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师毕业参加工作的,那一年我17岁。书到用时方恨少,对教师职业的敬畏,使我更觉自己才疏学浅。没有上过大学的失落与遗憾,在那时是那么强烈!但很快,我就平复了心绪,年轻的心中升腾了一个信念——我的大学在小学。随后30年间,我一直坚守这一信念,无论是作为普通教师还是作为校长,无论是作为特级教师还是作为江苏省首批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对象,我都持之以恒地做到了:小學,就是我的大学。
起步:不折不扣,持续进取做学习者
1989年,我走上工作岗位。为了丰厚积淀,我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六年间相继取得了专科、本科学历。“教然后知困”,带着困惑,我坚持每天至少读书一小时。学习使我心智洞明,我不再为没有读过大学而懊恼遗憾,一颗要强浮躁的心逐渐沉静下来。每当看到自己几十本、近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心中就祥和而笃定。
做语文教师,我坚持开展写字和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坚持每月做全校一千多名学生的写字评测调研,一做就是六年,汇编的教学成果《读书》和《写字》获徐州市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并在全市推广。做班主任,为寻找德育与心育的契合点,我1999年参加了徐州市首批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并投入徐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公益咨询服务,一干又是六年。在大量的心理咨询实践学习中,我总结了“心育育师,育人育心”的德育途径,两次在徐州市课程改革现场会上进行“心育育师”校本培训推广。2002年,我被评为徐州市十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学校抓科学教学质量提升,让我在教语文的同时又兼任了毕业班的科学教学,还让我承担业务副校长的教学管理工作。做业务副校长,我倡导“去繁从简,回归教育本真和规律”,引领教师从教学行动走向教学校本文化建构,积极推进学科教学减负增效课堂变革。做科学教师,起步就要做专业精进的优秀教师。我向徐州市科学教研员左老师提出加入徐州市科学核心团队的申请,参与韦钰博士的“做中学”研究项目、郁波老师的“前概念的探查”研究,教学成绩区域领先。5年间,我听评课800多节,积累、制作600多份课堂教学课件、视频、教学设计等资源。我要求自己针对不同学情,同一内容在不同班级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我把新授课一节节录下来,通过复盘后的微格教学,自我学习反思。很多年后,每每想起那段时间每天晚上一个人在灯光下复盘课堂的教研岁月,不经意间就会被自己感动。潜心研究的结果是,学生们越来越喜欢上科学课了,每次都夹道欢迎我去上课——这是他们给我的至高荣誉。
为挑战教学高点,我积极参加各级教学大赛。印象最深的是我刚转教科学时参加的徐州市科学教学能手基本功大赛。比赛采取的是独立实验操作、封闭式备课、制作课件、公开说课的方式,这无疑是一次教育思想、理论水平、教学能力的真刀真枪的演练。我以赛代培,短短3个月间,把导师推荐的《兰本达探究——研讨教学法》《刘默耕小学自然教学改革》等10多本书融入脑海;批注解读《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领会学科宗旨;整理小学科学所有实验设计,反复操作练习;评点国内外科学教学案例上百篇,尝试研发自制教具……由于忘我备赛,临近大赛我发烧了。家人劝我退赛休养,但我最终坚持下来,获得全能一等奖,当年入选徐州市科学核心教研组。
放飞:科研兴教,享受教育做寻梦者
教育科研是我专业成长的助推器。2000年,在时任徐州市教科所所长的郑飞的引领下,我走进了教育科研的殿堂。而后20年,我逐渐感受到从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升格的幸福,也深深体悟教育科研之于教师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科研使我对科学教学的思考更加深入,教学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我提出“生活科学,5E课堂”的教学主张。通过“六个注重”的教学实践,全方位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注重把科学教育从“做中学”引向“创中学”;注重基于学生前概念探查的大概念主题式教学设计;注重指向问题解决的5E探究过程,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培育学生科学思维;注重引导学生写“发现日志”,培养学生科学家精神和气质;注重超越课堂开发校园“快乐科学”活动;注重科技教育人文环境的建设,让儿童的科学研究植根生活。在徐州市科学教学评优选拔赛中执教“光和影”,我大胆突破,鼓励学生打开课堂边界,在创编光影微型剧的过程中自主完成有关光和影的科学概念的构建,获得徐州市科学评优课一等奖第一名。我先后参加了徐州市云龙区、徐州市、江苏省、华东六省一市、全国的多项教学比赛,获得12个一等奖。教学荣誉的取得和学生的成长与热爱,让我深深感受到破茧成蝶的成长幸福!
