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关于开展App安全认证工作的公告》,就此拉开App(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认证序幕。近日,云闪付、苏宁易购、中国移动、百度地图等10家企业的18款App获颁安全认证证书,标志着我国App安全认证工作正式开展。针对App版本迭代频率高的特点,审查认证中心建立了持续监督工作机制,相关平台已经上线运行,实现对获证App持续符合性的自动化、智能化监测,充分利用互联网发挥网民监督、投诉举报的作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App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廣泛应用于购物、娱乐、事务办理等方面,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由于手机App开发商众多,数量庞大,存在鱼龙混杂的局面。部分App有过度索取权限、大数据杀熟、广告推送、滥用隐私数据、涉黄涉暴、欺诈等问题,给广大用户造成了巨大损失,令网络安全问题凸显,亟需予以清理规范,给用户一个干净安全的网络环境。
相关数据显示,工信部2020年累计巡查4.8万余款App,专项检查了200多款App。今年以来,公安部依托网民举报、巡查发现,依法处置了7000多款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App。可见,问题App占比很大。因此,监管部门除了依法处置之外,应借助推广“App安全认证”的机会,加紧建立一套安全保障机制,促进App生态环境得到净化。
目前,“App安全认证”自愿申请原则,并非强制性原则。随着安全认证的权威性地位得到市场认可,未来会有更多企业申请App认证。
通过加强跟踪监管措施,与信用机制、司法处罚等关联,可发挥认证机制优胜劣汰的净网效力,让用户更放心地使用安全App。
(摘自《北京青年报》 本文作者:王桂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