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文学碰撞的“非虚构写作”

2020-11-16 06:08郑睿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7期
关键词:新闻文学

郑睿

【摘  要】非虚构写作是新闻与文学碰撞出的产物,在新闻领域和文学领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本文以新冠疫情期间争议较大的方方日记和新闻作品为例,重点分析了非虚构写作在两个领域的区别,重申非虚构写作在当下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非虚构写作;新闻;文学

引言

非虚构写作( nonfiction writing)是文学与新闻交织碰撞的产物,强调在真实的基础上融入合理想象,使作品更具故事性、可读性。正如18世纪末19世纪初诞生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是由于人们对启蒙运动中过度强调的理性精神感到失望,重新召唤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理念。非虚构写作作为一种反潮流的写作方式,体现了碎片化阅读环境下对于人文主义的呼唤,在新冠疫情期间,受到了高度重视,《人物》、《冰点周刊》、《财新》、《网易人间live》这些非虚构写作平台生产了大量优秀的非虚构写作作品,作品大多关注社会问题和边缘群体,以真实传递情感,赢得了受众信赖。

1.新闻与文学非虚构写作的异同

1.1基于事实和基于想象

新闻与文学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新闻基于事实之上来呈现作品,文學是基于想象来创作文本。而非虚构写作是基于事实和想象的新体裁,二者谁更强调事实,谁更强调想象很难区别,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二者的融合。从文学角度看,它有很强的纪实性,与报告文学有些相似,但又不等同于报告文学,偏向于纪实性小说;从新闻角度看,它带有很多文学和主观色彩的描述。又不符合传统新闻报道对于真实客观性的要求。

不过,非虚构写作的一些理念在新闻领域是存在争议的。从命题、概念来说,非虚构作品在新闻领域是不成立的、不科学的,对于真实的理解,新闻界和文学界存在悬殊。新闻界对于真实的要求过于严格,新闻真实指的是新闻报道的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准确度,即不仅要达到事实的真实,五W完全真实可靠,还需要通过连续不断的报道或全面的报道向人们呈现一幅现实社会的真实图画,全面准确反映客观实际,达到整体的真实。新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不允许合理想象的,甚至不允许运用太多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而在文学界看来,真实主要指的是“事实真实”即主体的基本事实,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细节。

拿最近争议比较大的《方方日记》为例,作家方方称该日记真实的记录了武汉的疫情。站在文学的角度看,该作品属于日记体裁的文学作品,因此应该允许作家存在真情实感的流露和合理的想象。但新闻界却大部分不认同该作品,原因在于这部作品有太多带有个人强烈主观色彩的内容,而非真实客观地反映武汉抗疫的全貌,这会对读者尤其是海外读者造成一定误解。

1.2叙事方式上的差异

笔者将《方方日记》与武汉抗疫的新闻报道分别做了词频分析,发现了两者的一些显著区别。在文字的表达上,《方方日记》多是以第一人称叙事,在引用别人话时,往往使用“听说”“某某人说”“某某医生告诉”,并且使用了极多的“可能”“大概”“好像”这样猜测性的词语,而新闻报道则以第三视角叙事,有明确的事实来源,在引用时都会标注具体人名或职位,这样的做法虽然对展现故事性并无多大用途,但使得文章的可信度更高,也加重了记者和编辑的负担,他们在采写过程中往往需要反复确认新闻来源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1.3情感色彩上的差异

情感极值分析是对文本内容进行情感的正负面特性分析,以50分作为极值界线,分数越高表示情感状态越积极,分数越低情感状态越消极。

在对二者的情感极值进行分析后,笔者得出了另外一些结论,根据图一,我们可以看到方方日记的情感极值与50这条分界线离得很远,说明日记中有大量特别消极和特别积极的情绪,当我们在看这些文字的时候,很容易受到这些特别消极和特别积极情绪的影响。而新闻报道的情感极值维持在50左右,说明该新闻中的情绪比较中立,给读者带来的情绪干扰比较少。

在词汇的使用上,方方日记中的情绪种类非常丰富,虽然以悲伤、愤怒等大量愤怒情绪居多,但还是有乐观、愉快等一些正面情绪。与之相比,新闻报道中的文字几乎都是中立情绪(没有对应的细节情绪)。

1.4写作前准备的差异

在写作前的准备上,新闻记者在写稿前往往都要经过扎实、翔实的采访过程,这一点是文学作家没有的。在新冠疫情发生的初期,我国主流媒体冒着生命危险赴抗疫一线深入采访,留下了许多优秀的非虚构作品。如北青深一度的《一个武汉肺炎康复患者的样本观察:我与新型冠状病毒搏斗的22天 | 深度对话》、三联生活周刊的《“封城”十天 | 摄影镜头下的武汉》、南方人物周刊的《陌路他乡——返京租客的四天三夜》、财新的封面报道以及肺炎日记等等。新闻记者需要事先进行采访策划,并选择适合的采访对象,与采访对象共同生活数天甚至数月,且对于信源需要多方核查以保证事实准确无误。

2.结语

非虚构写作作为新闻与文学的结合体,在两个领域各有其特色,两者需要互相吸取其精华,促进进一步的深度融合。在新冠疫情面前,短小精悍的新闻报道无法承载厚重的情感,也不足以描述英雄的故事,非虚构写作恰好可以承担起这一角色。它用文学的叙事手法和真实的故事讲述微小的个体如何与病魔相斗争,让更多的人在抗疫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温暖,这正是它存在且继续延续下的理由。

参考文献

[1]范以锦,匡骏.新闻领域非虚构写作:新闻文体创新发展的探索[J].新闻大学.2017.3

[2]顾明正.新闻叙事文体的变迁——从新新闻主义到非虚构写作[J].新闻战线,2017(02):28-29.

[3]范以锦,匡骏.新闻领域非虚构写作:新闻文体创新发展的探索[J].新闻大学,2017(03):56-61.

[4]范以锦.新闻叙事的“变”与“不变”[J].新闻与写作,2016(06):1.

猜你喜欢
新闻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中外文学中的“顽童”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文学小说
文学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