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开发价值及创新策略

2020-11-16 06:08韩斌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7期

【摘  要】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拥有丰富的资源类型,其产业化开发面临一定的挑战,也存在明显的优势与发展机遇。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在于结合民族特色和地域优势,创新发展路径,建构完善的服务体系,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意品牌。

【关键词】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創意产业

引言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独具民族性特征的传统体育文化类型。合理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不仅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良好促进作用。

1.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及开发的可行性

1.1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

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聚居于此的30余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体育娱乐活动。黔东南素有“百节之乡”的美誉,节日期间通常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如赛马、斗牛、斗鸟、斗鸡、跳芦笙、跳木鼓、踩铜鼓等。同时还有一些以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为主题的节日活动,如龙舟节、芦笙节等。总的来说,黔东南地区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大致可分为技击壮力类、体育休闲类、养生健身类、节庆礼仪类等。

(1) 技击壮力类。技击壮力类体育活动主要包括武术、举重、摔跤、田径、射术等项目。黔东南少数民族此类活动丰富。如苗族的蚩尤拳、猴儿拳、猫儿拳、六合拳、狗儿拳、螳螂拳、苗拳、八合拳、板凳拳、镰刀拳、锄头拳、射弩,畲族的武术,仫佬族的象步虎拳,壮族的状拳,革家人的革家拳,侗族的侗拳、摔跤等。

(2) 休闲娱乐类。体育休闲类民族传统体育包括球戏、舞戏、舟戏、水戏、冰雪戏、棋戏、骑术等。黔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十分注重休闲娱乐生活,因此,当地的休闲娱乐活动随处可见。主要有苗族的赛马、打陀螺、游泳、雪橇、划龙舟、斗牛、斗鸟、斗鸡、踩芦笙、木鼓舞玩水龙、板凳舞;侗族的捉羊尾、抢花炮、踢毽子、打秋千、踩高脚、跳铜鼓、斗牛舞、打山棋、猪娘棋、牛角棋、转棋;土家族的摆手舞;瑶族的长鼓舞;壮族的舂堂舞、虾公舞、抛绣球;水族的赛马、牛角舞、铜鼓舞等。

(3)养生健身类。健康养生类是指为了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康复和预防疾病,以促进身体健康为目的而产生的体育项目。自古以来,各族先民都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健康保健,进而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养生之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许多锻炼方法综合了武术、气功及其他具有民族特色的保健方式。少数民族武术则少数民族人们的重要养生手段之一,如少数民族地区的象形拳,以模仿动物的特长和形态而创编出相应的动作套路,通过习练以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该类型拳法有苗族的猴拳、猫儿拳、狗儿拳、螳螂拳等。

(4)节庆仪式类。节庆仪式类传统体育项目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传统节日活动中举办的体育活动,另一种则是以该体育活动为主题所举办的节日活动。第一类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苗族的斗鸟、斗牛、斗鸡、芦笙舞、板凳舞、赛马;侗族的斗牛、斗牛舞、铜鼓舞;土家族的摆手舞等。第二类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有划龙舟、踩芦笙等。以划龙舟为例,每年的五月初五,黔东南的台江、施秉等地都会举办大型的龙舟节活动,这是以划龙舟为活动主题的节日活动,是黔东南地区苗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典型代表。

1.2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开发现状

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传统开发模式包括以民族博物馆、民族体育文化展示馆建设为主的静态开发;以体育休闲、体育观光、体育体验为主的动态开发及依托村寨开发、文化街区建造、节庆会展、体育民俗演绎为主的综合性开发。不过,现有的开发模式面临不少的问题,如地理条件的约束、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政府职能部门认识不足等。这些限制性因素影响了黔东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进程,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将成为阻碍当地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及经济发展的瓶颈。

1.3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对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具体可用swot分析法,即从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四个维度对当地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审视。

从表1可知,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存在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较为简陋的劣势,也面临文化同质性较高,有较强的可替代性,村寨空心化、异地搬迁引起的传统文化空间不断缩小的挑战。但在国家大力倡导文化扶贫、学术研究中“黔东南”热的推动下,借助当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类型丰富、民族特色浓厚、发展基础厚实、民众认同度较高的优势,一定能够寻找一条适合当地民族特色的产业化开发路径。

