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G需求的高铁专网覆盖思考

2020-11-14 08:37申方舟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0年11期
关键词:轨距专网损耗

◆申方舟

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安全

基于5G需求的高铁专网覆盖思考

◆申方舟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江苏 210003)

本文阐述分析了5GNR(5G New Radio,5G新空口)高铁覆盖的组网方案策略,就车体穿损、链路预算、覆盖范围、切换区规划、方位与下倾角、站轨距、天线选择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同时结合现网测试、网络仿真数据,给出了解决方案。

高铁;5G;专网;覆盖方案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如何在运营中的高铁列车上保障网络覆盖成为运营商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中国移动为例,对比4G网络高铁专网覆盖的技术要求,研究给出5G高铁覆盖方案。

1 高铁覆盖面临的问题

信号损耗:高速铁路列车车厢主要为钢、铝合金等构成,车窗玻璃上还覆盖有特殊贴膜影响信号穿透,无线信号穿透损耗大[1]。而最新型的复兴号的车厢穿透损耗超过30dB(2.6G/3.5G频段下)。

多普勒效应造成的频率偏移:信号频率因车厢和基站的相对运动造成变化,高铁场景下4G、5G系统受到多普勒效应影响最大[2]。

小区间切换频繁:高铁用户终端速度快、终端在某个小区在网时间短,容易脱网、网络掉线等。

用户行为特殊:用户分布集中,所有的用户都在列车内,用户主要使用数据业务,用户对业务体验较敏感。

2 高铁5G覆盖需求分析

2.1 覆盖需求

5G系统覆盖的评价指标,主要以RSRP (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对比TD-LTE,相应的可得出NR(2.6GHz)的要求:RSRP>-107dBm(CRH)、RSRP>-110dBm(复兴号)。

2.2 感知需求

通过现网话务统计数据分析和测试,可以评估上、下业务的感知体验速率,进而确定小区边缘用户速率要求,指导建网策略。根据用户行为、业务模式分析,考虑中期用户行为变化情况,5G高铁建网初期eMBB场景需求下,以下行3~5Mbps、上行500kbps~1Mbps作为基准指标,可满足用户体验需求。

2.3 容量需求

本次测算以两列高铁相遇、车内上座率100%、移动用户渗透率70%作为测算依据,总数据量需求不高于1000Mbps,在移动获得100M(2.6G)频段资源的情况下,高铁专网建设主要为覆盖受限、容量基本满足需求。

3 5G高铁覆盖方案

3.1 车体穿损测算

本次测算基于2.6Ghz频段考虑,采用目前较为常见的和谐号动车组28db穿损作为测算基准,和谐号穿损约31db、复兴号穿损约33db。

3.2 不同站间距下的链路损耗测算

根据车速、时间、几何关系来计算,切换+重选时延=0.5s,切换迟滞过渡区=2dB,计算结果如图1:

由测算结果可见,若满足-105~-107dbm左右覆盖要求,可考虑400米左右站间距。

3.3 切换重叠覆盖区规划

切换和重叠覆盖区规划,5G高铁切换重叠区的规划方法,与TD-LTE基本相同。

3.3.1 LTE切换重叠覆盖区计算

LTE基站站间距:

L=2*(覆盖半径²-站点离铁路距离²)½-2*单向重叠覆盖长度

不同的高铁项目,站间距、站轨距均不同,切换重叠区也不同,移动集团要求4G网络切换重叠区为200米。例如,典型站间距500m,站轨距100米,估算重叠切换区约为170米(优化前)。

3.3.2 5G切换重叠覆盖区计算

基于2.6G 的5ms单周期的共存子帧基础上,计算小区切换重叠区,与TD-LTE优化后的指标一致:

(1)切换迟滞对应距离:目前4G的配置是1dB,2.6G组网条件下,5G考虑同样采用1dB,因此迟滞切换时延也是128ms;

(2)切换测量距离:对应切换测量上报TTT,4G高铁场景下从普通商用的320ms下调到了128ms,这个参数主要和终端的测量机制相关,5G仍为128ms;

(3)切换执行时间:切换执行时间,从handover command到目标小区msg3的时间,仍为25ms。

结论:在350km/h下,一次切换所需单向距离约53m。

3.4 方位角和下倾角设定

根据现网组网经验,在垂直波瓣半功率角和水平波瓣半功率对准最远覆盖点效果最佳。

方位角设定:与掠射角相关,掠射角即为基站天线主瓣与列车车厢外立面的夹角(或铁路平面),掠射角越小,天线主瓣方向需穿透的车厢壁厚越大,穿透损耗越大[3]。扇区夹角建议小于等于160°,为避免信号间重叠区域过大,夹角建议大于等于80°。

下倾角设定要求:与宏站相同,即天线上垂直波瓣3dB为准边缘,向内推进。

3.5 站轨距规划

站轨距即为基站距离铁路的最小距离,如果基站信号垂直与车厢(玻璃时),入射角最小、信号的穿损也最小,如果信号非垂直入射到车厢内,入射角变大,穿透损耗也越大。据测试,20度内,穿损受入射角变化影响较大,若小于10度,则呈指数衰减(图2)。

图2 30度入射角、不同站轨距情况下穿透损耗示意

合理站轨距范围需要综合考虑掠射角要求和最佳的覆盖性能要求,尽量减少工程成本并提升网络性能,2.6G NR覆盖条件下,应选择100-150m站轨距。

3.6 天线选择

高速铁路的覆盖,属于线型场景的连续覆盖、车厢高度变化较小,天线选择受MIMO技术影响较小、受天线增益影响较大,天线能量需集中在主瓣方向(正对车厢方向),宜优先选择18dBi以上的2T2R(4G)、8T8R(5G)天线,且天线重量、尺寸应满足承载要求。

根据测试分析,30度左右天线性能最佳,45度天线覆盖效果次之。

4 结束语

5G网络建设是未来5-10年内移动通信网络建设领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大带宽、高数据流量需求场景下的高铁覆盖建设需求,是5G覆盖建设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分析,确定合理、满足需求、满足未来演进需求的5G覆盖指标,进而分析确定适宜的高铁专网规划原则,确保建设完成后网络使用体验满足用户需求,提高运营商5G网络在高铁场景下的网络质量,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

[1]吕晨光,郭建光,王宇欣. 高铁TD-LTE无线网络覆盖研究[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4(10):29-32.

[2]常贺,齐志刚. TD—LTE高铁覆盖F/D频段组网分析[J]. 互联网天地,2016(3):30-33.

[3]卜翠. 800MLTE高铁覆盖解决方案研究[J]. 移动信息, 2016(8):142-143.

猜你喜欢
轨距专网损耗
多工况下永磁电机损耗研究分析
三电平ANPC变流器损耗平衡的SVPWM策略
5G专网: 运营商的双刃剑
亚欧大陆跨境铁路的轨距问题
5G专网的抉择:网络切片还是“另起炉灶”?
有了5G,我们还需要专网吗?
角度补偿轨距尺的研究与开发
无线专网通信在武汉配电自动化中的应用
定制私家影院系统中的传输损耗(上)
为何俄罗斯用的是火车宽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