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人称著华章

2020-11-16 06:07祝振全
广东教育·高中 2020年10期
关键词:浙江人所欲室友

祝振全

2020年的高考硝烟还未褪去,2021年的高考备战已经“磨刀霍霍”了。众所周知,每年的高考都备受关注,尤其是语文学科中的作文,更是过尤而不及:大街小巷议论纷纷,头条报刊不遗余力,甚至生发无数有关写作锦囊妙计的书籍,欲以受到青睐。为了让众多考生在备考中能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以此提高考场作文分值,笔者结合近20年的作文教学和写作经验,分享给各位高三学子一个小小的实用妙招,即用好人称,著写华章!

一、“我”自横刀向天笑

“人背信则名不达”,文悖真则意不远。——用好第一人称:“我”或者“我们”,其真正的好处就是真实,作者可以直接叙述,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性,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同时也能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内心想法。

先看一段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显然,“亚圣”孟子为了阐述“义”的重要性,不惜把自己——“我”置身文段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告诉“我”鱼和熊掌是不可得兼的,只有舍鱼才可取熊掌,以此得出也只有舍生才可取义的道理。这种“情理式”论证说理,真实而有效,读完之后,让人不得不为之信服,不得不为之点赞!

又如,一学生优秀作文《别走,我……我怕……》其中一段:“我的心瞬间像被割了一道口子。我恍悟:助人,是我一直以来的初心;让室友过得安宁是我作为一室之长的使命,这是我竞选室长时的铮铮誓言,怎就忘却了呢?我不能只想着自己,否则,有愧于自己的初心,也无法兑现自己的使命。同室三年,此刻才是彰显患难见真情的时刻啊。想到这里,我爬上她的床铺,一手握住她的手,一手拍着她的背。渐渐地,她的呼吸趋于平稳;而我,一夜无眠……”

是的,正因为文中的“我”明白了竞选室长的使命和初衷——助人,才会有如此真切之感觉——心,像被割了一道口子。“我”也才会爬上室友的床铺,如此真诚握手拍背,也才会当室友呼吸趋于平稳后,自己一夜无眠……如果换作其他人称来叙述与室友的不愉快事件,其味变也,其情变也,其感受变也,其真实的表达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再看浙江一考生满分作文《我很浙江》其中一段:“我很浙江。我的身体上刻着浙江特有的胎记,我的心里流淌着浙江的血液,我有青山般的坚强,我有绿水般的缠绵。我开拓着,创新着,更务实着。请相信我,必能塑造一个很浙江的自己,书写一个个浙江故事与传奇。在未来的岁月里,我要成长为一个很浙江的浙江人。”

读完此段,不难知道,恰恰因为“我”是浙江人,才会让人立刻感觉到浙江人的与众不同,浙江人真了不起,不由得为“我”是浙江人而自豪!看,浙江人有青山般的坚强,有绿水般的缠绵,包括骨子里流淌的血,这让浙江人由衷地骄傲!同时,又让人从“我”的想法中,解读到了浙江人是有志向的,有追求的,有梦想的,以及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我”为什么要成为“很浙江的浙江人”。

由此可见,第一人称“我”的选用,既有利于真情实感的抒发,又为论证说理铺平坚实路基,更为读者带去了十足的信任,这样的文章怎会不让人产生共鸣?又怎會不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呢?

二、为“伊”消得人憔悴

“比邻而居情似海”,文之共鸣皆自亲。——用好第二人称:“你”或者“你们”,好处就是能够将作者很自然地带入文章,引发读者对文章内容的思考,同时拉近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使人感到亲切。

如,一考生优秀作文《正视现实,趋利避害》结尾段:“如果你还习惯沉溺于幻想,如果你还习惯感情用事,请及时走出幻想与感情的漩涡,客观理智地看待人生境遇。无论是清风明月还是风刀霜剑,都不喜不乐,不惊不惧,在淡定和坚韧中看清缺点,寻求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你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看得出来,小作者在结尾处再次点题——“正视现实,趋利避害”的同时,把第二人称“你”置身两种假设之中,水到渠成地告诉对方:只有客观理智,才能走出幻想和感情的漩涡;只有正视现实,趋利避害,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说理不生硬,不刻板,不拘泥,更没有做作的嫌疑,似乎在与对方进行着很自然地沟通和交流,并以此引发对方思考,这样收束全文,行如流水,恰到好处!

又如,2017年一考生满分作文《在人间》其中一段:“多想在你的诗中读出一些乐观,或者为自己着想的东西来。你漂泊无依,还凭栏涕泗流,上天给了你悲天悯人的心肠,或许你本该如此,谁让你遇上了那个时代,心忧天下却报国无门。每一个流浪的人都有一个不安的灵魂。看到后人对你的评价说:‘你的贫困再闪烁发光,像一个圣者的烂衣裳,就是一丝一缕在人间。发光的灵魂在漂泊,时代再黑暗也不会让你有厌世的情绪,看着一个时代的由盛转衰,各种悲凉落寞也没压灭你的信仰。”

此段文字,读罢让人回味无穷!其最大功劳应归就于“你”。与“你”的对话,不漏痕迹,可见小作者文字功底不薄!读着读着,一个一个的“你”,似乎在向你走来,慢慢诉说;又一个一个的“你”悄然离开,凝神沉思。“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灵魂还在,“你”的信仰还在,“你”的精神还在,虽然“你”已作古!其实,在我们生活的新时代,需要更多的“你”出现,哪怕只有“你”一个!

