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转型探索

2020-11-13 03:43徐洁
中国传媒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现场直播电视新闻主持人

摘  要:现今是一个网络迅速发展的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多样,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传播信息,信息真假难辨。虽然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模式仍是群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可信度高,但是新闻现場直播模式单一,先采集信息后通过电视媒体以现场直播的方式传播向外界,播出平台也仅限电视节目上播出。这样的模式已不适合融媒体时代受众的需求,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急需转型。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传播方式;现场直播;电视新闻;转型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9-079-03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9.021

本文著录格式:徐洁.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转型探索[J].中国传媒科技,2020(9):79-81.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内容为当时发生的实事,据实报道,充分抓住观众的心理,让观众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事情。以往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主要为电视、报纸,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模式可以让观众第一时间获得信息,深受观众的喜爱。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关注点不再局限于电视。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更多地关注手机、电脑、各种智能软件上发布的消息,新闻信息关注度逐渐降低。必须改变新闻现场直播只在电视上播出的模式,将新闻现场直播与手机、电脑、各种智能软件联合,扩大受众群体,改善新闻内容,紧跟群众的关注焦点,报道群众感兴趣的话题,提高报道质量,再次提高人们对新闻的关注度,第一时间将新闻播报出去,引起社会关注。

1.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存在的问题

1.1竞争力增大、新闻信息影响力降低

现今,互联网发展迅速,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网络随时随地上传信息。[1]但是这类信息拍摄、播报质量不佳,还存在很多虚假信息,在社会上影响力不够,不能受到社会各界重视,某些虚假信息甚至会造成人民恐慌,引发不良影响。网络上信息繁杂,真实的新闻信息传播困难,很多社会问题无法引起重视。

1.2选材困难

目前,很多电视台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在未能核实前因后果的情况下不敢轻易直播。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放弃现场直播,与观众的观看需求错过。还有很多电视台为了吸引观众的关注度,将本来不需要直播的新闻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播出,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还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有些播出的新闻题材偏离受众需求,根本不能引起关注。

1.3整体策划缺乏创意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最常见的模式是“1+1”模式,[2]即电视直播室,包括主持人、嘉宾,与新闻现场记者、当事人,我们可以看到直播室和现场情况2个视窗,主持人和嘉宾交流、点评新闻事件,或者插入记者现场直播的镜头。模式固定,绝大多数电视台的新闻现场直播均采用该模式直播,时间长了,观众感到乏味。要想将新闻现场直播做到引人入胜,就需要周密的策划和创新。

1.4直播安排不当

现场直播多用于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播报,报道时间长短不定,对记者、嘉宾、主持人人员的调度安排较难控制。一旦安排不合理,新闻播报效果将受到巨大影响。

1.5资讯体系不完善

一个优秀的主持人需要具备沉着冷静、反应灵敏的素质,口头表达能力要强。但是他们仍然需要充足的新闻背景。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不仅要对发生事件进行现场播报,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事件进行分析。要将新闻做到充分、充实,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需要建立健全新闻现场直播资讯体系。目前,我国新闻现场直播资讯体系建立仍不完善,直播资讯来源渠道单一,和外国、国内其他地方电视台的合作还不紧密。在资讯的应用、处理上,许多电视台仍不成熟,缺乏对新闻节目的客观评价。

1.6主持人能力不足

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需要主持人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应对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更需要具备足够的新闻敏感和价值判断。出色的主持人至少从事过将近10年或更长时间的新闻采编工作。目前,新闻直播节目的主持人大多对新闻内涵的把控能力不足,缺乏权威,新闻关注度低。好的新闻常常会牵涉到各种社会利益,主持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把控力和权威性,很难让观众信服。观点过于鲜明的主持人也不行,新闻现场直播的主要任务是向观众传达新闻的最新情况,是告知,需要按照当时的情况据实报告,要求主持人有敏锐的洞察力,把重要信息整合,以最简单的方式告知观众。某些主持人在播报新闻时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过于鲜明,会对观众起到引导的作用,影响观众对新闻的自我判断,甚至对电视台的威信产生影响。[3-6]

1.7记者能力不足

新闻现场直播的能力不足也会影响新闻直播的质量,记者需要有新闻价值判断能力,不能只是直接将现场的所有情况播报出来,在新闻时长的限制下,播报的信息可能过于繁杂、混乱,无法将现场的重要信息传达给观众和主持人,导致新闻现场直播效果不佳。

1.8时间缺席和真实性缺失[7-8]

