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块建模方法在虚拟变电站模型构建中的应用

2020-11-16 06:56何志红徐德会孙会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0年9期

何志红 徐德会 孙会

摘要:本文探讨了分块建模方法,研究了分块建模方法的应用要点,以期提高虚拟变电站模型的合规性,为实际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分块建模方法;三维变电站模型;模型纹理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20)09-0084-03

0 引言

现阶段,社会的经济发展已经离不开电能的持续供应,发电站工作状态的可靠程度,也将直接影响到区域供電质量。在科学技术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在变电站施工前建立虚拟变电站模型,已经成为主流趋势之一,这也是在前期规避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将分块建模方法应用到虚拟变电站模型的建立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快模型的构建速度,而且对于提高模型构建效果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1 分块建模方法概述

所谓分块建模方法是指将待建模型结构进行细致分类,按照模块分开建立的方式来完成建模工作。在实际应用中,该建模方法具备以下应用优势[1]:

(1)细致化程度高,相较于传统建模方法,分块建模方法在应用阶段,可以在完成模块分类后,对于某一模块内容进行细致化梳理,最后通过模块之间的节点关联在一起,提高了分模块的服务性能。(2)便捷度高,分块建模方法的应用,能够简化变电站建模步骤,使整个建模过程的便捷性得到提升,从而加快了建模效率。

2 分块建模方法的应用要点

2.1 选定建模模型

变电站电气设备种类多,模型的精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沉浸度和质量。考虑到现实中人们对安全性要求更高、电力系统自身发展速度快,结合当前变电站实际状况,以及设备更新速度,进行变电站模型地选择。确定好变电站原型后,为对变电站有整体全面深入的理解,以及对变电站建模及功能开发有全面认识,模型搭建及功能开发期间多次对变电站进行实地勘测,搜集变电站各电气设备信息,采集设备型号、图形、尺寸,搜集变电站常见故障,故障类型、影响范围和故障状况,取得变电站总设计图的使用权限及各电气设备的CAD图纸资料等。通过对阶段性成果分析汇总,明确了开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软件选取、方法研究和设备更新等问题,确定了依据各电气设备工作机理,将各种设备分为静态、动态两类模型,静态、动态分不同层建模,静态模型主要包括控制楼地面、无功补偿和绝缘支柱等;动态模型包括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等,便于后期处理及动画制作[2]。

2.2 三维变电站模型

完成建模模型的选择工作后,进入到了三维变电站模型的构建环节,借助分块建模方法进行处理时,需要做好几点内容[3]:(1)做好建模分块工作,在该环节中,可以将模型分为三个大类,分别是110kV供电系统、35kV供电系统和主变压器与总坪系统,不同大类还可以进一步进行细分,如110kV供电系统又可以分为断路器模块、避雷针模块、设备布线模块、出线和杆塔模块等。(2)做好建模软件的选择工作,结合目前的应用情况,使用较多的建模工具为3DS MAX软件,将各类别电气设备图纸导入到3DS MAX软件当中,对于数据参数进行存储,这也是建模的基础数据。(3)在三维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借助分块建模方法,对于每一个分支模块进行建模,随后归类到对应的大类别模块中,最后再汇总得到整体的建模方案,做好模块连接时的节点处理工作,从而提高三维变电站模型内容的可靠性。

2.3 电气设备模型

在具体建模过程中,需要明确几点应用内容[4]:(1)明确建模框架,对其进行处理时吗,会使用到CAD图纸,将各类别电气设备图纸导入到3DS MAX软件当中,对于数据参数进行存储,这也是建模的基础数据,随后根据空间结构分布情况,对其进行建模,确定各模块内容后,最后进行拼接,得到完整的电气设备模型。(2)搭配恰当的建模方法,除了分块建模方法外,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借助其他建模方法来辅助建模工作的推进,如长方体建模法、管道建模法等。(3)做好“组”功能的应用,所谓“组”功能是指将模型拆分为若干个“小组”,结合实际情况,小组可以进行拼接和拆分,以便于后续修改时所需。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搭配实例建模法进行使用,从而提高模型内容的可靠性。需要注意的是,电气设备中存在许多的小部件,如小螺丝、连接节点等,对于这些构建可以选择不建模,在确定整个结构模型可行性之后,对其进行贴图处理即可,从而起到节约建模时间的作用。

