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5G对于行业的意义在于与社会各行各业的充分结合,可通过5G的赋能,实现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提升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质量和效率。可以说,面向垂直行业的拓展,5G系统正在构建全新的端到端能力,以适应需求差异化和碎片化的行业特征,通过全新的空口能力、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来满足垂直行业应用场景的灵活、快速的部署要求。面向运营商市场的挑战,运营商自己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模式也需要转型与变革,除加强自身研发资源外,还需明确思路,在垂直行业应用的平台和生态建设方面提前布局,利用社会资源加快5G应用的发展。所以,哪一条才是适合之途,在5G网络环境下,运营商的选择其实不少。
产业互联网的潜力
在4G升5G的过程中,机遇更多,参与者也更多。5G的参与者除了运营商和普通的终端消费者,还有许多产业端的企业参与,运营商、设备商、终端厂商,都在占据5G阵地。业界普遍认为,5G的发展趋势将从消费互联网的转向产业互联网。从应用的时间段来讲,短期内,5G会先渗透到消费互联网。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中,中国已有197款5G终端获得了入网许可,5G手机累计出货量超过8623万部。预计到今年底,这一数字将突破1亿部。这意味着C端已呈现普及的势头。
在演进的过程中,消费互联网是5G发展的基础,产业互联网则是价值承载。在中后期,5G应用将会加速向产业互联网服务延伸。具有高带宽、大连接和低时延的5G将打破行业诸多技术壁垒,为产业互联网企业的数字化、互联化等技术发展铺路。
前不久,5G R16版本冻结为产业互联网带来利好消息。作为5G第二阶段标准版本,R16主要关注垂直行业应用及整体系统的提升。5G的大连接、低时延特性在标准层面得到了巩固和优化,能够推动产业链围绕新的标准研发新的设备和应用。政务、工业制造、金融、交通等领域将率先启动。在政务领域,到2022年,全国60%的政府部门将部署人工智能应用,以数据驱动政务决策精准化和百姓体验提升;在工业制造领域,预计到2022年,中国25%的制造企业将利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平台创建新的生态系统,使50%的流程自动化;在金融领域,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有45%的银行部署自动化风险治理应用,用于提高运营绩效,降低人工运营成本;在交通领域,预计未来5年内,车企以及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将商用L4和L5等级的自动驾驶技术。
毫无疑问,5G的产业互联网业务蕴含着巨大商业价值,作为信息技术的变革者,运营商的机遇更多,同时市场也对运营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网络上行增强方面,5G需要利用高低频结合的方式,通过动态频谱、共享频谱技术,提升其上行能力,促进5G网络与行业应用的落地。在切片网络规划方面,需要充分满足各行各业的应用需求,运营商为行业提供的切片需要进行端到端规划,根据行业的需求设计多个参数和方案。而商业模式方面,构建产业互联网商业需打造互利共赢商业模式,除了运营商,市政部门、电力部门、企业、融资租赁、金融机构等更多角色,也跑步加入5G生态的建设,借助5G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消费互联网服务商、基础设施运营商等,将在底层上形成新的利益同盟,打破之前格局上割裂的局面,形成新的商业价值体系模式。
5G演进的客观意义
回顾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历史,1G、2G解决了在移动中打电话的问题,3G、4G着重解决了快速上网和看视频的问题,而5G则第一次把重点转向了对垂直行业市场需求的支持,面对差异化和碎片化的业务需求,5G通过全新的空口能力(低时延、高可靠等)、服务化的网络架构、端到端的网络切片、和移动边缘计算,将进一步深度赋能垂直行业应用。
