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市场化改革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相关探讨

2020-11-13 09:41胡丹丹耿卫平
辽宁经济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思想政治

胡丹丹 耿卫平

〔内容提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秉持立德树人的理念要求,积极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门关于推进高校思政课程教育的指导方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经济市场化改革中加强对高校学生的人文关怀,从而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本文主要探讨经济市场化改革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及主要举措。高校思政课程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落实举措,进而更好地培育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以更好姿态走入社会。

〔关键词〕经济市场化 高校教学 思想政治

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国家正在加大经济市场化改革,落实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各个经济领域进行系列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水平,以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但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少人文关怀,不利于突出学生个性化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经济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厘定主要的价值诉求,找准目标方位,积极探索在当前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要着力点与发展方向,通过将经济与市场环境相结合,根据就业市场情况与实际生活内容,确定人文关怀的改革与创新蓝本。本文主要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内容相结合进行分析,以期找到更加科学高效的人文关怀教育方法。

一、经济市场化改革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

(一)对于人文教育的理解偏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以学生更好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本,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的教育,但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多为理论教学,主要是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政治思想、道德品德、法律法规、日常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虽然加入了一些实践力,但是却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较远,教育方法上也较为单一,没有考虑学生的想法与感受,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实际的教学效果不佳。

(二)对学生的需求认知不足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只有在了解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更好进行人文关怀,但大部分学校或者教师对学生的需求重视不够、认知不足,以完成授课任务为目标,没有进行因材施教,无法真正地去关注、关心和关怀学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不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良好的思想品行等,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是以政治思想理论教学为主,不是站在大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较少涉及大学生最关心的就业、生活、个人情感等问题,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不够,学生无法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不利于高效地推进相关教学。

(四)对人文关怀缺乏实践

高校布置社会实践任务一般是在寒暑假,没有将社会实践融入日常教学中,也没有将勤工俭学联系在一起,而且很多实践活动偏离现实生活,实践活动的主题较单一,无法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实现学以致用。同时,一些实践活动还涉及学生隐私问题,无视学生的实际感受,导致学生比较反感和抵触社会实践活动,体现不出人文关怀。

二、经济市场化改革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主要举措

(一)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经济市场化改革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人文关怀,应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确定目标任务,引入针对性的资源和创设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而提升人文关怀的效果。对于人文关怀,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更好成长与发展为中心,更加重视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格和提高学生人格素养。在思政政治教育中,教师应尽可能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并融入大学生关心的话题和问题。

(二)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综合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中,思想政治教师是主要的实施者,因此教师应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以及参与相关实践活动,提高人文关怀的认识,有效提升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向更深处、更广处拓展知识结构,借鉴国内外的科学教育方法,重视新媒体工具与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运用,拓展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让自身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可引入有关经济市场化改革、专业前景、就业市场等问题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讨,先让学生自主探讨和表达意见,之后帮助学生对当前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提高学生对现代社会的认知,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

(三)理论教育与情感关怀的有机融合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中,教师应更加重视情感关怀,关注学生的实际感受,将理论教育与情感关怀有机融合,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有效实现人文关怀。

(四)积极引导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经济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5G已在很多城市启用,且出现很多新经济与新业态,如电商、外卖、新媒体等,这些新经济与新业态扩大了就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不同的学生,性格禀赋也不同,有的学生适合做科研,有的学生喜欢社会实践,还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创业,因此对于学生的教育不能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而是应积极引导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拓宽眼界,不要只着眼于就业与应聘,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创业。

(五)加强心理教育以及布置实践任务

在经济市场化改革中,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与非常严峻的就业压力,以及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很多学生感到压力倍增,给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中教师还应加强心理教育,站在学生的视角上思考问题,定期与学生沟通,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促进学生以更加积极地心态面对生活与就业。另外,教师还可在学校统一要求下,布置一些有关人文关怀的社会实践任务,或者组织学生一起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福利院照顾儿童,敬老院为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学生在参与相关的人文关怀类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弥补学校教育中的不足,更好地学习与人沟通和交往的技能,提高团队协作与实践能力,让学生有更多融入社会的机会,充分认识人文关怀的重要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与综合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市場化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很多缺失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发展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以及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因此需要进行相关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方式方法。教师应在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基础上,通过持续学习与参与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将理论教育与情感关怀有机融合,在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心理疏导、引领社会实践中更好落实人文关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进学生更好成长与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责任编辑:梁欣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思想政治
从教育的本质意义浅谈微课的作用地位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MOOCs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