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璇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41)
玉林片区主要指成都市北临一环路南三段,南至二环路南三段,东至人民南路四段,西至玉林北路、中路、南路,面积约1.2 km2的区域,包含玉林东路、玉林北路、倪家桥、青春岛4个社区(图1)。玉林片区常住人口约7.35万人,居民约2.3万户。流动人口比重较大,约占总人口的25 %;老龄化结构明显,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1 %。
图1 玉林片区范围示意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玉林片区是老成都人生活方式的代表,承担了多元生活、商业、文化活动,市井味浓厚,文艺范十足。片区聚集了诸多著名老饭店和网红店,周边的小酒吧、咖啡馆、茶馆等也是建筑师、音乐人的集聚地,全兴队训练基地更是承载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玉林片区是全国范围内为数不多、保留相对完整、规模较大,具有典型“小街区、密路网”空间特质的特色开放街区。“街”包括玉林北街、玉林西街、玉林横街等,承担区域内部各社区之间的主要交通,兼顾交通性和生活性功能,两侧以底商的形式形成连续的街道公共空间。“巷”包括玉林北巷、玉林一巷、玉林二巷等19条巷,以生活性功能为主。片区街巷肌理规整,空间尺度宜人(图2)。
图2 桐梓林特质实景照片
沿人民南路布局了四川省环科院、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大量的科研机构,产出效率较低,且对西侧居住生活区域的辐射、反哺功能不足,整个片区未形成良好的互动;玉林西部以生活居住功能为主,街道两侧、社区内部主要为食品餐饮、零售商业、美容美发等基本生活性服务业,整体业态较低端,类型较单一,活力不足(图3)。
图3 部分街道业态构成统计
玉林片区公共空间主要为块状的公园、广场、院落空间和线形的道路、街巷空间。片区内缺乏大型公园,小型绿地、广场也仅有11处,且空间分布不均衡;院落空间面积较小,环境品质有待提升。人民南路沿线企业大院均设围墙,公共空间共享不足片区内部街巷空间虽尺度宜人,但整体风貌不够协调,环境品质不佳(图4)。
图4 公共空间实景照片
玉林片区现有老旧小区、医院、中小学等停车配建标准较低,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区域内停车位总量缺口增大,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由于占道停车、机非混行以及无序商业外摆等,导致慢行空间宽度不足甚至缺失,步行便捷性和舒适性极差(图5)。
图5 占道停车、无序外摆现象
疏解人南大道沿线科研机构,集聚核心功能,发展科技金融、大健康等高能级产业项目,打造武侯的“新中心”和成都的“国际客厅”。同时,依托“三街九巷”空间格局,充分挖掘玉林的文化资源和空间特色,打造“最具成都味儿的生活化场景”的玉林巷子文化品牌,与人南国际会客厅的“国际化办公生活新场景”共同形成“玉林一天耍不够”的消费闭环,充分发挥集聚效应,留住外来游客。
利用街巷转角空间、小区出入口空间、建筑退界空间等打造小游园、微绿地,增加片区绿视率;通过梳理绿化层次、精细打造景观设施,提升院落空间环境品质,并逐步打开院子围墙,共享院落空间,为居民提供更多嬉戏、交往的场所;在条件适宜的街道,开放其退界空间,与人行道进行一体化设计,打造安全、舒适且充满活力的街道空间激发玉林片区城市活力,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塑造城市精神(图6)。
图6 公共空间改造实景
通过构建“以人为本”的交通体系,加强街道慢行空间设计,构建安全、闲适、智慧的慢行交通系统。一是结合轨道交通TOD开发模式,以车站为节点、以线路为轴线,连接人民南路两侧公共建筑地下空间,构建地下步行网络。二是通过交通管控,局部道路组成单向循环,实现道路空间再分配。单向循环道路,压缩车道宽度,将富余的道路空间设置为路边停车位或自行车专用道。三是通过增加停车位配比、设置小而分散的公共停车场,切实提高片区交通设施服务水平(图7)。
图7 玉林西街街道空间再分配示意
玉林片区是成都市典型的老旧居住区,承载了成都的记忆,与此同时,也集中反映了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等问题。本文以玉林片区的有机更新为原型,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从城市功能、公共空间、慢行交通三个方面提出了微更新的几点思考,以期抛砖引玉,让更多学者为城市更新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