对于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人们总是期望着出现一种或者多种杀手级的应用来支持网络的大规模发展。但是从3G开始,我们就发现所谓杀手级的应用很难提早预测到,也很难像当年的话音和短消息那样再出现,所以5G网络的建设和发展更应该致力于构建基本的网络能力开放平台,通过网络能力的开放,让更多的合作伙伴去围绕5G的业务进行创新和拓展,构建一个多赢的生态体系,联合培育和孵化新的业务、应用和新的商业模式,通过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加速5G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实现5G网络能力的变现,以及5G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5G第一次将服务的重点转向了垂直行业,所以从5G研发之初,业界就对5G需要覆盖的应用场景达成了共识,即包括增强移动宽带(eMBB)、低成本低功耗的大规模连接(mMTC)、超高可靠性和超低延迟通信(URLLC)。针对上述应用场景,ITU-R和3GPP详细定义了相应的性能需求,例如, 20Gbps的峰值数据速率、0.5ms空口傳输时延、比4G提高五倍的频谱效率、每平方公里千兆的连接密度、每平方公里10Tbps的业务密度、以及100倍的功效提升等。为了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期望5G具有极低成本特性,每比特性价比能提高1000倍。
5G标准的第二个版本(Rel-16),对5G网络的性能和能力进行了持续的优化和提升,拓展支持更广阔的垂直行业应用。一是解决5G网络的个性化问题,如5G远端基站的干扰管理、高频无线回传(IAB)、大规模天线增强、终端功耗的降低等;二是增强垂直行业应用,如面向低成本、中高速率的物联网,进一步增强V2X、URLLC和IIoT应用;三是深度挖潜5G网络能力,包括5G空口定位、大数据采集与应用等新能力。与垂直行业赋能相关的能力增强包括实现米级定位、通过终端节能、移动性增强、5G车联网V2X等方面。总体而言,Rel-16技术演进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5G网络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扩大5G产业规模,更好地赋能各行各业转型和能力升级。
5G Rel-17标准会引入面向垂直行业应用的进一步能力提升,如车联网V2X增强、工业互联网IIoT增强、空口定位能力增强、NTN空天一体通信等;另一方面,Rel-17标准也会考虑新增一些新的功能,来满足新场景下的新需求,使得5G网络功能更加完备、网络性能更加稳健,比如支持更高速率要求的大规模物联网(mMTC)解决方案、经量级NR设计、简化的多播广播传输(MBMS)、无线网络切片增强、公共安全等等。
总之,从5G新空口的标准发展可以看出,5G系统对垂直行业的支持正在不断完善和增强,必将能够更好地支持5G与垂直行业应用的结合。所以,未来5G网络需要构建一个网络能力开放的平台,通过标准的开放API,把网络能力提供给第三方调用,用于生成其自身的业务和应用,通过收入分成的形式实现共赢。5G网络可以开放的能力范围非常广,可以是传统的一些核心网的能力,如短信生成等,也可以是更广泛的用户泛化和统计信息等,还可以是无线侧的位置能力、云平台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等等。通过这些能力的开放,可以大大降低业务创新的门槛,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5G的业务和应用的创新当中,带来5G业务的快速发展。
垂直應用的深度考量
提起5G规模商用,就不得不提到业内人士一直在讨论的5G杀手级应用。我们通常上说的5G杀手级应用主要是面向个人消费市场来说的,类似于短信、电话、微信、直播这种拥有庞大用户群体的应用,但也需要继续去培育和摸索。而面向垂直行业市场,由于各垂直行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行业与行业之间的需求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应用很难得到全部市场的响应,很难爆发出类似于个人消费市场规模的杀手级应用,需要逐行业的突破,聚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毕竟,传统垂直领域的发展模式是“烟囱式”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和行业壁垒,很多领域是运营商之前没有尝试过的。在5G时代,由于垂直行业市场的碎片化和业务需求的差异化,传统的2C的模式很难复制到垂直行业。如何核算成本?如何定价?如何满足差异化的业务和部署需求?如何拓展用户?运营商现有的运营和管理体系如何适应2B市场的变化?这些都是运营商正在面临的挑战。
以传统的专网方式去满足垂直行业的个性化需求存在用户规模过小、成本过高的问题。5G时代,这种模式需要改变,这是5G和4G不同的地方之一。差异化的服务必须要有灵活的网络支持,能力也要灵活地部署,通过和庞大的个人用户群去分摊建网和维护成本,才能降低运营商的网络部署成本,构建运营商解决方案的竞争力。
