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飞
(辽宁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音乐感知因身心各方面的成熟而发展完善,在听觉能力、联想能力以及情感能力等方面日渐增强。因此,这一阶段的音乐教育如若把重心放在学生音乐审美修养的提高上面,将会获得很大成效。综合上述学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内容,在新课教学时,笔者首先用讲授法、听唱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来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使学生从中体验和进一步感知,这样一来,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他们对音乐形成了初步的印象。其次通过聆听体验、画旋律线、竹笛演奏、模唱、演唱等方式让学生熟悉乐曲的主题曲调。最后再结合教学内容,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民族旋律,体会民歌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升华主题,陶冶学生情操。
一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旋律,热爱、弘扬我国民族音乐。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聆听体验、画旋律线、竹笛演奏、模唱、演唱等方式体会歌曲温婉细腻的风格,从而准确把握音乐形象。在不同地域风格音乐的欣赏对比以及探究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民族音乐的魅力。三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中国民族五声调式旋律,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用多媒体放伴奏,老师用笛子吹奏《茉莉花》主旋律,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随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出《茉莉花》。设计一个谜语形式的导入方法,能够抓住这个学段学生的好奇心,调动积极性,当听到《茉莉花》的旋律时,印象更为深刻。
教师先提出问题:《茉莉花》具有浓郁的东方风情,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并广为流传。好,下面我们来欣赏三首不同风格的《茉莉花》,请同学们思考,这三首《茉莉花》在旋律和风格上有什么特点?是欢快,还是悲伤?速度是快还是慢?随后教师依次播放河北、江苏、东北地区的《茉莉花》。通过对比聆听的方法,让学生从宏观上感受音乐形象并且理解不同地域文化下的音乐风格,从而引出将要欣赏的江苏地区的《茉莉花》。
教师提出问题:我国很多地区都流传着这首民歌,由于地域不同、历史文化不同,所以歌曲的音乐风格也不尽相同,其中江苏地区的《茉莉花》最为著名,下面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旋律来体会一下,这首民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随后教师播放江苏地区的《茉莉花》音乐。通过让学生们看简谱,找出《茉莉花》的旋律音符12356,从而引出民族调式。最后教师小结:12356 这五个音构成了中国的五声旋律音阶,大家不要小看这五个音,它们构成了变化万千、和谐悦耳的中国民歌。我们可以用民族调式写成的民歌来表现最淳朴的生活感受和情绪。
教师先向学生们介绍:《茉莉花》这首民歌不仅在中国流传,在世界音乐舞台上也有一定的地位。2003 年中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举办了一场世界性的音乐会,在演唱会开场,她深情演唱了《茉莉花》,将《茉莉花》再次介绍给了世界人民。随后教师播放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茉莉花》的视频,同时向学生们介绍早在一百多年前,《茉莉花》就被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应用于歌剧《图兰朵》之中,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将《茉莉花》上升到国际高度,听宋祖英的演唱,以及欣赏歌剧《图兰朵》,将本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一方面抓住同学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
听完宋祖英的演唱,激起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最后带着感情演唱这首民歌。在学生们的情感达到高潮时,对民族旋律的印象更加深刻,民族自豪感更加增强。
教师小结:今天能和同学们一同度过这节课,老师很高兴,我们的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希望同学们课下多听民族音乐,多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通过整堂课的教学,要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评析和反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过,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审美体验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发现、创造等能力。打破以往音乐教学的固有模式,推陈出新。新课程标准将音乐教育的目标从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学习提高到审美能力的提升方面,这一切都表现了它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教师作为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学习,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