2.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开发的价值意义

2.1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许多传统体育项目处于濒危状态,通过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开发,能够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活态传承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延续对传承传统文化有着积极作用。通过旅游平台恢复少数民族村寨,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积极传承弘扬,挖掘其文化价值,并积极转变成经济效益,对村民的民族文化自信自豪感的增强有着积极促进作用,能够有效形成文化传承动力,对当地的村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也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2有助于发展地方经济、增加民众收益

具有浓厚民族性特征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文化资源产业化和资本化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转型和发展。黔东南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积极开发,能够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转变成经济资源。资源开发过程中,一方面,民众是重要的参与主体,特别是那些体验式体育项目、休闲式体育项目以及健身型体育项目都能够激发游客的参与热情,并通过付费体验与休闲,来满足自身零距离了解、接触民族传统文化的内生需求;另一方面,当地民众也可以通过提供有偿性服务而增加经济收入。

2.3有助于聚合文化资源,彰显民族特色

黔东南地区是苗、侗、瑶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众多民族创造了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当前由于当地现处于传统文化产业化开发的初级阶段,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多呈现碎片化状态。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一方面要整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形成文化合力,提高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突出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贯彻“一村一品、一族一特色(即一个民族推出一两个文化精品)”的创意理念,提高核心竞争力。因此,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科学的产业化,不仅有助于整合当地的文化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民族文化、区域文化的彰显,从而形成文化符号和民族品牌,提高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开发创新策略

3.1发挥民族特色和区域优势,打造文化创意品牌

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开发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民族性和地域性优势,提炼创意主题,精心打造一批具有民族性特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意精品,从而创建区域名片,铸造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以苗族为例,斗牛习俗为人们所熟知。可以將传统的斗牛习俗进行整合,将买牛、养牛、喂牛、训牛、斗牛的过程打造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衍生产品。如把牛的形象用于城市公交车站、地标性建筑、路灯等处的装饰,还可以把牛的图纹设计成织绣图案,用于苗族服饰、苗族银饰、苗族日常生活用品的装饰。又如台江施洞地区的划龙舟习俗深受人们喜爱。在文化创意产业开发过程中,应该注重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因此,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设立一些划龙舟的体验项目,并设计一些与龙舟文化相关的文娱活动和文创产品。这样才能将民俗活动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发展。

3.2创新发展战略,推动体育创意产业的发展

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创意开发离不开政策层面的支持,而政策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当地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效果。具体而言,应当坚持以体育演艺、体育创意旅游、体育影视文化、体育动漫游戏、体育数字产业为重点,实施重大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升体育创意产业的质量和水平。

3.3创新发展机制,做好整体布局

发展的可持续是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创意产业开发的题中之意。因此要创新发展机制,做好整体布局,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表现为:(1)做好统筹规划,营造良好环境,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2)创新人才机制,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强化智力支撑,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3)创新管理体制,优化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结构。(4)创新投融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文化和金融服务对接机制,出台相关的配套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意环境。(5)建立健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水平,营造良好的创意环境。

3.4建构新型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模式

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多是民族博物馆的建设、体验式参与、民俗节日的设立等。体育创意产业的发展应创新发展模式。可从体育实景演出模式、体育创意旅游开发模式、体育影视文化开发模式、体育动漫产品开发模式、体育网络游戏产业开发模式、体育文化主题公园模式、体育产业园区模式、体育创意街区(村寨)模式、体育数字博物馆开发模式、体育创意广告模式、体育创意产品开发模式等入手,建构新型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模式。

4.结语

黔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拥有丰富的资源类型,对其进行产业化开发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虽然面临不小的困难和挑战,但也拥有明显地优势和难得机遇。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在于能够充分了解民族文化、把握时代机遇、挖掘民族和地域优势、创新发展路径,打造富含民族性和区域性特征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体育文化创意品牌。

参考文献

[1]李茜.休闲娱乐类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范畴及其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4):451.

[2]王航东.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概念与分类再论[J].军事体育学报,2018,(1):92.

[3]徐艳华.高黎贡山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9,(1):8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与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互动研究”(项目编号:15YJCZH054)

作者简介:韩斌(1976.06-),男,汉族,武汉新洲人,博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