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秉坤 齐放 王亚青
摘 要:随着社会改革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教育领域所关注的热议话题。大学生面对着学业和就业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在教育领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也逐渐广泛,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各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随着大学生教育的发展,以及在教育过程中衍生的种种心理健康问题,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备受关注,作为青少年大学生来说,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的建设,青少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目前教育领域的一大难点。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从1994年中共中央发表的重要文件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1999年6月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中可以看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教育的发展,心理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下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下教育的形势是启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大高校得以展开,他们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大致相同,提法却出现了各不相同的差异,思想品德的教育、心理卫生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虽然对大学生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目标和任务等内容都在文件中均得到不一样的见解和阐述,但是这些提法上的不同,实际上它的内涵本质是一致的。这深刻的启发了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涵义的理解。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领域,通过开设心理课程、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手段开展的教育内容,旨在引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均衡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青少年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对他们的厚望。只有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其意义,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得以充分的体现。
1.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社会发展必须在人才推动下才能完成持续的发展,同时中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当下大学生所肩负的是祖国未来发展的重任和数千万家庭赋予的期望,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是不断增加的压力,这种压力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压力等,这就需要大学生不断增强自身心理的抗压能力,能够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健康的身心从容面对这些压力和逆境,实现健康成长。
2.大学生成长阶段的需要。
大学阶段的发展是人一生成长的重要时刻,这一阶段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世界观、人生觀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也是马上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的人性和品格将逐渐定型,三观逐渐形成,而也是在这一阶段,由于大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为人处事等情感问题的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偏差,导致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将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果出现偏差将会对不利于自己今后的人生发展。在大学期间十分有必要的帮助学生建立好一个健康的人格让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确立奋斗目标和人生方向,顺利渡过大学生活。
3.传统的教育方法改革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焦点,全国各高校都开始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很多学校特意针对此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学习。思想教育一般是注重学生的品德、道德修养,也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与以往传统的教学一味追求成绩不同,为了更好满足当下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需求,适当的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能更好地促进思想教育的成效。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
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棘手的问题是对于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认识,并且重视程度不高,这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每年高校的扩招,给高校的教育施加了不少的压力,在重视学生文化课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很多高校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只是在教育领域流于形式,简单的进行心理测试、谈话谈心等,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重视;二是对于学生来说,自身认识度不够,多数人认为心理健康疾病就是人们俗称的神经病,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自身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可能并不适合进行心理咨询,有的学生在生活各方面出现问题时,未能很好地察觉问题的根源,如果其自身不能清楚认识心理健康问题,一旦出现问题便不能及时解决,最后的结果会变本加厉,导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利于成长和发展。
2.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在我国发展还尚未成熟加之大家对心理问题缺乏重视,我国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究其根源仍然是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师资力量的好坏对此项课程的开展有直接的影响,然而,目前我国的高校现状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严重失衡,很多高校甚至没有心理健康咨询的教师,有的是其他课程老师兼任,庞大的学生数量但所配比的师资力量薄弱,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书籍和方法缺乏,教育缺乏理论和方法研究支撑,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3.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单一。
我国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大多是以面授课以及进行心理咨询为主,而在很多高校,心理咨询最为常见的形式是要求学生自己主动的向老师咨询并请求帮助,并不主动开设课程,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这样使得很多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羞于启齿”,看来并不是那么的乐观。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是选择自我封闭,不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与外人交流,多数学生在出现这一困扰时最不愿意的是与家长和老师交流,而教育模式的单一,更会加剧这种现象,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无的放矢。
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对策
大学生还没真正踏入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因此心理健康的发展也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我们应该提高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1.提高重视程度,树立教育意识。
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问题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按照要求设置心理健康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心理健康咨询等,并且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设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且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也要不断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只有加强学生个人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正确认识,才能让学生能够正确的面对心理健康问题,全方位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高校教师不能只看重学生文化专业课的培养,同样也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生源情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配备合适的专业化的心理健康咨询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给学生灌输这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辅导;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可定期开展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竞赛、讲座、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结合。
学校不仅要关注学生文化专业课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我们要不断的创新教育模式,不能只靠传统的教育方式,如填鸭式来进行教育,要在教育的过程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两者相互融合、或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创新教育方式,对其进行教育上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林育.浅析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72.
[2]赵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心理月刊,2020,15(18):91-92.
[3]林东慧,王倩,彭飞.提升大学生未来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43):87-88.
[4]冯秀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与推广[J].黑河学刊,2020(05):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