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华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江苏 盐城 224300)
气道湿化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一些老年患者全身免疫力降低,呼吸道黏膜逐渐萎缩,分泌功能衰退等使得老年患者极易发生气道湿化不良反应[1-2]。本文旨在探究气道湿化管理在ICU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疾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现将具体应用体会作以下报道。
以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诊的123例ICU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2例,女41例,年龄6~90岁,平均(51.94±3.09)岁,疾病类型:外科手术后12例,呼吸衰竭42例,肺部感染13例,休克14例,脑出血23例,中毒5例,多发伤14例。其中61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作为对照组,另外62例患者给予气道湿化管理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有知情权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受试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两组一般资料(年龄分布、性别分布、疾病类型、受教育水平等)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包括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对病房定期消毒,帮助吸痰,做好导管护理工作等,同时要保证呼吸机的正常运行,定期检查呼吸机螺纹管道情况,避免呼吸机出现漏气、阻塞的现象,加强全程监控和管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气道湿化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首先组建气道湿化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由6名护士组成,加强对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培训内容包括气道护理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和风险防范等,以提高护理人员对气道湿化护理相关知识的理解力和技能水平,此外还需要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呼吸机的操作和参数设定;其次做好呼吸机的管路护理工作,按照流程严格固定好呼吸机管路的各个连接点,定期检查湿化器内灭菌水的注射用量、湿度以及水位线,以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定期更换输液器和灭菌注射用水,及时清洁呼吸机螺纹管,定期清理瓶内的冷凝水,防止冷凝水逆向流动,如果发现湿化器上有较多的分泌物则需要立即更换;对患者实施体位护理,调整患者的体位使其处于舒适的状态,将病床床头抬高30°左右,调整监护室的湿度和温度,保证环境的清洁度,加强心理干预,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躁等负面情绪,而长时间的不良情绪将会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使用合理的沟通方式,充分了解患者的感受,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
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和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应用SPSS 19.0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各自用百分率(%)和表示,组间比较各自采用x2和t检验,如果P<0.05则表明上述两组数据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观察组患者出现2起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23%,对照组出现7起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1.48%,研究组的数据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为75.41%,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ICU患者的病情通常处于危急状态,病情发展迅猛,呼吸机辅助通气为常用的通气治疗手段,但往往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其中导致该现象的原因较多,例如患者在通气时,其正常呼吸生理屏障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将会导致气道湿化效果降低,而此时需要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管理措施以降低潜在的风险,从而为取得较为满意的预后效果奠定基础。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成功转型,人们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医院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护理工作人员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生理健康,也需要切实考虑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气道护理是维持其生命体征平稳的重要手段,以促使其顺利度过疾病的危急时刻,为转入普通病房做好准备。传统的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不集中不确定,更换使得护患不能进行有效和及时的沟通从而出现护理中断或者重复的现象,使得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导致患者气道湿化过度或者时间不充分,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3-4]。相关研究报道称[5]在ICU患者接受呼吸机通气治疗过程中,气道湿化护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护理的安全性,且能够取得较高质量的护理结果。
本研究以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3例ICU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气道湿化管理,护理管理内容包括疾病干预和环境干预,同时也综合考虑患者的心理变化,发现患者的负面情绪时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实施气道湿化管理后,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此外气道湿化管理组(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气道湿化管理在ICU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护理中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值得应用。