目前,国内的电视现场直播节目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非固定栏目的播出,另一种是固定栏目的直播。这两种形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时间缺席和真实性缺失的问题。非固定栏目新闻直播主要是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等的静态直播,在时间和空间上完全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方案进行。而新闻现场直播强调随着新闻事件的发展,逐渐推进。播出的时间长短和空间转换完全根据栏目的需要而定,比较容易。固定栏目的直播在时间和空间的把握上较难掌控。新闻正因为突发和不可预知才具有价值,但是突发使得直播显得过于仓促,制作粗糙,主持人表达不够充分,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现场直播需要对事件、时间把握充分,也需要机遇。即使遇到适合的新闻,没有好的新闻现场直播也会淡漠处置。

2.转型途径

2.1 与手机、各种智能软件联合,多屏联动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模式单一,不适合现今的网络时代。应在手机、网站、各种App、微信、微博等平台直播,扩大传播范围,增大受众群体。积极与国内外各大电视台联动,增强宣传力度。2019年,广西电视台与安徽电视台、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等8家外省电视台联动,共同参与“壮族三月三 八桂嘉年华”[9-10]大型现场直播活动,活动规模大,并与淘宝、苏宁、京东等多家电商连线,开展电商节线上大促,吸引年轻群体目光。本次现场直播影响力大、关注度高,观众参与度高,新闻直播效果显著。

2.2 增强整体策划

应该加强新闻策划,对采集到的新闻信息进行分析,分成若干部分,组合、编排,整合成最佳播报模式,由频道值班总监审查,决定在各个平台上的呈现方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洪水、台风、地震等最适合现场直播,事件发生突然,社会影响大,关注度极高。直播策划团队应该精心策划,逐渐递进报道,将新闻价值最大化。加强情感冲击环节,让直播内容、画面引起观众的共鸣。除此之外,策划团队也要与时俱进,适当引入网络上广泛传播的新潮词汇、表达方式,让直播节目更适应时代的需求,幽默、接地气,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直播新闻。

2.3增强宣传力度

直播前制作适宜的视频宣传片、专题网页等,适时推送,激起人们的兴趣。直播结束后精剪一些精彩片段或现场直播未播花絮,进行推送,扩大现场直播的影响力。

2.4强化电视互动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互动度不高一直是电视新闻直播的一大问题,虽然通过在手机、网站、App、微信、微博等平台上直播,增强了观众互动度,但是电视互动仍需重视。近年来,很多主持人通过电话连线的方式在电视上与观众互动,或是将观众、网友的精彩评论,用弹幕的方式呈现在电视屏幕上,加强互动度,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7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90周年阅兵庆典就是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播报,本次直播,主持人筛选了部分网友和新媒体用户的评论以弹幕的形式呈现在电视屏幕上,直播参与互动的人数从开始时的30多万人,上升到了结束时的110多万人,效果显著。[11]本次直播增强了观众的互动度,改变了人们对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互动度不高的印象,积极推动了电视新闻的发展,巩固了电视新闻在新闻播报中的主导地位。

2.5优化直播内容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题材主要为两大类,一类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类为重大活动、会议等非固定栏目题材。台风、洪水、地震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性大、波及范围广,对社会影响大,关注度高,这类事件通常是新闻播报的热点。针对这类事件,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极具冲击力,直播内容递进推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新闻的价值。除这类事件外,现场直播观众关注的各种社会问题,也是一大新闻热点,如食品生产、食品安全、国家重大会议过程。现场直播时除播报主持人、嘉宾、现场记者外,现场记者可以随机采访事件中的群众,询问相关问题,更有利于观众了解现场情况,满足观众对处于事件中的同胞的关心,提高新闻热度,第一时间将最真实的信息传递出去。晚间新闻时间相对充足,可以考虑选取一个题材,做一个专题新闻现场直播,使播报的新闻内容更具体、翔实。早间新闻由于时间限制,应精简,对于群众关心的天气、路段、交通等都可以进行现场直播。

2.6培养优秀主持人,增强主持人实力

新闻现场直播的内容多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要求主持人具有现场应变能力。主持人是新闻播报的主要人物,應与观众处于同一视角,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播报新闻。观众观看新闻最先关注的就是主持人,主持人需要具有优秀的语言组织能力,可以说一些网络流行词汇,接地气的话,短时间内迅速提出观众感兴趣的话题,吸引观众注意力。尤其是新闻的热点内容,要根据新闻时长,限定话语量,适时切换记者现场直播,全程都要将新闻的魅力发挥出来。对于记者那方的突发问题,也要有应变能力,能够将新闻按照规定完整地播报出去。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常需要经过十几年的锻炼才能达到。电视台需要积极发掘优秀人才进行培养。

