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昕
摘 要: 本文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分析线上直播教学存在学习平台较多,直播技术和部分施教环境不太理想;直播教学时间偏长、作业量偏大,课程之间缺少协调;教师多注重课程内容传播,对线上教学方法及学生心理情感关注不够;学生的学习环境不良、自律性不足影响学习效果等突出问题,并从学生视角提出建议,以丰富对线上教学的多视角关注,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 网络教学 直播教学 学生视角
一、引言
新冠疫情打破了常规的教学节奏,2020年1月以来,教育部先后发布多个文件,要求各高校积极开展在线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进度和质量。线上教学对教学平台功能与网络稳定性、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各高校积极响应并组织完善线上教学,现有研究大多从教学管理部门或教师视角关注线上教学问题。本文从大学生的主体视角反思线上教学,尤其是线上直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生视角提出建议,以丰富对线上教学的多视角关注,实现教学相长。
二、大学生视角下线上直播教学存在的问题
疫情防控背景下笔者所在学院95%以上的专业课程采取了语音直播的形式,诚然,直播教学是最接近线下课堂教学状态的教学方式,落实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但鉴于网络教学中师生处于隔空分离状态,线下课堂的教学策略和内容难以复制到网络教学中,学生学习质效较难把控,线上语音直播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教和学的效果。
1.学习平台较多,直播技术和部分施教环境不太理想。
以笔者所在的翻译专业为例,本学期共开设了九门课程,教师们采用了钉钉、腾讯课堂、腾讯会议、智慧树等六个平台进行线上直播教学,有的一门课程还同时使用多个平台,特别开学初,学生对课程和教学平台都不熟悉,常常搞混课程直播平台,甚至造成在不同平台误传误发信息的情况。为配合教学几乎每门课教师在直播平台之外又新建了各类QQ和微信教学群,但因各类群太多,老师发相关信息时常常遇到学生列队刷屏回复,以致不少同学不堪信息之扰直接屏蔽了群消息,导致经常遗漏甚至错失一些课程的重要信息。直播过程中有的平台技术支撑不够,出现卡顿情况;有的则属于教师信息技术水平障碍,尤其老教师在使用直播平台初期常有误操作、直播画面不流畅、共享屏幕跳出小广告的情况发生;少数教师的施教环境不够安静,有时会有家人特别是孩子的吵闹声切入。
2.直播教学时间偏长、作业量偏大,课程之间缺少协调。
虽然所有课程按照线下课表时间安排线上直播,但是因为缺少线下师生现场交流、互动,线上直播教学节奏普遍较快,相同时间内教学内容大大多于线下授课的信息量。教师对于线上教学效果存疑,总希望通过线上多讲、课后多练的方式弥补线上教学的不足,导致作业量激增,特别开学的最初几周,作业量几乎是平时在校的几倍。因为疫情防控影响,教师线下交流和开展教研活动的次数相对锐减,整体感觉授课教师间缺少沟通交流、课程间缺少协调,每位老师都本着自己所授课程至上的原则,大量布置学习任务,忽略学生要同时学习若干门课程的事实。大量的作业要赶制,导致学生不能认真对待学习任务而采取敷衍的态度,只重数量完成而忽略质量的提高。
3.教师多注重课程內容传播,对线上教学方法及学生心理情感关注不够。
线上教学中大量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导致教师工作量大增,客观而言教师非常认真敬业,但因为师生处于隔空分离状态,学生学习状态较难把控,线下课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经验在网络教学中很难复制和适用;又因为仓促上阵,教师普遍把网络授课看做临时行为和权宜之计,授课过程中普遍缺少对线上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关注,特别是教学互动性缺失,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即便是语音直播,多数时候也是“老师干巴巴地讲、学生静悄悄地听”的状态。在网上教学新环境下,师生依然习惯“教主学从、以教定学”的传统模式,依然遵循师生的传统教学角色,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不积极。
线上教学中,教师多关注授课知识目标的实现,对学生学习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实现关注不够。具体表现在对疫情之下学生长期宅家的学习压力、心理压力,对学生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科学精神的培养及核心素养的培育、关注有待提升。
4.学生的学习环境不良、自律性不足等影响学习效果。
首先,部分学生受家庭条件的限制,缺乏独立、安静的上课环境,易受外界干扰,影响学习效果。其次,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居家长达数月,造成生物钟紊乱,每天连续、长时间地线上听课后,常视力下降甚至感到精力不济,客观上导致反应速度变慢学习效率降低;有的同学白天连续学习后,夜间便报复性娱乐,第二天甚至躺在床上昏昏欲睡地听课,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再次,线上教学没有了线下课堂中老师随时随地的督促、同学间的相互监督和竞争的群体性压力,加之线上听课相对单调,部分自律性差的同学便经常“开小差”甚至逃课。大多数课程中老师因考虑授课平台的卡顿问题不要求打开视频听课,不少学生便会在上课期间刷刷空间或朋友圈,更有甚者利用电子设备登录平台貌似正常听课,其实并未就位。如果没有足够的自控力,网上纷繁的信息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表面似在学习,其实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如果课程学习内容太难会造成学生自主学习不力,产生挫败感,进而影响学习主动性。有的线上课堂,老师较随和或管理不严,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学生便会把随时发表看法、点赞、接话等网络习惯迁移到网上学习中,致使教师所讲内容被一些无效信息解构或覆盖,授课内容碎片化,影响顺畅地习得和理解课程知识。
三、学生视角下改进线上直播教学的建议
1.选择稳定统一的教学平台,改语音直播为视频直播。
所有课程资源和教学平台都应为教学效果服务,既没有完美的模式,又没有完美的工具,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科和学生特点选择教学直播平台,从实践来看建议选择钉钉、腾讯会议等稳定性较高的网络平台开展直播教学。集中使用统一的教学平台,方便师生操作使用,便于师生共同开发和深挖软件功能;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并加强督导和技术指导以便增强教学效果。
建议在直播教学中尽量改语音直播为视频直播,倘若只是听着教师不露脸的“填鸭式”讲授,看似新颖的直播教学形式因忽视互联网思维中的“强调参与、注重体验”等用户思维,效果会大打折扣。通过视频直播的线上课堂能够面对面清晰地看到老师、同学的神态和表情,互动更直接顺畅,现场感更强;视频出镜有利于师生注意力“聚焦”并随着课程内容变化不断“调焦”,便于对教学活动形成监督和约束,有利于提高教和学的质量。
