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来说,世界纺织大国已是毋庸置疑的标签,不仅如此,当前还正在朝向纺织强国的目标砥砺奋进。而早在50年代,丰衣足被尚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布票成为彼时深深烙有物资匮乏印记的独特记忆。直至80年代布票政策取消,迎来纺织工业在解决人民穿衣方面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其间相隔了大约三十年的距离。这三十年,是中国纺织工业发生颠覆性巨变的三十年,也是钱之光人生中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交融一体的三十年。作为新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领军者与奠基人,钱之光始终以自身的远见卓识、求真务实的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倾尽心力抒写中国纺织工业崛起与民族振兴之志,也为如今纺织强国的梦想照进现实埋下了坚实的伏笔。
审时度势的重大战略性决策
当前,国人衣衫丰足、鲜亮多姿的每一天的背后,都蕴藏着钱之光鞠躬尽瘁的不辍付出与传扬后世的精神力量。如果用一句话形容钱之光之于中国纺织工业的意义与贡献,那便是“只用了一代多人的时间,就成功解决了十多亿人口的穿衣问题。”
自建国初期开始,钱之光便坚守在中国纺织工业的一线主持工作,1949年和1952年,曾先后担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中共纺织工业部党组书记;1970年初,纺织工业部与第一轻工业部、第二轻工业部合并成立轻工业部,钱之光任部长;1977年12月,纺织工业部和轻工业部分别设立,已经78岁的钱之光在古稀之年再次勇挑重担,接过纺织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的任命书;1981年,被任命为国务院顾问。其间经历了百废待兴的艰苦和十年文革的动荡,钱之光始终引领中国纺织工业一路披荆斩棘,勇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开国之初,物资匮乏,人民衣被甚少。增产纱布,解决人民穿衣问题,为发展重工业积累资金,成为纺织工业的根本任务。如何把纺织工业发展得更快更好,是钱之光一直苦心探索的核心问题,而审时度势的视野与创新求实的实践,形成了一套解决问题的独到方法论,其做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性决策,成为确立中国纺织工业发展道路的重要指导原则。
纺织设备自己造——针对中国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纺织产业建设的历史任务,钱之光提出这样的大胆设想。中国纺织机械工业自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步,到新中国成立前的60多年间,纺织设备几乎全部从外国采購。钱之光在深入分析当时国内外形势和纺织工业自身的条件,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果断决定由纺织工业部自己动手制造纺织设备,走自己武装自己的道路。通过对国内具备一定规模和制造设备实力的纺织机械厂加以改造,使之能够胜任制造成套纺织设备。至1951年末,我国纺机工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制造出有史以来第一批成套棉纺织设备,不仅满足了新建的咸阳、邯郸、武汉三个“国棉一厂”15.88万锭和2592台织布机的需要,还为日后大批量制造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采用同样的办法,历时一年,成功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套黄麻纺织设备,满足了浙江麻纺织厂扩建的急需,且这套国产设备的机械性能甚至超越了该厂原有的英国设备。在钱之光的带领下,中国纺织工业立足于发展自己的纺机制造业,扭转了多年依赖进口成套设备、长期受制于人的困局。
针对纺织行业纤维材料严重不足的历史性因素,钱之光从基本国情出发,既重视传统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的各类传统纺织业,支援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又重视科技进步,用工业化方法解决天然原料严重短缺的矛盾,集中力量发展化学纤维,立足于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并举,成为推动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早在建国初期,钱之光已预见到,纺织工业的原料不能只靠农业原料,必须发展化学纤维工业。1960年7月,在已经恢复上海和丹东化纤厂,建成保定化纤厂的基础上,建设一批粘胶纤维厂。在钱之光的组织指导下,这批粘胶纤维厂历时4~5年先后建成投产。至此,全国粘胶纤维的生产能力已达5万余吨,奠定了中国粘胶纤维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并为中国棉纺工业、毛纺工业、丝绸工业等提供了新的原料。第一批粘胶纤维厂建成投产后不久,为配合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在钱之光的亲自过问下,相继扩建、新建了3个粘胶强力帘子线厂,其中湖北化纤厂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粘胶纤维的生产技术、科研、设计、设备制造及建设能力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粘胶纤维工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在钱之光的谋划下,发展合成纤维的准备工作开始提速,并进入实际建设阶段。在国内,最早开发的合成纤维始于锦纶。钱之光经组织专家探讨并派专人出国考察,综合国内资源技术条件、市场需要和人民消费水平等多种因素考虑,决定从采用煤化工技术路线生产维纶入手,并从日本引进设备和技术,建设地点定在北京,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从尚未建交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口成套技术设备,受到国际社会瞩目。在钱之光的领导下,北京维尼纶厂历经两年奋战,于1965年9月建成并成功投产,有效解决了当时棉花不足的问题。随后,1971年全国计划会议把发展维纶列为发展合成纤维工业的重点,对于会后落实的9个年产万吨级的维尼纶厂项目,钱之光继续全力推进。同时,亦未放松对其他合成纤维品种,特别是涤纶和腈纶纤维的研究开发工作。在此过程中,一些地方对发展“小锦纶”、“小涤纶”的积极性很高,钱之光为此还特别组织设备研制小组。尽管这些小涤纶厂生产成本高、产量小,采用这些合成纤维开发的纺织品却极受消费者青睐,如涤纶和棉花混纺的“的确良”,做成服装后免熨、挺括、耐穿,当时在有些城市排长队才能买到。此外,用腈纶织成的毛毯(俗称“人造毛毯”)轻便又高颜值,在市场上很受宠;维纶与棉花混纺的维棉布则结实耐穿,布票又收得少,也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从中也不难窥见,钱之光既重视国家任务,又关怀广大人民的切身衣着需要,坚持生产物美价廉的纺织品,想方设法让大众买得起、穿得好的良苦用心。
