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才
说到“巴铁”,国人无人不知,那就是巴基斯坦。卡拉奇位于巴基斯坦的南部,濒临阿拉伯海,是巴基斯坦的第一大城市,它的人口增长很快,1980年还只有500万,到2018年增至1816万。卡拉奇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深水良港。我因航海工作关系,曾多次到过这座城市。
巴基斯坦与印度、孟加拉国原为一个国家,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曾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英国实施印巴分治,同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布独立,1956年3月23日成立现共和国,全称为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1971年12月26日,东巴基斯坦宣布成立孟加拉国。
卡拉奇港
据史料记载,卡拉奇在18世纪初期仅是一个小渔村,因印度商人从事通商贸易才得以发展,被英国占领后,成为信德政府所在地和军事中心。1947年到1959年,卡拉奇曾作为巴基斯坦首都,后来巴基斯坦迁都远离沿海的伊斯兰堡,卡拉奇由此成为“旧都”。
卡拉奇港可同时停泊数十艘万吨级大型船舶。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中巴两国商贸往来频繁,中国远洋船舶经常出入这个港口。港口大门外就有出租车和高轮马车,掏上3美元就可以坐出租车到市内的任意一个地方,但要乘高轮马车就要花5到7美元了,因为高轮马车是仿造英国皇家马车打造的,象征着尊贵,所以价格就高了。这里的公交车很有特色,都是花花绿绿的外观,用“汽车万花筒”来形容比较贴切。
遠眺卡拉奇
卡拉奇市内马路两旁是四季常青的棕榈树,中心高地的绿树丛中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巴基斯坦国父穆罕默德·阿里·真纳的巨大寝陵,它通体洁白,庄严肃穆,在阳光下银光闪闪。大小清真寺同市政厅、议会大厦、总统府,以及港口信托大楼等建筑物交相辉映,各种集市热闹繁华。上世纪80年代,中国流行皮装,我们经过反复比较,发现卡拉奇的皮装比国内便宜。那时,我们在卡拉奇打车无需问路,出租车司机就会主动将我们送到中国海员经常光顾的几家皮装店。
卡拉奇最让人流连忘返的还是风光旖旎的海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山兹皮特和克利富顿海滨公园,那里游人如织,是游泳的理想场所。
我们初来乍到时,看到当地人张口就“吐血”,还以为是得了什么传染病呢,后来才弄明白,当地人有嚼槟榔的习惯,槟榔汁是红色的,吐出如血一般。
卡拉奇港锚地鱼多,鲨鱼也多,这种被称为“鱼中之王”的庞然大物经常会气势汹汹地来,大摇大摆地走,惊得别的鱼群一哄而散,几十分钟乃至个把小时也不再来。对付鲨鱼不像对付陆地上的哺乳动物那样能杀一儆百,鲨鱼可不怕,今天你钓上一条,明天它们照来不误。
一天晚上,锚地风平浪静。晚饭过后,钓迷们在甲板上各自找好钓位。这里鱼多,人人都想大显身手,无奈白天要干活,急得那些工作任务压身的船员手心直痒痒。眼见大家把一条条海底的鱼拎出水面甩在甲板上,海面突然出现异状——天没黑透,离船不远的海面上突然出现一道波澜,浅水处的一群浮鱼突然跃出海面,慌乱逃窜。有经验的船员一眼就看出来了,准是大鱼来了!但大多数人认为可能是箭鱼,因为中午就有人钓上来过,有1米多长,不算大。然而,等那大家伙游到近前时,所有人都看清了,是一条大鲨鱼,从头到尾足有3米多长,并且十分敏捷,很快游走。经验丰富的船长说它还会回来的,他叫看热闹的大厨去厨房取了一把挂猪肉的大铁钩子,系上一条比大拇指还粗的尼龙绳,挂上一条1千克重的鲅鱼,放到海里。船长说这叫愿者上钩,有人则揶揄船长,说这是异想天开。十几分钟过去了,不见鲨鱼的踪影,海底的鱼群又游回来了,大家又开始上鱼了,船长也没去管那根尼龙绳。一个小时后,天黑了,甲板上的灯也亮了,水手长又找来几个移动的照明灯挂在船舷上,用以诱鱼。果然,那条鲨鱼又出现了,它在大家的视线内慢悠悠地转了一圈,又潜了下去,消失不见。不一会儿,就见船长身边的那根尼龙绳绷紧了,船长丢掉手里的手把线,一拉尼龙绳,哪里拉得动?这样硬拉容易脱钩,水手长又找来另外一条尼龙绳,在大家的协助下,两条绳子对接绑好后,就开始放绳子。绳子长了,就可以跟鲨鱼拉锯,目的是将它遛乏。大家都不再钓小鱼了,全部听船长指挥,在他后面拉住绳子,船长叫大家放,大家就放,叫大家收,大家就收。水手长则指挥水手赶紧放下船吊,找来卸货的网兜。几番人鱼拉锯后,鲨鱼招架不住了,被拉到船舷边,水手长指挥开吊车的水手将网兜放至水下。经过反复多次移动,鲨鱼终于进入网兜,水手长一声令下,网兜被吊起,这条大鲨鱼正好落进网里,这下它纵有千钧之力也无计可施了。这家伙几次挣扎都没得手——大铁钩子正好挂在鲨鱼的鳃上,它无计可施。
夜钓大鲨鱼,让全船人归航途中有鱼肉可吃
这一晚上,不少人帮大厨肢解鲨鱼入库。那个航次,除了钓到这条200多千克的大鲨鱼外,还有几个船员钓到几千克、十几千克的小鲨鱼。回航途中,全体船员吃了好多天的鲨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