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狗的使命》第一部于2017年1月27日由美国安培林娱乐公司出品,由莱塞·霍尔斯道姆执导。第二部则是于2019年5月 17日由安塔林娱乐、Reliance Enterain ment、Walden Media、阿里影业联合出品,作为第一部的续集,由导演盖尔·曼库索执导的剧情片。该系列片自从上映以来,研究该电影的文章涉及的方面基本在于叙事策略、主题、人性的自省这三方面。
叙事策略。《一条狗的使命1、2》的叙事策略独特新颖,它采用了拼接式的叙事策略,影片的主人公是贝利,且大量采用的是狗的主观镜头。在电影播出后褒贬不一,赞同者认为影片采用的拼接式叙事独特新颖,观众的情绪被分割到数个章节中,持续接收到电影传送的情感暗示。不赞同者提出以拼接板块式的叙事策略,故事泛化且各板块的时长受到限制,剧情上缺少了情感的冲击,并且认为影片的核心设定“轮回”减少了动物拟人化的表达和故事的逻辑性,使故事发展缺乏说服力容易引起观众的疑惑。
主题研究。有人总结出该影片两个“类型意蕴”的主题特征。第一个主题特征是在影片中不断以戏剧化的剧情向我们揭示了人的一生中成长的阵痛是不可缺少的。第二个主题特征则是表现具有普遍性的西方社会中家庭关系、两性关系的探寻。
而更多的人总结出该影片的主题主要表达生与死之间的关系。影片以小狗贝利的数次轮回,通过一种既残酷又温柔的方式来推动剧情,每个板块都贯穿着导演想要表达的对生死意义的追问,表现出对生死的多元性探索以及旨在“人应的活在当下”的认可。
生态主义兴起。生态危机是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面对日益加重的环境危机,人类终于敲醒警钟开始反省并且展开一系列的补救行为。生态主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激发形成的,生态主义对于人类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界定法则,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键。
生态主义的文学批判潮流最先兴起于20世纪的欧洲,并且伴随着生态危机的加重,这种新兴的文学流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主义随着发展衍生出了各种理论形态,其中包括以辛格的动物解放论和雷根的动物权利论为代表的动物福利论。动物福利论旨在把道德关怀的视野从人类自身扩展到人类以外的动物身上。
生态主义与《一条狗的使命》。辛格曾经说过:“绝大多数动物都是有感受力的,因此拥有利益;这些动物因而具有道德地位,因得到道德关心和‘被考虑的平等’。”影片通过狗的视角来展现,目的不单是让我们注意到它可以在我们人类社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给予我们帮助,更是跟我们属于一样的生命体。影片中伊森在腿受伤后要离家去远方上大学,小狗贝利追了很久赶上车后依旧被赶下车站在原地看着伊森离自己远去。通过这种板块式的叙事旨在让观众感受其他生命体的共同性。狗不是人类的附属品,离开了人类他们依然可以在大自然存活下去,人类将狗驯服为宠物使其寄生于人类社会下,却没有给予它们应得的尊重。诺曼·维尔兹巴——一位杜克神学院的神学和生态学教授针对《一条狗的使命》曾说过:“狗的生活目的,就像任何生物的生活目的一样,是为了实现它作为生命共同体的一员的潜力。”所有的生物都有着不同的角色,每种动物也有着自己存在的意义价值,我们要做的是弄清楚如何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在这个世界上。
动物与人类是自然界里关系最亲密的存在,托尔斯泰曾指出:“一个人如果向往正直的生活,第一步就是要禁绝伤害动物。”两百多万年前的石器时代,人类与动物同处于大自然环境下遵循着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法则,人类与动物基本处于平等关系。动物对于人类来说是食物也是威胁其生存的一种存在。而等到了农耕文明时代,人类开始定居栖息下来后,与动物的关系就已经开始有所变化,动物对于人来说已经慢慢演变为亲密的伙伴或得力的助手。这一系列的进化过程都反映了在这个世界上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密不可分,我们是这个世界共同的创造物。
