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深部多发脓肿26例临床分析

2020-11-16 01:35吴润坤符士楠杨礼明陈振清
吉林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脓腔脓肿颈动脉

吴润坤,符士楠,杨礼明,陈振清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广东 肇庆 526000)

颈深部脓肿(Deep neck abscess,DNAs)为颈深部筋膜蜂窝织炎形成脓肿,感染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筋膜间隙者称为颈深部多发脓肿[1]。因其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可引起气道及全身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据国内外报道,其死亡率高达20%[2]。现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26例颈深部多发脓肿患者资料,总结治疗经验,以期提高治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6例颈深部多发脓肿患者,男17例,女9例,年龄 3~75岁,中位年龄56岁,因咽扁桃体炎致病2例,口底脓肿1例,牙源性感染1例,鳃裂瘘管感染1例,颈部异物1例,扁桃体异物1例。合并糖尿病8例,高血压5例,重度贫血1例,菌血症1例。伴有咽痛16例,吞咽困难10例,呼吸困难9例,发热7例。住院周期9~34 d,中位天数17 d。排除标准:①脓肿表浅只累及2个颈部间隙以下者;②保守治疗者;③单纯经口切开引流者。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临床表现:咽痛、发热、吞咽困难是常见的一般症状,本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颈部活动障碍及张口受限。体查均有颈部皮肤潮红、皮温升高、颈部明显压痛表现。其中9例因脓肿压迫气道致呼吸困难。诊断:结合患者症状及体征,重点查看患者颈部CT以明确脓肿累及的间隙以及与周围重要血管、器官间的关系。临床诊断不难。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及检查:入院予以告病重、禁食,紧急行颈部增强CT、血常规、 凝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

1.2.2治疗方法

1.2.2.1颈侧切开探查引流术:于低于最低脓腔下缘水平顺颈部皮纹作半弧形切口,向上、下掀起颈阔肌皮瓣,将胸锁乳突肌拉开,游离肩胛舌骨肌,暴露颈动脉鞘。治予手指沿筋膜间隙钝性分离敞开脓腔,彻底清除脓肿腔壁的坏死组织。治予过氧化氢、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放置多根有效负压引流管。

1.2.2.2抗感染、引流:治予三代头孢(头孢哌酮舒巴坦)+甲硝唑/奥硝唑静滴联合抗感染治疗。术后每天予甲硝唑溶液反复冲洗脓腔1~2次,直至引流液清亮。复查颈部CT无特殊情况且引流液少于5 ml后拔除引流管。

1.2.3并发症处理:9例因脓肿严重压迫气道,喉阻塞3~4度,紧急行气管切开术。

2 结果

2.1细菌培养结果:26例脓液均送细菌培养,阳性率26.9%(7/26)。其中非糖尿病者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属,占60.0%(3/5);糖尿病患者中2例均为肺炎克雷伯杆菌。

2.2治疗结果:26例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出院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

2.3典型病例:患者,女,61岁,因咽痛10 d加重1 d伴呼吸困难于2018年11月26日急诊入院。体查:T36.5 ℃,急性病容,端坐呼吸,呼吸急促,颈部皮温升高,肿胀明显,明显压痛,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局部脓点,急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17.84×109/L,中性粒15.70×109/L,血糖9.10 mmol/L,入院急行颈部增强CT检查示:左侧咽旁间隙脓肿伴积气,脓肿下行感染至甲状腺水平,累及上纵隔(见图1~图3)。通知患者家属其病重,急送手术室,行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颈侧切开探查引流+气管切开术(见图4、图5),术中见下颌下、颈动脉鞘、气管前、椎前、上纵隔间隙多发脓肿,恶臭、局部软组织呈暗黑色,考虑合并产气杆菌感染,与术前CT影像吻合。充分开放脓腔后仔细清除腔壁坏死物以及周围坏死软组织, 予过氧化氢、生理盐水、甲硝唑溶液反复冲洗创面,分别于左颌下、颈动脉鞘旁置负压引流管。术后予以充分引流、冲洗、抗感染治疗。术后8 d复查CT(见图6、图7)可见颈部脓腔明显缩小。术后14 d顺利拔除气管套管、颈部引流管出院,疗效满意。

图1 左侧咽旁间隙脓肿伴积气

图2 脓肿下行至甲状腺水平

图3 累及上纵膈

图4 分离胸锁乳突肌、带状肌、暴露脓腔

图5 分离颌下、颈动脉鞘、气管前、上纵膈间隙

图6 左咽旁隙脓肿积气缩小

图7 气管套管及气管周围、颈动脉间隙脓肿缩小

3 讨论

颈深部脓肿是一种感染性疾病,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可引起气道堵塞、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其致病因素多样,其中牙源性感染、咽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3]。本组病例中仅有1例为牙源性感染引起,可能与本组未常规行口腔科专科检查有关。值得关注的是本组儿童及老年人中,2例由异物引起。该类异物往往在喉咽、食管或颈部停留较长时间,因婴幼儿无法自诉病情,术前阅读CT时要注意甄别异物存在可能。此外,本组中1例儿童由鳃裂瘘管感染引起。该例术后复查颈部增强CT时发现左侧梨状窝、甲状腺上缘炎症表现,伴有局部“含气征”,进一步追问病史,患儿1年前曾在外院行左颈脓肿穿刺抽脓,结合患儿年龄、病史、CT征象遂考虑左侧梨状窝瘘感染致颈部脓肿可能,嘱患儿出院后2个月复查再次行左侧鳃裂瘘管切除。这提示临床遇到儿童颈部脓肿还需警惕先天性疾病导致感染可能,以免漏诊[4]。