在钱之光的主持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先后开建的“四大化纤”项目陆续建成投产,1978年第二批化纤工业基地又开始组建,为全国化纤生产能力带来了百万吨的突破性进展——70年代中期,国务院领导曾叮嘱钱之光将化纤生产能力提升到百万吨,这个目标不到10年就实现了。
身先士卒全力以赴的心血倾注
有几多辉煌成就,就有几多心血倾注。在带领中国纺织工业一往无前不断突破的道路上,钱之光不仅是一个信念坚定、宏谋远略的决策者,更是一个不辞辛劳、事必躬亲的执行者。其事无巨细的全身心投入与付出,为新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从无到有地累积了极具现实指导意义的海量经验,以水滴石穿的能量牢筑了根基。
建设第一批粘胶纤维厂时,已年过60的钱之光曾两次亲自到南京化纤厂蹲点调研,探索并总结新厂建设经验,用以指导其他项目的建设工作。赴南京之前,他先前往上海安达化纤厂,对刚安装试车的第一批粘胶短纤维设备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对其性能和实际效果反复测试、鉴定,直至确保合格。而后在14个部委、全国50个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干部参加的全国基本建设现场会上,南京化纤厂的经验被广为推广,对国内各重点建设项目及而后化纤厂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建设“四大化纤”是中国大规模发展石油化工、化纤的初战,钱之光为此呕心沥血、全力以赴,从厂址选择、出国考察、对外谈判、规划设计,到建筑安装、国内设备配套、生产准备、投料试生产的全过程都亲自主持决策,确保各阶段工作顺利推进。项目启动后,他关注着建设过程中的一举一动,坚持工程进度服从工程质量,对施工管理、工程质量方面发现的问题一抓到底,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他每天到办公室的头等大事就是看“进口办”编印的《情况反映》,从中及时了解工程建设的进展。对于前来纺织部汇报情况的项目负责人,他都亲自接待,提出的问题细致又深入。当时作为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指挥部负责人之一的龚兆源在一期工程建設期间,曾6次到北京汇报工作,钱之光每次都亲自听取汇报,有时还去看望他,使龚兆源深受感动;在“辽化”的施工过程中,所在地区发生地震,而原设计未考虑地震设防问题,为此,钱之光迅即召集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决定按7度设防要求修改原设计,消除了一大隐患;在“川维”的建设中,对于关系到项目建成后能否顺利投产的关键问题,钱之光派专人调查、核实,直到实际效果证明是成功的才放心……上海金山、“辽化”等一批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建设,决策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工建设于政治局势激烈动荡的70年代中后期。身处特殊的政治环境,钱之光展现了一贯脚踏实地、不图虚名的领导作风,并善于通过化纤工业的建设不断思考、提炼方法和经验,同时也重视教训的总结,最终通过建设“四大化纤”,为中国化纤工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不朽功勋照亮的纺织强国前路
人生中三十余载的岁月里,钱之光为纺织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奔忙操劳,并不负百姓厚望与国家重托,将其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起来,创下的成果堪称辉煌:1970年,全国棉纱产量赶超了原居世界首位的美国;80年代初,随着我国纺织品生产的大幅增长,特别是化纤纺织品的迅速发展,城乡市场纺织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纺织品在总量上已能够较好地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1983年12月,布票政策取消,棉布敞开供应,并且不只是数量上的增长,在品种、质量、花色方面也有了质的跃升,人民衣着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衣、食、住、用、行”五大民生问题中“衣”当先,被视为中国社会解决得最早、最好的一项;纺织工业成为中国率先跨入世界先列以及实体经济中创造最多国际贸易顺差的产业部门之一,成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行业,中国崛起成为世界纺织大国……
而钱之光留下的宝贵财富还远不止这些。面对建国之初纺织工业技术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他大力推动科教兴纺,多方培养人才,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并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注意保护工程技术人员。关注到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他对纺织厂较差的生产劳动条件予以改善,增设福利设施,并彻底改造旧企业,通过民主改革废除有损工人尊严的制度……对于中国纺织产业的长远发展而言,如果说钱之光从建国之初就着力实施的各种战略举措筑牢了绘制蓝图的根基,提供了极具借鉴价值的范本和抛砖引玉式的思考,那么注重以人为本,在引领纺织产业精彩逆袭的过程中处处闪现的人性关怀则埋下了意义深远的良性种子。新世纪以来,纺织作为中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正在转变发展方式,向纺织科技强国、纺织品牌强国、纺织可持续强国和纺织人才强国加速迈进,身为中国纺织工业的垦荒先锋,钱之光的探索与开拓无疑已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蓄积了充足的能量,并将源源不断注入精神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