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彩莲
陈小妹(化名),13岁,五年级小学生。平时独来独往,沉默寡言,极少和同学交流,一开口就是骂人,经常和同学打架;上课爱睡觉,不做作业。老师找其谈话,她紧闭嘴唇,一言不发。自卑、闭锁、失意和厌倦,这是明显的人际交流心理障碍。
经了解,陈小妹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母亲怀着她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因此而发疯。7岁前,她跟着有精神病的母亲生活,母亲好几次发病时,差点把她掐死。一次,母亲把她抛下水塘,幸好被村民及时发现。在外地打工的叔叔得讯回来收养了她,母亲却从此失踪。叔叔40多岁了,没有结婚,他带着侄女离乡到新会打工,生活非常艰难。他们住在老房子里的一个房间,不到二十平方,并排放着两张小床,凌乱挤满灶具家什,潮湿昏暗,闷热蚊虫多,生活条件非常恶劣。家访时,我顿时理解小妹上课为什么会睡觉了,她也许不是漠视课堂,而是晚上睡不好。
贫困的生活给小妹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严重的。营养不良造成身体瘦弱,头发发黄;无人细心关爱,衣着褴褛;沉重的生活遭遇令她的性格变得敏感多疑而孤僻。
家访后第二天,刚好团区委到我们学校调查扶贫工作。我把这个个案反映上去。团区委很重视,很快就联系上一个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由他出资在学校附近租一个两居室,供陈小妹和叔叔居住,为期5年,一直到陈小妹成年;同时纳入团区委帮扶名额,每个学期接受爱心捐助1000元;学校还联系了湖南商会每年扶贫款2000元。这样一来,解决了小妹基本的生活费用。
可以说,解决经济困难只是走近小妹的第一步。如何走入她的心灵,这是更为重要的。小妹搬到新居第二天,我送给她一盆灿烂的月季花、一套湖蓝底带有精美图案的新枕头和被套,果然很合小妹的心意,我把床套铺上,放好枕头,她羞涩地抿嘴一笑。这是我第一次见她笑,她很满意,我也很欣慰。
那天,她破天荒完成了作業。第二天,上课也没有打瞌睡。这是一个好现象,她对老师设定的心理防线慢慢融化了。
此后,我成了新居的常客,我把自己孩子穿过的七八成新的衣服婉转地送给小妹,她很高兴地接受了。有一次,我带去了强力去污功能洗涤液,这个懂事的孩子马上明白了我的用意,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慢慢地,小妹和周围的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小妹顺利接受心理辅导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后来,她主动告诉我她的身世和秘密,以及母亲还在世的消息……她是一个感恩的孩子,她发疯似地努力学习。由于以前对学习不上心,她的语文成绩一般是30多分,但是一个学期后,她竟然能考到80多分。语文作业,人家做一次,她就做两次、三次。作文不会写,她抄,自己给自己下达任务,一天抄五六篇优秀习作。我惊叹于她巨大的行动力,叫她不要太辛苦,结果她更卖命地学。这是一个感受到爱的孩子回报老师的方式。她令我明白,来自弱势群体的孩子其实对生活抱有比常人更大的热情。
小妹总是主动帮班里干活,长期艰苦的生活磨炼,使她有超于同龄人的生活能力,再加上用心,经她整理过的图书角,整齐又悦目;她拖过的地面,干净得让人不忍心踩上脚印。她表现出来的生活本领值得肯定,我很高兴地在班上表扬她的工作能力,表扬她学习上惊人的爆发力。我的表扬是出于事实,有根有据,同学们有目共睹,一改以往的态度,开始乐于和她交朋友。
得到尊重和信任后,小妹更主动帮助同学了。我抓紧时机“封”她做生活委员。当上“官”后,她指导同学怎样扫地、拖地,每次亲身示范,示范一次起码拖了半个地面。她还几乎包揽了班里所有同学想不到的活,例如扫把放得乱七八糟,她很快就摆放整齐;如果有书包塞住了走道,她细心地提醒,就像大家庭里的小主人一样。同时她又是我的好助手,有哪个同学不舒服了,她安抚同学;有时需要人跑教导处拿东西,她争着去,并且常常不用我示意,已经把我需要的东西拿回来了。很难想象,以前那个冷漠、对事物表现厌倦的孩子打破身上的枷锁后,是这样热情的人。
一年润物细无声的辅导带给小妹的改变是巨大的:她衣着整洁,行动迅速,热情勤快,服务他人和集体……从仪表到心灵,她已经跟别的同学没有两样,甚至比别人更自信,更积极,更上进。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周围环境。认可、关注、爱护和尊重就是个体成长的阳光,这些因素温暖我们的灵魂,养育我们成为健康的、上进的人。
社会爱心人士给予大力的经济资助,扫清了本次帮扶行动的大障碍;老师用润物无声、恰到好处的关爱和行动去叩开孩子封锁的心扉;然后是准确根据优点帮孩子找到自身价值,愉纳自我,服务他人。这样,一步步带领她从心理障碍中走出,帮助她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