近年来,糖尿病与DNAs的发病关系引起学者们的关注[5]。本组9例行紧急气管切开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占88.9%(8/9)。这提示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感染较为严重,病情发展迅猛,易引起气道阻塞严重并发症。这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偏低、代谢异常、中性粒细胞黏附、趋化、吞噬和杀菌功能下降以及患者抗感染能力减弱因素有关。

咽旁间隙被认为是颈深部脓肿最常累及的间隙[6]。笔者认为,由最初牙源性感染、咽扁桃体炎症未控,累及扁桃体周围及咽旁间隙,局部形成脓肿,脓液沿颈部筋膜间隙向下累及颌下、頦下间隙,这可能是颈部脓肿较为常见的感染途径。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DNAs不难。增强高分辨率颈部CT扫描被认为是目前诊断和随访DNAs的最好影像学检查方法,准确率为 89%~100%[7]。本组入院后即联系CT室行颈部增强CT检查,通过阅片可确定脓肿的部位、性质、累及范围及与周围大血管等结构的关系,为手术切口设计、术中脓腔切开情况预测提供重要依据。且在早期可识别是否存在气道受压并发症。陈秀梅等认为对于存在呼吸困难及脓肿最大直径 >2.0 cm者应尽早手术;而无呼吸困难及脓肿最大直径≤2.0 cm者可保守治疗[8]。我们的经验是存在以下情况者需急诊手术:①存在气道阻塞并发症②合并产气杆菌感染③累及多个间隙,尤其是下颌下隙或其平面以下间隙受累④累及纵隔间隙。

本病发展迅速,脓肿沿组织间隙扩散,易诱发呼吸困难、颈动脉鞘感染、喉水肿、纵隔炎、纵隔脓肿、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9]。经充分评估本组均行颈侧切开引流。我们的经验是:依据术前CT定位脓腔位置,于低于最低脓腔下缘水平顺颈部皮纹作半弧形切口,向上、下掀起颈阔肌皮瓣,将胸锁乳突肌拉开,游离肩胛舌骨肌,暴露颈动脉鞘。术中注意保护颈鞘与颈部重要神经的解剖结构。对于腮腺、颌下腺或甲状腺腺体内形成脓肿者,将腺体剖开,充分减压、引流,腺体创面彻底止血;对于累及口底、颌下、颏下间隙者,予手指循筋膜间隙向上钝性分离直达口底,不留死腔,将原先分隔的脓腔充分开放成一个连通、宽敞、利于引流的腔隙,将脓肿腔壁的坏死组织彻底清除。脓腔充分开放后予过氧化氢、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中根据脓腔位置、累及的间隙放置多根有效负压引流管,保证术后冲洗、引流两不误。因脓腔内多为黏稠脓液,引流管需剪出多个侧孔以防堵塞。需要注意的是引流管的侧孔切勿贴近颈部大血管壁,尤其是颈内静脉,因其血管壁菲薄,长期负压吸引可损伤血管壁导致死性大出血[10]。

本组9例因脓肿严重压迫气道行紧急气管切开,病情十分凶险。该类患者颈部肿胀、皮下组织液渗出、易出血、气管移位、凹陷、机体对手术耐受力差等因素大大增加了气管切开的难度。笔者体会:若条件允许应急送患者至手术室,麻醉医师先尝试经口行气管插管,同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若经口插管失败改行紧急气管切开。术中予手指反复触摸定位气管,以免分离偏位、耗费时间,必须争分夺秒完成气管切开解决气管堵塞,抢救患者生命。

手术、引流、抗感染是治疗该病三个相互影响的环节。Ridder等认为最常见的感染细菌包括链球菌、厌氧、葡萄球菌,合并糖尿病者最常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1]。本组细菌培养阳性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但阳性率仅26.9%(7/26),可能与所取脓液部位、时间以及厌氧菌暴露于空气死亡有关。基于该病为混合感染模式,联合抗感染尤为重要。本文中治予三代头孢(头孢哌酮舒巴坦)+甲硝唑/奥硝唑静脉滴注联合抗感染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术后每天予甲硝唑溶液反复冲洗脓腔1~2次,直至引流液清亮。术后10~14 d复查CT无特殊情况方拔出颈部引流管。

社会因素、特别是无知、文盲、贫困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高发颈深部脓肿的重要因素[12]。结合我国国情,笔者认为此病重在预防,社区医师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的重视。对于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一旦发现咽扁桃体炎、牙源性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应及时就医,防范于未然。

猜你喜欢
脓腔脓肿颈动脉
游离股外侧肌皮瓣治疗合并巨大脓腔的慢性脓胸疗效
康复新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颜面部软组织多间隙感染脓腔破溃愈合1 例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介入置管的保守治疗效果探讨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引导置管引流在治疗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