2.直播教学时长应适宜,加强教师间、课程间的协调。
线上听课的相对单调易产生疲累感,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充分“留白”,学生不喜欢教师整节课不停地讲解,更不喜欢教师对网络上随处可查的知识内容简单重复。建议教师设计好在线教学时长,讲解尽可能“画龙点睛”,并调整讲课速度,方便学生在另一端记笔记;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建议每次直播尽可能留给学生探究思考和互动讨论的时间,不断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另外,教师之间加强沟通协调,课程之间加强联动。一是课程设计时通盘考虑,避免课程群之间的交叉知识点多次重复地在不同课程中被讲解,应有所侧重地提高效率;二是网络教学中的作业量要通盘考虑,不能各科老师本着本课程至上的原则各行其是,一味地增加作业量并不会取得等值的学习效果,相反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建议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随时收集学生网络学习的反馈,并本着增强学习效果的原则真正重视和落实这些反馈。
3.教师充分发挥“传道、受益、解惑”的角色优势。
线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眼神、表情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把握教学进度,反复讲解教学难点重点,便于学生消化吸收。线上课堂师生无法面对面接触,若非学生集中提问,教师不易发现学生的疑难点,难以及时有效地答疑解惑。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线上教学模式更应注重和加强学生的有效参与,更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合理引导。比如,疫情期间教材大多未能发放,因教材的使用限制,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难度大,建议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学习目标传达给学生,当一个知识点、一节课或一个章节结束时,单独制作一张思维导图PPT用于总结,在下次上课前,可以用这张PPT对上次课内容进行复习强调,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回顾和巩固。教师还可以从课前预习、课堂授课、课后作业等多环节设置互动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引导,如,设置课堂抢答、头脑风暴、快速投票、随机点名、小组讨论等实用、灵活的线上课堂互动小技巧帮助增强教学效果。
其次,直播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引导。线上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影响不如线下课堂那么直接和强烈,因此教师更需抓住课堂机会,不仅要传授学业,更要对学生的“三观”进行引导,对学生在疫情下的不适、困惑甚至惶恐进行疏导。虽然线上互动交流缺乏线下交流的情感和温度,但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00后”学生线上交流比面对面交流思路更活跃,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多引导学生发言交流,发现学生的思想新动向。
4.多管齐下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強化主体性意识。
线上课堂教师备课的认真程度、授课的投入程度、讲解的热情程度等,均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除了发挥任课教师的带动线上学习气氛、课后学业督促的主导作用外,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等也要通过网络会议、班级群、个别谈话等途径和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督促,各级学生会、学生社团发挥自制自动的优势,通过学长经验分享、讨论、答疑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强化主体性意识。学生要主动寻求提高学习效率的办法,比如,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规律作息,远离电子产品干扰,和同学组建学习小组等,总之通过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确保学习目标的实现;上直播课时,建议要有类似线下上课时的仪式感,整洁着装,正襟危坐,确保上课效率。
学生家庭要尽可能创造独立、安静的学习空间,孩子学习时不干扰;学习之余多督促孩子锻炼身体、常和孩子交流聊天,及时掌握学习动态和思想动态。尤其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大部分时间居家生活,面对社会风险和各种网络言论,父母更应做好示范,特别是在公共精神培育、科学素养涵化、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等方面给孩子及时良好的引导。
四、结语
疫情必将过去,线上教学将是未来发展趋势,疫情背景下的网络教学会进一步推动网络技术、信息化建设、师生信息化素养培育等各项工作的深化。只有师生共建、教和学双方互动才能真正增强网络教学效果,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学校和教师多倾听学生的声音和对网络直播教学的反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实现教学和教育目标的有效工具,而非只是疫情之下开展教学的权宜之计。
参考文献:
[1]关少化,范爱玲.线上教学的教与学屏障及其突破[J].北京教育(高教),2020(5):55-57.
[2]康小江.线上教学的痛点和策略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5):166-168.
[3]赵兴隆,于兴业等.疫情防控背景下提升线上教学效果促进学风建设[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59-64.
[4]刘燚,张辉蓉.高校线上教学调查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20(3).
[5]王俊虎.疫情防控时期高校本科线上教学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7-22.
[6]张超,吕淑云.疫情期高校线上教学质量保障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学,2020(9):32-33.
[7]叶崇凉.疫情下线上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计算机教育,2020(5):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