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词阅读】
“让你加班的不是你的老板,而是其他愿意加班的人”——經济学家薛兆丰曾说。这就是网络上甚嚣尘上的“内卷化”的通俗解释。但就如同许多网络热词一样,“内卷化”被过度消费后,人们只剩下“标签化”的情绪攻讦。其实,“内卷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另一种试错,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社会转型期的中间形态。这个词却由最开始的自我战胜与积累的积极尝试,逐渐被大家解读为没有发展的增长,成了众矢之的。
【拓展延伸】
“内卷化”一词最早见于1963年美国学者对爪哇岛灌溉农业的研究,此后被用于形容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地区的稻作农业。江南地区的“农业内卷化”是由于人多地少,江南地区的老人、儿童全部被投入稻作农业,劳动密集程度达到全球第一;而家庭农业成本低于专业化的雇工农场,导致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未实现规模化。这时的“内卷化”指的是一个系统在外部扩张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内部的精细化发展过程。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刘定奇、邱泽奇解释,它描述的是农业部门“自我战胜的过程”。
【微观点】
我们进入了一个“万物皆可卷”的时代,社交环境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内卷化”社会:暗无天日的学习,不断把自己逼到极限的生活以及不相配的回报。人们使用这样的新名词,为学术概念加上了强烈的不满情绪;但发泄过后,我们还是要去寻找那个解决问题、提升生活质量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