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寻狗启事》:现实态度与锈带情怀

2020-11-14 10:53
电影文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东北

乔 慧

(山东艺术学院 传媒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2020年6月27日,蒋佳辰导演的电影处女作《寻狗启事》选择优酷平台网络上映。这部电影2016年就在“早鸟·新导演计划”中凭借剧本《人模狗样》在亚洲3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投资扶持,又在2018年入围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并获得最佳编剧提名。蒋佳辰以寻狗之旅讽喻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工人家庭找不到出路的人生困境,以此发问新一代去留两难之下东北振兴之何以能,以历史的、当下的、未来的社会意识再次关注了后工业时代工人与工人后代之生存。电影观照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当下与未来的现实态度与理性思辨的锈带情怀,都赋予了这部电影深刻的人文意味与议题价值。

一、现实态度:典型化的地缘与生活流、市井白描

以东北工业经济转型后的城市衰颓农村落后和下岗工人生存困境为题材的电影,张猛《耳朵大有福》与《钢的琴》可称典范。遭遇退休后家庭危机与个人尊严挑战的王抗美和下岗后面临丧失女儿抚养权难题的陈桂林,作为一代国企改革后工人典型,在张猛电影中都得到了有血有肉的刻画。韩杰《Hello!树先生》与耿军《锤子镰刀都休息》则以荒诞手法放大东北普通民众生活之窘迫与挣扎之无力,风格化处理之下喜与悲、笑与泪反差巨大。总体来说,这几部电影都是围绕着东北区域转型后的边缘化与发展中的落后态。但以上几部电影都是有强烈的戏剧化冲突的,题材内容以及视听表达都建立在典型提取与强化表达之上,而蒋佳辰的《寻狗启事》则摆脱了典型塑造的抽离,采取了生活流的自然再现,忠实于日常生活的流程,自然呈现东北市井的生动生活与窘迫状况。影片以现实态度进行生活叙事,带领观众以栖身其间的沉浸方式再现当下东北下岗一代及其子一代生动而困窘的生活际遇。

(一)一镜到底与时空共在

在现实主义的电影中,也几乎在大部分东北工业题材的电影中,长镜头是比较典型的视觉表现手段。《青年》《耳朵大有福》《锤子镰刀都休息》《铁西区》中都有可为人称道的长镜头运用。《寻狗启事》延续了依靠长镜头承担现实再现的需求,更进一步将对长镜头的重视贯彻于影片始终,全片共有61个场景,用61个镜头来完成,一方面,每一个场景记录一场生活事件,事件是一个个未经压缩的片段;场景进入与步出的时间段内摄影机不关闭素材不剪辑,一次行走、一场对话或争端自然发生的时间等同于镜头呈现在银幕的时间,生活中事件发生的顺序等同于在银幕上的顺序。一镜到底、线性叙事,主人公张广胜奔走于父亲惹出的麻烦与自身脱不开的任务里,挣扎于人情应对与个人急事之间,虽无蒙太奇的双线并进多场景对比,也正摆脱了剪辑技巧的强烈戏剧性间离之感。另一方面,摄影镜头全部选取50mm以下的短焦,全程肩扛不固定,拍人物行动偏好在主人公背后跟拍走动,不避讳且刻意加强镜头摇晃,在开头就以后方跟拍一直跟随张广胜疾走,在1分50秒之后才出现主人公一瞬回头的棉布形象;拍人际交往始终以走位与机位转换模拟目光,张父与妇女的争吵、张广胜与家教雇主的对话、同学聚会,镜头以中近景快速切换在不同面孔与不同表情之间。一镜到底以表面的惰性消极存在与叙事之中,而激发观众以自己的主动性参与其中,充满焦虑的跟随前进与目不暇接的面部关注视点转换中,观众自始至终参与到影片中人物生活地点的转换与生活时间的流逝。

