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晓倩
新时代需要新农民,新农民輝映新时代。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同时,农业生产也进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在这场农业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农民作为振兴乡村的主力军,决定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未来。
为更好地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质量效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一直紧紧围绕“立足产业搞培育,精准培育促产业”的目标,着力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探索新的培育模式,把提升农民创业兴业能力素质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来做,并在近年取得了显著效果。2019年,在江苏省市农业主管部门领导下,在项目对接县区农业农村部门和农广校大力协同配合下,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根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相关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工作要求,超额完成了省农业农村厅下达的2230人的农民培育任务。整个培训工作组织紧凑,安排得当,注重实效,受到了当地各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荣获江苏省“2019年度全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先进集体 ”称号。师资队伍是农民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强化师资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培育高素质农民、建设美丽新乡村的支撑点。
一、组织到位,建立师资队伍
学校成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培育规划、组织实施、部门协调、质量监管和考核评比等相关工作。学校同时充实自身能量,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人力保障。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民培育工作,学校建立“校县合作,三级联动”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培训之前,配备专业人才到相关县区召开座谈会,走访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针对性的培育方案,并报请淮安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论证方案。学校按照农民教育培训项目管理要求和实施方案,完善师资选聘管理制度,建立开放共享的培育师资库。以学校农科教师为主,吸纳农业科研院所专家、农机推广部门技术骨干、农广校教学能手、农业企业负责人、创业成功人士、乡土人才等作为兼职教师,组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百人讲师团。围绕相关县区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紧贴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农民增收致富项目,把讲师团成员按县域分成若干产业指导小组,开展学员跟踪指导、帮扶服务工作,采取“请上来、走下去”形式,助推高素质农民创业兴业。通过举办师资培训、开展教科研和产教研、评教督导和评选优秀讲师、优秀教学培训资源等活动,提高讲师团成员为农服务能力,同时也增加农民教育培训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二、制度健全,培育效果明显
良好的管理制度是加强培训效果的有力保障。在学校财务制度、招投标管理办法等总框架内,学校制定完善了从培训准备、学员入学、培训过程、教学相辅、跟班听课、参观考察、跟踪指导、台账收集和装订等全链条全环节的培育系列管理制度。以制度为准则,学校制定培育流程图和任务清单,与淮安市县乡三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推广单位合作,做好学员遴选工作。在集中培训工程中,实行双班主任制,选派跟班管理人员,共同做好学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纪律、外出学习组织、培训资料收集、培训评价等管理工作。培训按照课程模块化、内容多元化、生产经营一体化制定培训菜单。集中培训结束后,组织师资共同做好学员的跟踪服务指导、典型选树、培育宣传以及培训档案完善整理工作。做好网上信息填报和培训评价,按照时间节点和培育程序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为使培训达到组织高效、务实管用、农民欢迎的效果,学校教师总结以往培训经验,积极探索新的培育模式,采用了“五个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即专题讲座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经验交流与专家点评相结合,院地合作与校企联办相结合,本地培训与异地培训相结合,小组讨论与分组跟踪指导相结合。通过这样一种新的培训形式,充分调动学员感官,在训中学、在学中看、在看中思、在思中议、在议中评、在评中导、在导中育、在育中训,让学员接受生产管理技术、产业经营理念、农村政策法规、创业技巧能力建设等内容模块。这样有效破解了学员难组织、课程难设置、内容枯燥无味、培训时间较长等问题。
学校始终把学员是否满意、是否需要、是否接受作为绩效考核的标准。问卷调查显示,学员满意度高达99%,教师优课率超过98%。同时,学校积极推动农民培训与中高职教育相衔接,择优选送50名参训农民参加江苏农牧科技学院专科段函授学习,提升农民队伍学历结构。同时学校将百余例生产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青年农场主学用典型汇编成册,并对外广泛宣传。通过风采展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业创业的激情,助推农业创业掀起浓烈氛围。
三、跟踪指导,培育绩效增强
跟踪回访,指导服务是增强农民教育培训绩效的关键,学校将跟踪指导服务放在农民教育培训工程的重要位置,协调淮安市县乡三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农广校共同建立起数量充足、师资优质、结构合理的跟踪指导队伍,合作开展跟踪服务指导,助推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先进典型培育选树工作。学校组织师资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措施,一是建立跟踪指导联系卡制度。明确联系人、联系地址、联系电话、服务内容,方便农民联系。二是建立跟踪指导员走访制度。集中培训后,由跟踪指导员实地回访受训农民,及时了解产业现状、产业发展困难、产业典型。三是运用电话和各种平台多种渠道保持联系。学校安排师资按照10%的比例联系培训学员,了解跟踪指导员服务学员情况,通过QQ群、微信群、手机App、短信平台或者电话详细记录,等多种渠道和方式,保持和受训农民的日常联系不间断、技术指导不间断、跟踪服务不间断。把培训工作的有形任务融入无形的日常交往之中,使培训效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面临农民培育工作中遇到的种种挑战,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将坚持不懈加强师资建设,开创新技术,培育新农民,构筑新梦想。
(作者单位: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