暗部区域形成倒三角的三角亮区。试想一下1625年画家手中的画笔就利用光线作画,利用的就是伦布朗布光,时至今日伦布朗布光一直沿用至今,其实我们可以发现不管影像的呈现媒介如何变化,或者说影像的拍摄媒介发展多智能化,利用光线塑造人物结构的规律是毋庸置疑的。

伦布朗布光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演变,形成了经典的三点布光布局,伦布朗光作为画面的主光,在画面里主要塑造人物轮廓为主。为了更好展现拍摄时人物主体与场景关系,在画面里我们加入轮廓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表盘的11点或者1点钟位置形成侧逆光,它在画面主要勾勒人物轮廓,促使人物与背景分离开,形成空间纵深感。在画面有了主光与轮廓光还远远不够,为了降低画面的明暗反差,我们会在摄影机的位置6点钟方向,使用反光板反射的方式对画面进行辅光光效的营造,辅光在画面里主要提亮暗部画面的细节,减少画面的明暗对比,同时给予画面里人物的眼神光,赋予画面活力。

二、摄影中的布光

画面的层次感,纵深感的呈现其实就是我们在拍摄布光时合理控制明暗方差的结果,明暗反差的产生与主光,辅光,轮廓光投射到被摄体上光的亮度有关,亮度的变化与影视灯具的功率以及距离被摄体的远近有关,所以我们在布光时需要注意,画面人物的主光是画面里最亮的光,它决定了画面的明暗关系,辅光与轮廓光的亮度应该弱于主光,不能破坏主光营造的人物轮廓结构。所以在布光中辅光以及轮廓光的功率都低于主光,辅光在画面里多以反射光呈现。

在布光操作时一定注意影视布光是带电操作,需要遵从安全用电,准确无误的操作。在操作影视灯具时不能疏忽观察,观察被摄体在改变灯具的投射位置,距离,高度,灯头角度对于人物轮廓的光影变化的影响[2]。灯具的投射位置直接决定了光线对于人物立体感的塑造,利用表盘原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灯具位置可以结合人物的五官结构灵活调整,不是始终拘泥不变的,随着光线入射角度的变化人物轮廓的光影变化也会随之变化。灯距离被攝主体的远近影像画面的亮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曝光,同时也影响画面的影调变化,灯的高度影像画面的投影以及人物面部轮廓鼻影高度是否与颧骨侧影重合,灯升得越高影子越向下延伸。

人物肖像布光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一种是利用传统持续光源进行布光拍摄,另一种则是利用影视闪光灯布光拍摄。两种布光方式所拍摄的影像都能完美展现人物的立体形态,但是它们的工作原理却有天壤之别。传统持续光源布光主要是利用色温3200K的钨丝灯泡与螺纹透镜或是由色温为5600K的气体放电灯与整流器的组合形成由中间向边缘逐渐减弱的圆形光晕[3]。传统持续光源在营造场景光效时拍摄前与曝光拍摄后灯具呈现的亮度是不变的。影视闪光灯则是利用各种灯光附件如:柔光箱,标准罩,反光伞对光影结构进行造型,影视闪光灯灯头是由造型灯与环形闪光灯组成,造型灯由一只常亮钨丝灯构成,在拍摄使用中主要用于对被摄体塑形方便拍摄者观察被摄体轮廓结构,环形闪光灯在摄影师拍摄按动快门的瞬间输出一组或是几组频闪的5600K高速闪光,闪光频率快,持续时间短,但曝光输出的闪光指数高。影视闪光灯在营造场景光效时拍摄前与曝光拍摄后灯具呈现的亮度是不同的,具有不可控性与事先预见性。

传统持续光源在对于影像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从电影拍摄再到人物肖像摄影都不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利用大功率持续光源解决了拍摄时对于胶片曝光拍摄的问题,人工光源的不断发展变化对于影像技术的革新起了跨时代的意义,我们利用持续光源塑造了三种经典的人物肖像光一直沿用至今,它不光受用于人像拍摄也适用于电影故事片近景人物的拍摄,利用持续光源对人物轮廓进行塑造,摄影师利用光线塑造人物就像画家手中的笔一样将人物进行惟妙惟肖地再现。持续光源也有它使用的局限性,它的能耗效能高,光源在拍摄时产生的热量高,占用拍摄空间体积大,搬运移动灯具繁琐,所以在布光拍摄时对于拍摄场景要求高,需要拍摄者预先布置拍摄场景。

影视闪光灯技术储备时间长,它沿袭了持续光源的所有优点,影视闪光灯适用于平面人像拍摄,不適用于视频影像拍摄,它在一定程度解决了持续光源携带不便,操作烦琐,高能耗,高热量的缺点。在拍摄使用中适用于商业摄影,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摄影工作的时效性。影视闪光灯在拍摄时最大的优势在于闪光灯的高速瞬间输出闪光的能力,它的闪光输出时间短,频率快,回电时间短。对于拍摄高速运动的被摄体,定格瞬间影像具有独特的优势[2],影闪灯的产生与法国著名摄影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对于图片摄影的定义“决定性瞬间”这一理论不谋而合。

纵观持续光源与影视闪光灯它们各有优缺点,我们在使用时应该结合自己的拍摄需求,最大程度地发挥它们的优点更好地服务于拍摄。不管使用哪种影视灯具进行拍摄,灯具对于被摄主体的塑造都是利用光线调整灯具的亮度,改变灯具的投射方式,控制灯具的光线投射范围这三种方式去改变光影对于被摄体的影调塑形[3]。影像的亮度是由灯具的亮度输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灯具输出功率以及距离被摄主体的远近来决定最终到达被摄主体的亮度,我们可以使用测光表对光源亮度进行曝光控制。持续光源和影视闪光灯在布光拍摄时都可以使用不同的功率来改变画面的亮度。改变灯具的投射方式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画面的亮度,同时它也改变了画面的质感,对于控制画面的明暗反差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以在使用持续光源拍摄时利用米波乐板,黑漆板,柔光片改变画面的影调,而影视闪光灯在拍摄时使用灯光附件进行塑光控制。它们的共通性都是利用了光线的直射,反射,透射的方式去改变画面的反差。控制灯具的光线投射范围其实就是在解决拍摄中不同光源对于画面明暗的影响,其实在布光操作中需要明白“一只灯,只解决一件事”在布光拍摄时,每只灯都有自己在画面里起到的独特作用,这也就有了主光,副光,轮廓光,补光,眼神光,氛围光的职能分工也就明确了光线的投射范围。

随着时代发展,影像不再是单纯地记录,佐证。影像的拍摄媒介或是传播媒介也许在不断发生改变,但我们利用光去塑造影像,勾勒轮廓的方式不会改变,伦布朗布光也正是这个原因一直沿用至今,希望本文讨论的影视布光方法能为大家提供观察光线,利用光线塑形起到一定思考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永泗,刘莘莘著.影视光线创作[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2]王龙江,姚璐,林铜,王川编著.商业摄影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蔡全永著.电影照明器材与操作[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猜你喜欢
影调
岁暮待春
浅谈纪实摄影的影调效果
浅谈人像摄影中影调与色彩的运用技巧
论摄影景别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论影视中影调的运用美学
一图/黑白影像
纪录片《三十二》视听语言特征研究
六步调出风光色彩与影调
漫谈摄影造型十二字法——调(影调)
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