(二)东北地缘文化与黑色幽默表达

学者尹朝晖认为地缘文化是“同一空间区域内的社会群体因受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内容和特征的文化系统”。采用了几乎全套东北班底的《寻狗启事》,对东北地缘文化的表现近乎纪实:在语言方面,东北方言可称得上是东北幽默的核心,张父与妇女一场吵架,“你瞅啥”“瞅你咋的”以鲜明的东北语言风格标明了这段争端的地域特色,两人针锋相对语速干脆,不假思索源源不断,但又由于吵架中舍本逐末、用词有韵律节奏而使气氛由紧张感向荒诞感转移,“日常语言是日常生活的同质媒介,它使或者它能够使日常生活的异质领域同质化”,随口而出的“别把那不正之风,说得跟人之常情似的”,是东北文化中惯用四字成语与押韵的幽默形式,也是对东北城市衰败的常态总结与灵魂挣扎,是黑色幽默表达以外的“思”的诗意思辨。在日常生活方面,父子俩叉开腿半蹲半倚在椅子上吃饭的随意感、邻居工友唠嗑问工作催对象的八卦闲谈、日常生活带来的真实感和感染力增强了影片的地域文化特征,而全片无音乐的声音听觉设计,也是为了忠于生活本身的粗粝质感,不煽情,不铺垫,不升华,充满再现生活的现实态度。在环境呈现上,父子住处在热电厂下的工人村,将要拆除的锅炉烟囱之下平房瑟瑟蜗居,狗叫之外几乎静寂。掩埋狗尸的河岸两边新城与旧厂对峙而立,两人抬头望向电视塔那一刻的目光是不可触及的仰视。如此,张父一代的丧与颓、张广胜一代的卑微与煎熬,在时代变革的社会症结和城市地域的边缘处境里,有了存在的理由,幽默为世代性格血脉,黑色为时代地域悲情,以此奠基影片现实忧虑的人本根源与地域根源,确立故事生发的时代、性格、地域的多重美学背景。

《寻狗启事》以家庭DV式摄影的现实态度追随东北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其人物塑造着重于下岗工人和他的后代,以及与下岗工人同等处境的底层人物,白描他们的生活琐事、家常生活的言行举止,在鸡毛蒜皮的微观叙事中刻画他们直爽朴实洒脱随性的性格和隐于嬉笑幽默之后的生活经验、人生诗意,以底层叙事的方式渲染超越鸡毛蒜皮的生存光辉,努力以一代人、一群人、一地人的家常温度和性格魅力对比窘迫生活,引出时代阵痛与发展反思。

二、锈带情怀:议题深度与痛感叙事

“在关于中国东北工业城市的社会和文化表述中,‘锈带’是一个蕴含全球性视野和普遍主义历史命题的关键词。”李静君的社会学著作《违法:中国锈带和阳光地带的工人抗争》中,将曾经作为国家工业先行区重点区、转型后几乎成为废墟的老东北工业基地称为“锈带”。《寻狗启事》中的背景地辽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被誉为“共和国长子”,在计划经济工业赶超的时代创造过上千个全国第一的生产效率,因此一度成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而自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东北工业发展逐渐进入转型期,1990年国企改革后,辽宁大批工人下岗失业。半生繁荣半生寂寥,半生忙碌半生无着落,巨大的变化带给辽宁人民的不只是生活质量的改变,还有精神、理想、信仰的巨大落差无所适从。

(一)阶层与下岗的底层

齐格蒙特·鲍曼在《工作、消费、新穷人》中提出了“新穷人”的概念,认为在新的社会生产机制下,曾经作为劳动者和即将上岗的劳动者被剩余,成为新的穷人群体。而在中国,“新穷人”有其特定的指代:“他们通常接受过高等教育,聚居于都市边缘,其收入不能满足其被消费文化激发起来的消费需求”的下层白领,如张建设这样的曾经的“技术大拿”,吃过国企制度下过硬技术知识带来的红利,在下岗之后日渐边缘化的生活里放不下过去,撑不起当下。被离婚、被儿子嫌弃、被缺钱的生活磋磨。撑面子的时候讲“我年轻那时候搁厂子里,那是技术大拿”,帮不上儿子的时候自弃“我是下岗工人呗,没钱没地位”……下岗一代沦落至边缘,却因过去的时代依然固守“铁饭碗”的认知:企业能破产,工人能下岗,当官的能下马,就学校这么一个稳定地方了。不能破而后立,就只能“顺其自然”,在边缘畏缩不前。张建设之外,用土狗冒充斗牛犬逼迫张广胜掏钱买下的三人,也用三身工装强调一个群像似的社会群体从历史到当下的劣、钝、懒与难。