文中近乎与亲人之间的交流,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反而更显亲切!所以,有资深高考阅卷人说:“作文,就是考生与写作对象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心灵之旅;而作文的批阅,就是考生与阅卷人进行的一次深层次对话。”

再如,重庆一考生满分作文《如你在远方》其中一段:“你说虞常谋反,兵变失败,牵连到你。单于派人召唤你受审讯,但你不愿背弃自己的国家,想要拔剑自刎,然而单于的手下救了你,还三番五次劝你投降,可你宁死也要坚持自己的气节。顿时钦佩你,你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大义,有着雄伟的胸襟和志向,这样的智慧与情怀,放眼望去,天下有几人欤?”

文段一上来,就用“你说”,让人一看,这哪里是在作文呢?简直就是一次彻头彻尾的真实情境对话!在对话中,自然带出“你”——苏武的气节,引出“你”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这种由浅入深地论证说理,即使有些唱高调,也合情合理。因此,“你”的作用不可小觑!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

“海阔天高鱼禽跃”,时空不限文旨别。——用好第三人称:“他(她)”或者“他(她)们”,好处就是自由,可天马行空,可游目骋怀,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灵活地公正地反映客观内容。

如一考生满分作文《让生命之花绽放》其中一段:“历览青史,满怀敬意;放眼今日,依然骄傲——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让人看到了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者。他脸上的皱纹,是岁月对他的洗礼;他的笃定,是时间对他的见证。87岁的他正是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他的一生与中国航天事业多个‘第一密切相连。在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了中国所有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了他的传奇。那份家国情怀在自信、自强的催生下,让原本平凡的生命开出了不平凡的花朵。”

的确,“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的成就是祖国的骄傲。对于“他”——孙家栋的评价,无论多好多大多高,都不为过!而且会让人认为,这一系列的“第一”头衔,也只有“他”才配得上!文中的这种事例论证说理,并未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从“他”脸上的皱纹,看到岁月的洗礼;从“他”笃定的性格,看到了一如既往的坚持;从“他”的成绩里,看到了坚不可摧的家国情怀。让人为之佩服得五体投地!

又如,湖北一考生满分作文《让内心没有异议》其中一段:“生活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值得一搏的棋局,在这黑白交错中,他们才能感到生存的意义。在官场上,有经天纬地、操弄时局的风云人物;在商场上,有叱咤风云、浮沉自如的奇迹创造者。他们的生活不可谓不精彩,纵使时代喧嚣,他们的光芒仍不可掩藏。”

一看文题,选择第三人称“他”或“她”,显然比较合适;从论证说理角度看,运用第三人称也自由灵活。所以,无论“他们”身处何地,身居何职,只要“让内心无异议”,可经天纬地,可创造奇迹,可光芒四射,生活便更精彩,生存便更有意义,生命价值便更高!

再如,浙江一考生满分作文《一扇门,千万路》其中一段:“……曾闻八年前山西某地的状元沦为街头流浪汉,记者采访他,他言自己不愿成为‘普通人,但也不知自己究竟想干什么,实在可悲。即使他迈入那扇门,他最后也会迷失在那千万条路间。反观比尔·盖茨、乔布斯,他们曾从世界名校哈佛、普林斯顿退学,追求自己的梦想。看到他们厌恶大学教育,可这恰恰是一个大学的成功之处,它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让学生瞭望未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条路。千万条路,一定有适合自己的一条,不必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那样只会迷失自我。只要认定方向,风雨兼程又何妨?”

世间道路千万条,关键在于“挑”!是康庄大道,还是羊肠小道,“你”“我”与“他(她)”相比较,用“他(她)”论证说理自明了。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身份,看“他”虽然打开大学门,但丧失方向又迷路;再看“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路,退出大学路,认定方向,最后走上了成功路。两相对比,优劣好坏自然显现,其作用一石三鸟:你知,我知,他(她)更知。所以,論证结果不言而喻,文段收尾顺势而为。

当然,一篇文章,如果能够把几种人称转换使用,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不同视角、不同角度看待和探讨一个问题,以至尽可能地达到全面而又完美,最后文成而旨远。不信你看,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最好例证。

责任编辑 廖宇红

猜你喜欢
浙江人所欲室友
冒死护友
猪一样的室友
钱江潮涌,浙江精神
AM NOTHING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说人坏话反被骂
我就吃一点
身边的“神回复”
考前紧张
失望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