所以,利用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等技术来实现公网的“专网化”应该是运营商的服务垂直行业的首选解决方案,在必要的场景下,可以以物理专网为补充,满足差异化和碎片化的市场需求,这样整个业务的发展才会成本可控,快速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在企业用户和垂直行业的拓展上,运营商未来的方向是开放网络能力和做平台,但仅仅发动运营商自身资源去开发新业务是不够的,需要将各行各业的应用开发者动员起来,因为他们更接近企业和垂直行业的需求,更有创新的思维和基因,结合运营商的网络能力开放平台和统一的API接口,去开发和创造适合企业级应用和垂直行业应用的第三方5G应用,围绕运营商的5G网络这样一个“智能硬件”,运营商的能力开放平台上就会聚集大量的5G“应用软件”,供垂直行业按需使用,在这个过程中三方的商业模式就可以在应用订阅和下载中形成。
面对上述挑战,除运营商自己布局相关业务的开发、拓展、运营和管理上的转变之外,运营商还需要在几个方面布局:一是尽快构建端到端5G网络能力,通过5G网络的全新能力和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相结合,实现对差异化和碎片化的垂直行业需求的支持;二是构建5G网络能力开放平台,将运营商网络的各种能力开放给第三方使用,鼓励更多的应用开发者基于5G能力去开发和创造创新的业务;三是构建面向垂直行业应用的APP Store,并以此为支撑,构建网络运营商、应用开发商和应用使用者的生态系统,实现网络能力、应用工具和被服务对象的多方对接,创造多赢的商业模式。
智能终端的TV生态机遇
面对复杂的5G业务,如何实现网络和业务的快速部署是运营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过去我们多次谈到,5G电信云网络流量随网而动,资源利用不尽合理,如果能够基于流量动态调度网络,资源利用率就会大幅提升。
5G+AI在各垂直行业大规模应用的时代已经来临,Pay TV产业也会紧密跟随技术发展的趋势,通过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引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比如,5G Live TV丰富了直播手段,而AI技术在终端产品的应用提升了用户互动效率。从整个TV生态系统的组成来看,终端产品是系统中新技术敏感度最高的组件,能够高效引入吸收新技术,引领产品持续创新与升级。在技术飞速发展的5G时代,多媒体终端也面临着产品竞争的挑战和技术升级革新的良机。从传统的单向广播演进到双向式互动是第一次飞跃,用户从此拥有了点播及选择回看节目的自主权。而且,以多媒体终端承载的Pay TV解决方案拥有生态与体验上的优势,使Pay TV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强化OTT蓬勃发展的业务,在产业中取得先机。比如智能化交互。AI技术近年来迅猛发展,在各个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为生活带来便利。通过AI技术,未来运营商可以围绕着智能媒体终端打造全屋语音组网控制的智能家庭,更好地服务客户并提升用户粘性。
比如沉浸式体验。画面的分辨率与帧频的增加能大幅提升用户的观看感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在全球范围内4K频道已经大规模开播,8K直播将会在今年的东京奥运会大规模展开,高质量的媒体资源能够吸引更多对画质要求高的用户。
至于扩展化业务,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智能媒体终端能够有效拓展运营商的业务范围。从硬件上智能媒体终端能够通过内置的Wi-F,i 蓝牙,USB接口进行扩展,增加与智能家居的互动功能,使娱乐中心升级为家庭的智能控制中心。智能媒体终端拥有开放的操作系统,能够集成多种OTT流媒体业务,大大拓展了Pay TV业务范围。
写在最后
5G网络的复杂程度和灵活性远高于2G/3G/4G 网络。面对网络每时每刻都会产生的大量告警,运营商需要提供故障定位工具包,打破了网络维护的黑盒。通过配置一致性检查、端到端路径探测、以及漏洞扫描等技术和手段,结合故障自动诊断和恢复程序,将潜在的故障形成自动闭环,提升运维效率。同时,业内的共识在于,4G催生了短视频、自媒体、移动支付等To C业务,如今5G在远程医疗、车联网、工业物联网等依赖高带宽、低延迟的无线通讯技术的To B业务领域异军突起,值得关注的重点必然与以往的C端业务不同。换句话说,5G是产业互联网的时代,个人端应用将迎来全新的模式,同时5G网络在终端的广泛应用将推动全社会发生变革。现在,R16的标准冻结更为5G To B市场带来利好消息,新的5G数字化业态将正式得以构建。适合之途,对于运营商而言,选择颇多,挑战也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