2.7直播安排合理

直播安排不合理,会严重影响直播的效果。直播安排小组应该根据现场直播的规模、内容等,合理安排人员替换,避免直播时间过长,人员替换不足,影响直播效果。对于时间短的直播,要合理安排主持人、记者之间的切换,在短时间内,让观众了解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对于大型会议的现场直播,除了会议过程需要现场直播外,为了避免新闻枯燥,可以适时与其他平台联动,切换到其他平台。或者转接到在外采访的记者,插播一些人民群众对此次会议的看法等。

2.8扩大直播题材

现场直播的题材有限,常选取的题材为突发事件洪水、台风等,或者对社会公众影响巨大的事件。这些题材吸引度高,但是新闻竞争大,各大电视台都争相播报,观众分散,取得的效果不佳,而且对电视台知名度、主持人实力、名气等要求高。因此,一些小型电视台可以选取其他题材,如现在关注度高的民生问题,进行现场直播,对食品加工、原材料选取、包装进行直播,让观众了解产品生产过程,放心食用。医患纠纷、工程事故等新闻现场直播相对较少,但这些问题也是群众的关注点,现场直播不应只局限于大型事件、活动的播报,对于这类事件也应积极直播。现今,网络虽发达,但仍有部分群体不喜欢网络新闻,反而钟爱电视新闻。对于这类忠实观众,电视平台应引起重视,坚持将电视新闻播报做好、做大,将最真实、翔实的新闻播报出来。

2.9增强记者播报实力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对记者现场直播能力要求极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播报出事件的发生情况。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精练,选取有效信息播报出来。在不利环境下,也能组织好新闻播报工作,向新闻主持人传达正确信息。记者播报突发事件,尤其是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时,危险性高,面对发生的灾害,需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基本防护知识,口齿清晰、吐字清楚,准确传达出现场发生的情况。电视台应多锻炼记者的实时播报能力。有些新闻需要记者到处奔波,收集现场信息,这对记者的体力、耐力都是巨大的考验。在极度疲倦下,记者也要保持头脑清醒,准确播报出事件的发生情况。2015年,美国伊利诺伊州发生一起龙卷风,CNN播报了该事件,记者需要跟拍龙卷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靠近龙卷风中心,危险系数极高,在这样高度危险的状况下,记者仍保持冷静,将龙卷风发生的细节详细报道出来。一名记者发现龙卷风中有车灯,拍下了车被龙卷风卷翻的一幕,画面清晰,新闻热度极高。这类事件虽然危险,但是却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关注度高,对记者的要求也极高。面对这类事件,记者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实力,播报内容真实,事件突出,让观众一眼就可以看出现场发生的情况。对大事件中的群众也应有所报道,记录下他们真实的内心感受,从而完善新闻现场直播。

[1]黄晓玲. 新媒体语境下我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策略探析[J]. 数字传媒研究, 2018(3):29-31。

[2]李楸. 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重要性及其技巧探析[J]. 科技传播, 2019, 11(04):35-36.

[3]陈彦旸. 浅析全媒体时代城市台电视记者的媒介素养——以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直播广州》系列栏目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 9(6):145.

[4]张鹏. 复合型电视直播的实践与思考——从12·13国家公祭日系列直播看电视现场直播的创新实践[J]. 新闻战线, 2018(14):8-9.

[5]耿继振. 融媒体直播:电视新闻频道现场直播转型方向[J]. 西部广播电视, 2020(01):5-6.

[6]韩羽. 浅议如何增加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信息量[J]. 西部广播电视,2019(02):150+152.

[7]李浩. 新媒体语境下我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创新探究[J]. 记者观察:中, 2018, 000(007):34-34.

[8]连新民. 聚焦现场直播与现场报道——静态新闻事件的动态呈现[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9(02):173-174.

[9]李宇宁. 重大节庆报道,纸媒版面如何表达?——以广西日报”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专题报道为例[J]. 中国记者, 2018(07):123-124.

[10]王敏利.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媒介呈现与品牌塑造——基于2018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期间广西新闻网新闻报道的分析[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011(006):111-115.

[11]孙善方. 学院党委认真学习习主席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和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J]. 武警学院学报, 2017(08):1.

作者简介:徐洁(1970-),女,河北省宁晋县,编辑职称,研究方向:融媒体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现场直播电视新闻主持人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阳原县第四实验小学
广播电视现场直播技术浅谈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现场直播
小蛇圈圈绕的答疑会
咖喱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