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11-14 02:19
关键词:面瘫急性期耳穴

张 锦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1)

周围性面瘫为主要由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受寒等因素引起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流涎,发生后对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的影响均十分显著[1]。查阅资料发现,祖国传统医学在该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方面均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为明确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该疾病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进行以下分析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1月收治的76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应用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参照组、试验组各38例。参照组中,男女各19例,年龄26~78(46.11±3.10)岁。试验组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25~75(45.96±3.15)岁。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均基本均衡,P>0.05,均无认知功能障碍,为自愿参与研究。

1.2 方法

本研究均对两组实施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试验组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具体包括:(1)穴位按摩:取穴包括阿阳自、印堂、四目、太阳,每次20~30 min,每日1~2次。(2)艾灸:艾灸取穴包括印堂、地仓、四目、颊车,上述每个穴位均艾灸5~8 min,嘱咐患者艾灸后30 min不可见风,每日1次。(3)拔罐:给予患者闪罐,在闪罐时注意避开眼周和鼻周,放罐、拔罐动作保持稳、准、快,每日1次。(4)耳穴贴压:选择大小适宜的王不留行籽,置于医用胶布的正中央,贴压于患者耳穴上,每间隔1日更换另一侧。

1.3 观察指标

睡眠质量:于护理前、后应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价,量表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21分,评分的由高至低表示睡眠质量的由坏至好。

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基本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面部功能基本恢复;改善:症状明显减轻,面部功能明显改善;无效:未达到改善的标准。

1.4 数据处理

应用SPSS 19.0进行,分别应用t、x2进行计量、计数资料差异检验,P<0.05为判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检验值标准。

2 结 果

2.1 睡眠质量比较

由表1数据可知,试验组护理后的睡眠质量优于参照组,P<0.05。

表1 试验组、参照组护理前、后的PSQI评分统计分析(±s,n=38)

表1 试验组、参照组护理前、后的PSQI评分统计分析(±s,n=38)

组别 PSQI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参照组 12.56±2.38 8.11±2.10试验组 12.61±2.30 5.24±2.12 t 0.093 5.529 P 0.926 0.000

2.2 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中数据,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参照组高,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试验组、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统计分析[n(%)]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医疗领域关于中医特色护理方法的应用研究报道不断增多,绝大多数研究均证实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对患者原发疾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2]。本研究主要评价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法的效果。将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参照组患者高。

本研究具体应用的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包括穴位按摩、艾灸、拔罐和耳穴贴压。其中穴位按摩和耳穴贴压均具有疏经通络、调和气血、改善睡眠的功效[3]。而艾灸和拔罐均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上述几种中医特色护理方法联合应用,在现代医学中表现为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炎的功效。因此,能够发挥辅助治疗的作用,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中应用,能够发挥一定程度的辅助治疗作用,有效减轻疾病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改善患者整体疗效,可作为现阶段我国护理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常用护理措施。

猜你喜欢
面瘫急性期耳穴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