首先,《一条狗的使命》的导演通过每个板块的故事都表达出了狗在当今社会中对于我们人类的不同存在意义。伊森视角,小狗贝利是他童年的玩伴,陪伴他成长。黑人女孩玛雅视角,小狗贝利是她孤独生活中唯一的朋友。通过板块式的叙事,不断地向观众进行情感输送,不难看出导演所想要表达的是在当今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下,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后,更多的是来自心灵上的空虚,动物对人的存在意义已经不是单纯的人类需要帮助或者动物需要依靠人类才可以生存,而是人类空虚的精神世界需要找一个依靠,被填充、被弥补。导演在两部电影中都表达着现今社会里动物与人的关系已经是彼此需要,人类提供给动物更好的居住环境,动物给予人需要的陪伴关爱。
其次,导演在影片中也隐喻地表现出人类奴役、轻视动物的一面。在人类与动物的关系讨论中,持反对方的观点认为动物比人类低一等,将动物视为代替人类工作的工具。小狗贝利轮回转世为警犬,虽然全程以贝利的视角去描述事情的发展,包括到最后为主人牺牲,让观众因为狗的忠诚落泪感动的同时,也没有掩盖对警察来说,贝利更多的只是一个工作助手的想法。每当贝利看到警察一个人孤独地躺在床上想要上去安慰时,得到的永远是一句“No”并被毫不留情地赶下床。导演通过影片中部分板块叙事揭示了目前仍存在的一些对待动物不公平的社会现象。虽然现在全世界都在呼吁善待动物、善待大自然,但是人类长久处于领导地位的思想仍促使着部分人在面对动物时潜意识中留有不尊重的想法,《一条狗的使命1、2》表述出人与动物关系已经越来越和谐的状态下,仍需要部分人在这个功利与欲望充斥的现代社会反省自身,正视动物的地位,给予动物应有的尊重。
巴赞曾提出,电影再现事物原貌的本性是电影美学的基础。因为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所以摄像取得的影像具有自然的属性。而正是因为电影这一特点,越来越多有别于传统影片类型的电影层出不穷。像《导盲犬小Q》《忠犬八公的故事》等,越来越多动物题材出现在荧幕上。但不管是什么题材的电影,“人”永远是主体,本质上传达的仍然是人类的思想活动、情感体现。
动物题材的电影,基本都是采取了动物移情的方式来表达主题。《一条狗的使命1、2》中,小狗贝利显然就是人类的化身,小狗贝利的视角其实就是人类视角的移情,导演借助小狗贝利来展现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在观众以全新的视角去观看并产生新鲜感的同时,更多的是换位思考一样的体验深思。第一部中小狗贝利在第一世作为伊森儿时的玩伴一直陪伴他成长,陪伴伊森做游戏,帮伊森追女朋友,在家里发生火灾时冲上去叫醒熟睡的伊森;第二世为了救警察不顾自身安危;第三世终其一生陪伴着黑人女孩玛雅。导演借助动物移情的这种表现方式,呼吁观众重视身边的友谊、忠诚、信任等现今社会越发缺少的美好品质。
导演将《一条狗的使命1、2》的背景设置在现代都市中,并且小狗贝利每次轮回待的家庭都具有代表性。缺少童年陪伴的伊森、孤独的警察、生活拮据的年轻情侣、缺少家庭关怀的CJ等都反射出现当代社会下,因为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情感都越发疏离冷漠,在人类受利益与欲望充斥的社会影响下,更多的是关爱自己。但两部影片最终的结尾都是美好的,第一部中伊森最后还是与汉娜在一起,第二部的CJ最后也得到了自己的爱情,并且原谅了母亲,从此在一起快乐的生活。两部电影也表现出无论社会怎么样发展,人类最终还是需要爱情、亲情、友情这些美好的羁绊。
导演通过小狗贝利的视角向大众展示了现代社会的都市人们的现状,同时也借助小狗贝利表达出当今社会中,人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而活得焦虑不安,忽略了“活在当下”这一个人生真谛。导演借助贝利的嘴说出“有时候我觉得,思考生命的意义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倒不如好好享受生活,别管什么意义。”而贝利每一世的轮回,也贯穿了“活在当下”这个真理。从小狗贝利每一世受到的待遇来看,导演也隐晦地表现出当今社会人类还是将自己作为主体地位,将动物看为被动的客体,自己的附属物。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人类不能把自己当作主体,而是应该以平等的目光去看待动物并给予它们应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