2.4 模型纹理数据库

分块建模法在模型纹理数据库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1)做好模型纹理的分类工作,在之前的章节中已经提到,变电站中存在着许多的电气设备,不同类型的电气设备,其使用的材料、结构外形、结构尺寸、运行功率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对此在对材料方面进行数据库建立时,可以将颜色作为分类依据,例如,变电站使用到的支柱结构,主要是以银色为主,绝缘套管主要以古铜色为主等,这便是用于分类的依据之一。(2)根据分类结果进行纹理的制作,该过程需要对多种类型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来辅助工作的进行。对于整理的图片,利用PS、3DS MAX软件、Unity3D进行处理后,可以将其导出进行下一环节的处理。

2.5 模型组装过程

分块建模法可以将结构划分为若干个“组”,对各小组内容进行分开建模,完成各“组”内容的建立后,进入到模块组装环节。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参照变电站总规划图纸上标记的内容进行,这样可以对模型结构的相对位置进行精准定位,同时对于不合规尺寸进行处理,使其可以满足相应的应用需求。完成模型结构的组装工作后,进入到了布线工作,虚拟变电站中拥有着许多的电气设备,对此其分布线路的复杂程度也较高,如何确保布线合规性也是模型组装阶段的重要环节。对此在实际处理中,会利用分层编号法对其进行处理,将线路完成统一编号后,再进行布线,根据编号对接关系完成布线,从而提高模型组装结果的可靠性。

2.6 动画开发过程

在虚拟变电站模拟运行过程中,需要借助动画开发来实现,现阶段常用的建模方法主要有简单程序控制开发、动画制作与程序混合开发两种方式。对于一些比较容易制作的内容,如物体的简单移动、单独物体的旋转等,此类内容只需要借助引擎结构就可以完成动画的开发制作。对于一些动作比较复杂的动画内容,如多个物体进行不同操作,那么在对此类动画内容进行制作时,需要借助3DS MAX软件和Unity3D软件来完成动画制作,同时还需要搭配着相关的应用程序,以此来实现动画开发功能。

2.7 模型的导出

完成上述额工作内容后,进入到了最关键的一步,那便是进行模型的导出,但是在该步骤执行之前,还需要对模型进行处理,具体的处理内容如:(1)重置变换,虚拟变电站模型在建立的过程中,会涉及到物体旋转、移动等内容,完成操作的物体其坐标也会发生一定偏移,并且会和世界坐标形成夹角,而重置变换工作便是将这些夹角进行消除,使其恢复到世界坐标状态。(2)调整中心轴,完成重置变换工作,使坐标恢復到世界坐标后,需要对模型中心轴进行调整,使其可以恢复到标准线状态,法线的调整与之保持一致。(3)对于一些特殊问题进行处理,如模型不对称、模型背面消隐等问题,此时也需要按照要求对其进行处理,修正错误参数,并对缺失参数进行补齐,以此来提高导出模型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虚拟变电站建模过程中,会使用到许多的建模方法,分块建模法的提出,能够简化建模过程的应用流程,加快模型的构建速度。同时还可以细化每个模块的建模内容,提高模块内容的合理性,这提升了导出模型的可靠性,为后续施工计划拟定提供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 胡平,吴斌,郭力,等.基于虚拟变电站的末端配电网光储协调控制方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9(4):629-636.

[2] 王豪.500kV变电站虚拟现实仿真系统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

[3] 杜娟,邓昭辉,赵海,等.虚拟现实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开发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3):228-231.

[4] 王廷凰,简学之,刘子俊,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智能变电站运维培训系统的实现与应用[J].南方电网技术,2018(10):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