20年来,我先后主持了“小学生耐挫进取行为指导研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探究学生学习风格的案例研究”“科学课程中设计与实施‘做中学的实践研究”“儿童视野下的幸福课堂研究”“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小学科学5E教学研究”“‘小能豆自主发展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等10多项课题与项目研究,引领教师在读书沙龙、科研论坛、课例研究中插上智慧翅膀,看到更高、更远的教育风景。
担当:真诚合作,使命同行做领跑者
做校长8年,我共引领了10个校区的教育发展,先后带领云兴小学、青年路小学两大教育集团锐意进取,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2014年秋到2015年夏,我带着云兴小学团队一边开展改扩建集团总部综合楼、新建分校区、改薄接管村小等基础硬件建设,一边探索集团化发展范式构建,修订学校集团化发展办学纲领。历时一年,新建分校终于交付,而此时距离开学只有5天了。团队又一次自我超越,短短5天,完成了1000套桌椅安装、18间教室整理布置、楼廊文化建设、班班通教学设备调试、教师调配分工等开学准备工作。总校与分校协同夜以继日的忙碌,带动了分校数百名家长志愿者的投入。犹记得开学前一夜,身心俱疲的我站在宽阔的操场上,仰望灯火通明的教学楼,终于舒了口气:“终于可以圆满开学了。”一位家长爷爷站在我身边,也激动地跟我说:“刘校长,我们家长就应该做学校老师的小棉袄,给你们的热情保温啊!”
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但不是被任命为校长就能成为学校的灵魂;要成为学校的灵魂,需要精神的洗礼和实践的磨炼。30年的教育实践,以及青年路小学“儿童是学校的中心,学校是儿童的乐园”百年办学主张的浸润,丰富、深化了我对教育的理解——做最儿童的卓越教育。
面对徐州基础教育体量庞大、城乡二元结构特征鲜明的现实,我们引领团队积极实施“333学校品牌增值工程”,营造“立德、立功、立言”教师文化,推行“名师、名科、名校”高品质建设,构建“文化共同体、学研共同体、生活共同体”,激活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倡导“先生归来”,建设一支有信仰、会学研、能创新的优秀教师队伍。有信仰就守住了立德树人的方向,会学研就拥有了专业精进的能力,能创新才担得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基于对区域教育生长点的分析,我经常思考如何继续放大优势特色,发挥名校影响力,全面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我把专业决策定位在:儿童立场、教师第一、专业治理、协同创新。儿童立场,就是激发存在于每位教师内心的善良的教育原动力,使学校保持稳定的道德力。教师第一,就是打造一支有信仰、会学研、能创新的优秀教师队伍。专业治理,就是突破条线育人边界,引领教师重新认识管理架构、课程体系、课堂样态、资源配置、学习关系和综合评价,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创新与变革,以期形成学校未来教育新形态。协同创新,就是统整育人要素,凝聚教育发展力量,带动课程、课堂、师生、家长等诸多方面的优化提升,进而优化整个学校系统。
30年前我如同一颗种子,扎根徐州教育,坚信“小学,就是我的大学”。如今,做教育家型校长的使命召唤,让我对事业有了更深的感悟。最后,借用谢冕教授的话表达我对教育的深情:怀着神圣的皈依感,一颗偶然吹落的种子终于不再移动。它期待着一种奉献,以补偿青春的遗憾,并至诚期望冥冥之中不朽的中国永远绵延!
(刘婷,徐州市青年路小学校长,221003)
责任编辑:杨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