而新阶层的形成,必然有其他阶层相对应,如下岗工人悲叹“人都强活呢,养狗”,而作为大学教授的知识分子群体则可以养10万元的狗为宠物,有人鞍前马后帮养狗,也有人负责车接车送,还有人为留校送上青春与身体;经商开厂的同学父亲可以坐飞机去海南打高尔夫,并在找工作难的时代环境下随口为张广胜安排南下的工作缺口;也有同学轻松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知识分子上层与企业老板上层显然被刻画成了与下岗工人相对立的群体阶层,是乡亲邻居想要“送礼求人办事儿走后门”的另一种存在。分化的阶层使一部分人频繁出省创业或者度假,甚至有了海南作为“东北第四省”的调侃;而另一部分人则坚守故土混沌度日。困在故乡或者南下闯荡,其间的区别并不是“钱”这一表面的差距,而是内心观念的悬殊:富有家庭家的孩子视野开阔,以创业、进世界500强企业为追求,而下岗工人的后代依然走不出观念束缚,唯一的希望是要孩子再进体制内。当看似浑不吝的张建设在听到儿子说有留校可能的那一刻,用颤抖的手悄悄抓起自己的裤子,一个精准的细节就已经分化出下岗工人和知识分子的阶层之隔。在分层的社会观念中,未来一代的宿命已经被注定。

(二)“小镇做题家”的当下与未来

“小镇做题家”一词最初兴起于豆瓣,后来《中国青年报》撰文分析了这一群体和现象:“指的是出身村镇的寒门子弟。他们在中学阶段依附于‘题海战术’,迫于师长的压力与管教取得优异学习成绩,从而脱离小镇考入一流名校。但在步入大学后,有人感叹错过时代红利,有人学业荒废,哀叹前途迷茫。”张广胜无疑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一方面自认为从小到大刻苦学习成绩优秀,“我差啥啊”“我靠我自己”;一方面埋怨父亲不如同学的家长能给予各种扶持帮助,而自己父亲万事帮不上忙还处处扯后腿。真相在已经离婚20年的母亲开车送他回家时揭开:父亲自小学时就为儿子能拿到三好学生和班干部处处求人送礼,并不是只凭他自己。这一真相其实有着双重意义:第一是,揭开了东北当下的社会现实人情关系黑幕,一切靠打点,一切靠送礼走关系,即便是一直有一股技术大拿傲气的张建设,也在劝导儿子的时候做出双手指捻钱的动作。这一现象不是个别而是共识,正是因此,一群下岗工人打麻将时才会脱口而出“这留校得花多少钱啊,得十万八万的吧”。第二是,张广胜对于社会的处事关系一直没有了解,无从把握,盲目的自信与执拗的天真使他进一步与社会隔绝开来,工作之后如何适应人情关系和人际往来,正是“小镇做题家”不能被社会接纳,始终找不到自身在新都市社会的位置和归属,拼搏多年继续被边缘化的症结所在。

所以在这层意义上,蒋佳辰的电影与之前同样表现改制后东北下岗工人生活、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发展转变的东北工业题材电影有了很大的区别,不再将视点停留在下岗工人一代,不再追问历史;而是以发展的眼光关注下岗工人的后代、东北城市中的青年一代,关注他们的未来,以及在他们的新时代东北振兴之何以可能。《寻狗启事》的主人公是张广胜,是下岗工人的后代,他们试图走向另一个阶层而屡屡碰壁,试图以讨好的方式代替资本和关系网融入新的城市新的生活而不被接纳。了解到社会的真实的张广胜即便留校又会用什么样的态度与方式去与这个社会、与这个地域相处,是导演的迷惘之思与深沉之问:当下与未来的东北在又一代的去留两难中如何被建设,如何被振兴。

(三)痛感叙事与讽刺寓言

李静君在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锈带”状态时,指出东北地区工人阶级在社会分化过程中有一种“对向下流动的绝望”,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谓体制契约遭到背叛的反抗。当蒋佳辰将这种“向下流动的绝望”从下岗工人一代蔓延至其子孙后代,而他们的父辈经历自己的无力抗争之后又必须看到自己后代继续落入底层,两代人的挣扎重重叠加将影片的叙事基调从喜剧幽默中逐渐沉淀下来,成为一个时代、一个群体、一个地域的“痛感”的褶皱展开。

其一是人格之痛。影片以寻狗为故事线索,有与《卡拉是条狗》的寓意相似之处。卡拉承载的是一个蓝领工人中年之后的家庭认同,牛牛和狗剩承载的是两个阶层两种人生,以及进入另一个阶层脱胎换骨与在本阶层无药可医患病死去。承认进入学校当老师的好,首先要承认自己前半生骄傲的工厂与技术确实已经落后于另一个阶层,前妻离婚后再嫁教授是进入了自己一家汲汲营营想去却进不去的阶层。张建设一方面抨击朋友说需要花钱留校是不正之风是骂人,一方面偷偷去求前妻的家庭借钱,是对人生信仰的放弃与对阶层落差的接受。在儿子拿钱赎他出来而他为给儿子省钱挣扎着要回去坐牢的荒诞与执拗中,父子之爱令人心痛泪涌。而张广胜所遭遇的人格攻击则是明显不隐晦的,同学聚会接到张父的电话被同学攻击“你尊敬的牛教授,那是他爸”,坐立不安连夜找狗被父亲骂“还牛教授的狗,我看你就是”,对韩冰的暗恋因为家庭被压在心底,在牛教授楼下一遍遍预演练习道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还不是因为我啥都没有吗”道尽心酸苦楚。在亲情的羁绊与人格的萎谢里,《寻狗启事》呈现了一种等待戈多式的存在之痛。

其二是前途之痛。《寻狗启事》的英文名称是

Looking

for

Lucky

,幸运之幸,幸存之幸。蒋佳辰放弃了宏大描写,转而着力于微观刻画,一个家庭作为一个群体的表征,同时一个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的表征。这个家庭,从一开始就是残缺的、单亲的,下岗的父亲想给相依为命的儿子求一个未来。而前途之痛在于,一直被人视为穷人改换阶层抗争命运的唯一通道的大学,集齐了社会所有的痼疾,包括导师对学生的压榨、学生对教授的讨好,等跃起接近龙门,它已经决然关闭。在体现前途之痛的过程中,一镜到底式的处理再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论文答辩没有通过,张广胜从同学聚会的现场醉酒后踉跄而出,从饭店到街头360度机位变换成就一个时长11分钟的长镜头,演员丁溪鹤隐忍、爆发、呕吐、表白一气呵成情绪层次逐步递进,其言引人深思,其行令人同情。雷蒙·威廉斯认为,情感结构有两个关键的向度:包括经验的时代性和地方性,“只有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地方,我们才能期望对一般性组织获得实质性的认识”。长镜头带来的体验力与痛感,体现出导演对于处理现实主义题材与表现家乡锈带情怀上别具心思也卓有成效的功力与技巧。

痛感之三,源自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观影思辨。其不幸已经在人格之痛与前途之痛中得到体现,而不争,是源自张建设一代固守体制记忆不肯破而后立再创辉煌,也源自张广胜一代年纪轻轻却秉承父辈思维不敢越雷池而南下,更源自张广胜的“学霸”人设一直崩塌,忙于钻营一再为没好好写论文找借口。在敷衍自身能力的层面和固守成规想要“铁饭碗”的层面,张广胜与过去下岗的一代已经趋同,毫无二致。寻狗算命时张父喊出张广胜小名“狗剩”,之后在宠物医院张广胜以自己小名给土狗取名登记,最后在新城市的对岸废城埋葬下狗尸。同名,同命,被幸运所剩,也被时代进程所剩。所以在展现“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城市之殇的同时,影片已经给出了答案。

贾磊磊认为:“我们需要把这种电影研究的路径重新设置,将电影精神特质与文化属性的研究从美学(艺术哲学)的视域转向地缘文化的视域,将创作主体的研究转向地缘客体的研究,为中国电影的精神图景寻找一种地缘文化的阐释路径。”一方面,《寻狗启事》影片中以两代人寻狗奇遇为主体展现出东北锈带下岗工人及其后代在工业基地衰颓为废墟之后脱离“光辉岁月”的人生境遇与群体困境:边缘处境、前途渺茫、去留两难;另一方面,电影试图以点带面,探讨阻碍“东北振兴”的社会难题:现代意识的匮乏、冒险意识的短缺、钱色贿赂的普遍。肩扛摄影一镜到底既凸显了忠于生活原貌的客观记录、复刻真实的现实态度,又有利于情绪渲染细节刻画,将日常生活常态与社会议题建构充分勾连。影片是一部兼顾现实态度与锈带情怀、问题意识与故事讲述之作。

猜你喜欢
东北
东北铁锅炖
东北冬景
IT’S SNOW TIME!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东北行情趋弱 国储投放加大
美味的东北锅烙
大东北的春节
中国直销的东北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